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风起赣南 > 第180章 春雷与铁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1943年的春天,带给太行山的不仅是生机,更是一种压抑已久、亟待喷薄的力量。独立第一纵队在经历了炼狱般的寒冬考验后,如同蛰伏的猛兽,筋骨已然活动开,獠牙再次磨利,目光投向了封锁线外。

林峰和李云、赵刚等人研判局势,认为日军因太平洋战场吃紧,华北兵力确有抽调,其前沿据点的守备力量相对空虚,且因长期“治安”带来的懈怠情绪有所蔓延。这正是打破封锁、恢复元气、扩大影响的绝佳时机。

纵队决定,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发起一场以 “拔钉破锁” 为目标的春季攻势。首战目标,选定为卡在根据地东北方向出口、犹如一颗毒牙的日军青龙镇据点。该据点驻有一个中队日军和一个连的伪军,控制着通往平原地区的一条重要峡谷通道。

战斗在黎明前打响。

“惊蛰”大队如同暗夜中的幽灵,率先清除了据点外围的暗哨和巡逻队。紧接着,由“磐石”兵工厂紧急修复并加强了的几门迫击炮和那几具宝贵的“飞雷”,对据点核心工事进行了精准而猛烈的火力急袭。尤其是经过沈明轩团队冬季改进装药的“飞雷”炸药包,爆炸威力更胜以往,巨大的轰鸣和震动让据点内的日伪军瞬间陷入混乱。

炮火尚未完全停歇,主攻团——由雷雄亲自指挥的第一团的突击队员们,便如同猛虎下山般发起了冲锋。这一次,冲锋的队伍中,赫然出现了数十支黑洞洞的“启明星”冲锋枪枪口!虽然数量依然有限,但它们集中配属给了突击尖刀班,在近战接敌时,密集的自动火力瞬间压制了日军碉堡的火力点。

“轰!轰!”几声格外沉闷的巨响,进攻部队投出了新式的“雷公”进攻型手榴弹,装药量更大,侧重于爆破工事,日军依托的沙袋工事和土木掩体被炸得七零八落。

突击队迅猛突入据点内部,与残存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和白刃战。新装备的“护村棒”(撅把式霰弹枪)在近距离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声轰鸣,铁砂横扫,极具威慑力。战斗持续不到两个时辰,青龙镇据点被攻克,守敌大部被歼,少量伪军阵前倒戈。

此战,独立第一纵队以较小代价,拔除了这颗钉子,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一条重要的对外通道,打破了日军持续近一年的严密封锁,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青龙镇大捷的消息如同春雷,迅速传遍四方。根据地群众欢欣鼓舞,长期以来被压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之前因形势严峻而暂时停滞的参军潮,再次以更加汹涌的态势涌现。

“打得好!独立纵队是咱老百姓的指望!”

“跟着这样的队伍打鬼子,光荣!”

“俺要参军,给被鬼子害死的爹娘报仇!”

各村农会、青抗先组织积极动员,父母送儿、妻子送郎的感人场面屡见不鲜。更令人振奋的是,青龙镇战斗中伪军的阵前倒戈,以及纵队一贯优待俘虏、教育转化的政策,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周边一些小据点、封锁沟的伪军,开始人心浮动,私下与武工队接触,表示愿意“身在曹营心在汉”,或寻找机会投诚。

面对汹涌的参军热潮和可能的伪军反正,纵队领导层因势利导,迅速启动了扩编计划。

· 主力扩充: 以原第一、二、三团为基干,补充大量优秀新兵和部分反正伪军经过教育后的合格人员,恢复并充实了三个主力支队的番号和编制,每个支队兵力恢复到三千人以上,战斗力更胜往昔。

· 新编力量: 利用反正伪军和部分新兵,并抽调骨干,新组建了一个第四支队,侧重于机动和攻坚,使纵队的拳头更多,打击方向更灵活。

· 地方武装升级: 各军分区的基干团和县大队也得以补充和加强,部分优秀的县大队开始向主力部队输送经过实战锻炼的兵员。

独立第一纵队的总兵力,在短短一个春季里,迅速恢复到并超过了“五号作战”前的水平,达到近四万人,且成分更加纯洁,士气空前高昂。

军事上的胜利和部队的扩编,对“磐石”兵工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根据地的部分恢复和对外通道的打开,一些急需的原材料得以少量输入。陈致远、周铁山等人带领全厂职工,开足马力,扩大生产。

“启明星”冲锋枪的月产量首次突破五十支大关,开始成建制地装备各支队的侦察连、警卫连和突击排。“雷公”手榴弹实现了系列化批量生产,成为纵队主力标配。那款结构简单的“民兵”式半自动步枪,也因为其易于生产的特性,开始大量装备地方武装和民兵,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火力。

更重要的是,根据总部指示和之前达成的协议,“磐石”再次接待了来自兄弟根据地的第二批“学习团”,将经过冬季极限考验后更加成熟稳定的“启明星”和“雷公”生产技术,以及“土法上马”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了传授。八路军的军工血脉,正通过“磐石”这个节点,更加有力地流向其他战场。

站在青龙镇被摧毁的日军碉堡废墟上,林峰望着眼前这支兵强马壮、斗志昂扬的队伍,心中豪情激荡。脑海中,“燧人氏”系统的界面也泛着更加明亮和活跃的光芒。

【春季攻势目标达成。控制区扩大20%,兵力恢复至105%。】

【军工产能显着提升,技术扩散效应增强。】

【部队士气:高昂。实战检验新装备效果良好。】

【能源水平:30%。新模块‘初级战略预警’解锁条件已满足,是否加载?】

“加载。”林峰在心中默念。顿时,一股更宏阔的、带有某种预判性质的信息流融入他的感知,虽然模糊,却让他对周边更大范围的敌军动态有了一种隐隐的把握。

“老李,老赵,”林峰对身边的战友说道,“咱们这把刀,算是又重新磨亮了。青龙镇只是开始,鬼子不会甘心失败,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我们要趁热打铁,继续扩大战果,把咱们的根据地连成一片,让小鬼子在这太行山里,彻底睡不着觉!”

他的目光越过群山,仿佛已经看到了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独立第一纵队这股铁流,在经历严冬的蛰伏与淬炼后,正以更加汹涌澎湃之势,奔向抗战的新阶段。春雷已响,铁流再涌,这注定将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