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峪兵站冲天的火光和吉田大队被迫后撤的消息,如同一把尖刀,狠狠刺进了岩松义雄的心脏。耻辱感和暴怒几乎让他失去理智。他对着电话那头的仓桥少将发出了最严厉的训斥,并下达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碾碎他们!我要看到林峰和赵刚的人头!航空兵,全体出动!找到他们,炸平他们!”
日军被彻底激怒了。短暂的“稳扎稳打”假象被撕碎,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疯狂、不计代价的进攻。
一、 空中死神与地面火海
次日拂晓,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日军航空兵的引擎轰鸣声便由远及近,打破了山区的宁静。这一次,不再是零星的侦察,而是规模空前的轰炸机群。六架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如同嗜血的蝗群,扑向太行山纵队控制的区域。
它们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军事设施,而是扩展到了任何疑似人员聚集的村庄、山谷,甚至是大片看似无人的山林。重磅炸弹带着毁灭的嘶鸣从天而降,将一片片土地化为焦土,巨大的爆炸声连绵不断,整个太行山区都在颤抖。
“隐蔽!全员隐蔽!”各级指挥员的呼喊在战壕、村落和山林间回荡。
战士们和尚未完全转移的群众,迅速躲进防空洞、坚固的岩洞或者深度加固的掩体。爆炸掀起的气浪和泥土几乎要将人活埋,灼热的弹片呼啸着从头顶掠过。一座座空置的、或还没来得及完全转移的村庄在烈焰中化为灰烬。
“狗日的小鬼子!疯了!”一名趴在防炮洞里的年轻战士,感受着外面天崩地裂般的震动,牙齿咬得咯咯作响,眼中既有恐惧,更有熊熊燃烧的怒火。
二、 落凤坡,绞肉机再启
在地面,得到仓桥旅团一个主力大队加强的吉田所部,在更为猛烈的炮火准备后,向一旅扼守的“落凤坡”二线阵地,发起了开战以来最凶猛的集团冲锋。
这一次,日军完全放弃了精巧的战术队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野蛮的“猪突”式进攻。成百上千的日军士兵,在军官声嘶力竭的督战下,端着刺刀,形成密集的冲锋队形,不顾伤亡地向上猛扑。后面的炮兵几乎不计弹药消耗地进行覆盖射击,试图用钢铁彻底摧毁八路军的抵抗意志。
落凤坡阵地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机枪!左边!给老子狠狠地打!”
“手榴弹!快!鬼子又上来了!”
“爆破组!炸掉那辆豆战车!(日军轻型坦克)”
阵地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能见度极低。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残酷的消耗阶段。一旅的战士们依托着被反复轰炸、已经残破不堪的工事,用步枪、手榴弹、刺刀以及顽强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将涌上来的日军打下去。
“启明星”冲锋枪在近距离持续喷吐火舌,但日军人潮汹涌,往往打倒一排,后面又涌上来一排。白刃战在各个地段频繁爆发,刺刀碰撞的铿锵声、怒吼声、濒死的惨叫声此起彼伏。鲜血染红了山坡上的每一寸土地。
旅长董成亲自到了最前沿的团指挥所,电话线被炸断了一次又一次,通讯兵冒着枪林弹雨前去接续。他看着眼前炼狱般的景象,听着各团、各营不断报上来的伤亡数字和弹药告急的请求,心如刀绞,但眼神依旧坚定。
“告诉同志们!坚持住!司令员一定有安排!决不能后退半步!”他对着好不容易接通的电话吼道,“就是把血流干,也要把鬼子钉死在落凤坡!”
三、 暗度陈仓与致命一击
就在落凤坡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林峰在司令部里,正对着地图进行最后的推演。日军的疯狂正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也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吸引并牢牢牵制住日军主力于东路。
“司令员,落凤坡压力极大,董成报告,部队伤亡已超过四成,弹药,特别是手榴弹和机枪子弹,即将告罄!”参谋长的声音带着焦急。
林峰面无表情,但紧握的拳头指节已然发白。他脑海中,“燧人氏”系统正根据前线反馈的数据,实时模拟着战场态势。【落凤坡阵地韧性接近极限,预计最多还能支撑六小时。敌军注意力及预备队已完全被吸引。北路敌军因兵力不足,进展缓慢,且侧翼暴露…】
是时候了!
“命令!”林峰的声音斩钉截铁,打破了司令部内凝重的气氛。
“一、通知落凤坡部队,再坚持四小时!四小时后,可视情况逐步向‘狼牙洞’最后防线交替撤退,沿途埋设所有剩余地雷,开展冷枪冷炮袭扰,继续消耗敌军!”
“二、命令巴特尔骑兵旅主力,立即隐蔽前出,运动至北路日军侧后‘黑风口’一带待机!”
“三、命令王大山的二旅,除必要警戒部队外,集中所有主力,向黑风口方向秘密集结!”
“四、命令纵队直属炮兵营(仅有的几门迫击炮和缴获的山炮),由五旅派部队掩护,向黑风口预设炮兵阵地机动!”
“总攻时间,定于明日凌晨五点!”
这是一个大胆至极的计划!在东路看似摇摇欲坠之际,林峰却将手中最锋利的尖刀——骑兵旅和几乎全部的二旅,投向了兵力相对薄弱的北路!他要的不是击退,而是在北路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彻底砍掉日军扫荡的一路,震撼其全军!
命令迅速而隐秘地传达下去。正在落凤坡血战的将士们并不知道司令员的全局谋划,他们只知道,必须完成坚守任务,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
巴特尔的骑兵们给战马裹上蹄子,在熟悉山路的民兵引导下,如同暗夜中的幽灵,穿过一道道山脊,悄无声息地向北疾驰。王大山的二旅官兵,则利用夜暗和复杂地形的掩护,摆脱当面之敌的监视,大规模向指定地域运动。
四、 夜幕下的转移与坚守
落凤坡的坚守,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许多连排建制已经被打乱,战士们自发地聚集在尚存的军官或老兵周围,继续战斗。弹药几乎打光,战士们捡起日军的步枪和刺刀,准备进行最后的搏杀。
就在这危急关头,由周焕文兵工厂“留守小组”和根据地群众冒着巨大风险,通过秘密交通线送来的一批紧急弹药,如同甘霖般送到了部分阵地。主要是手榴弹和复装的步枪子弹,数量不多,但足以让战士们再支撑一段时间。
“同志们!根据地的人民在支持我们!司令员在看着我们!坚持到天黑!”党员干部们用沙哑的喉咙鼓舞着士气。
当夜幕终于降临,日军疯狂的进攻也暂告一段落。落凤坡阵地前,敌我双方的尸体层层叠叠,几乎铺满了山坡。一旅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但他们成功地将日军主力死死钉在了这里,为林峰的战略机动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遵照命令,残存的部队开始有序后撤,他们将最后的力气用在布置诡雷和陷阱上,每一处断壁残垣,每一段交通壕,都可能成为明日追击日军的坟场。
而在北路的黑风口,一场大战前的死寂正在弥漫。巴特尔的骑兵们已经磨亮了马刀,王大山的步兵们检查着枪械和刺刀,炮手们则在月光下,最后校准着射击诸元。
黎明的黑暗即将过去,钢铁风暴洗礼后的太行山,正酝酿着一次更加凌厉的反击。林峰站在司令部外,听着东方隐约传来的炮声,目光似乎已经穿透了重重山峦,落在了那片即将决定战役走向的战场——黑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