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58集:野玩归来的新菜谱,藏着孩子的实在劲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集:野玩归来的新菜谱,藏着孩子的实在劲儿

炎昭炎耀揣着满头大汗跑回“老灶台”时,夕阳正把玻璃门染成暖橘色。俩人手拉着手,裤脚沾着草屑,手里还攥着半袋没吃完的干脆面——是跟同学去郊外小河边疯玩了一下午,捞了半桶小鱼,晒得脸蛋通红。

“妈!我们回来啦!”炎曜一头扎进后厨,差点撞翻李秀莲手里的酱油瓶,“今天跟小林他们去摸鱼,他说他家楼下的家常菜馆,新出了个‘大盘鸡’,满满一大盆,才三十五块,我们四个没吃完!”

炎昭跟着点头,手舞足蹈地比划:“那盘子比咱家最大的汤盆还大!鸡肉堆得像小山,底下埋着土豆和宽粉,小林说‘实惠得能把老板吃哭’!”

李秀莲笑着给他们擦汗:“疯跑一下午,就惦记着吃的?” 话虽如此,却注意到俩孩子眼里的光——那是有了新主意的兴奋劲儿。

果然,晚饭后,俩孩子趴在阁楼的书桌前,摊开纸笔画菜谱。炎昭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大盘子,里面塞满了鸡腿、土豆、青椒,旁边写着“超级大盘鸡——38元,比小林家的多两块鸡腿!” 炎曜则在旁边画了个更大的碗,写着“全家福乱炖——25元,排骨、鸡块、丸子、白菜、豆腐全有,管饱!”

“咱就走实惠路线!”炎昭拍着桌子,“让那些觉得咱菜贵的人看看,老灶台也能吃得又好又饱!” 他想起中午有个打工大叔,犹豫半天只点了份最便宜的炒青菜,说“孩子上学要花钱,省点是点”。

炎曜把“乱炖”的价格又划掉,改成“22元”:“再便宜点!比对面的自助盒饭还值!”

第二天一早,俩孩子就举着新菜谱找王铁柱“审批”。王铁柱瞅着那“38元大盘鸡”,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么一大盘?光成本就得三十,你俩想赔本赚吆喝?”

“爸,你看啊,”炎昭掰着手指头算,“大盘鸡用的是鸡腿肉,买整鸡划算;土豆和宽粉都是便宜菜,多放点儿显得量大。客人觉得值,就会常来,咱薄利多销!”

炎曜跟着补刀:“昨天摸鱼时,小林说现在年轻人就爱‘性价比’,盘子大、价格低,拍照发朋友圈都有面子!”

李秀莲在一旁听得直笑:“行啊,俩小脑袋瓜还挺会算账。那就试试,先做两天看看反响。”

消息一在朋友圈和外卖平台传开,订单量瞬间涨了三成。第一个点大盘鸡的是穿工装的小伙子,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备注“多放土豆”,结果送餐的小哥差点端不动——那盘子果然比脸还大,鸡肉堆得冒尖,底下的宽粉缠缠绕绕,浸在浓油赤酱里,看着就扎实。

“我去!这也太实在了!”小伙子拍了张照片发群里,“38块钱,我和工友三人没吃完,老板怕是要哭!”

中午,棚子下的客人都在晒新菜。张大爷看着邻桌的“全家福乱炖”,碗口大得能当脸盆,里面的丸子滚圆,排骨带肉,忍不住咂嘴:“这俩娃,是想把街坊的肚子都喂圆啊!” 他转头对王铁柱喊,“给我也来一份!我倒要尝尝,22块钱咋能炖出这么一大碗!”

陈婶端着乱炖,给每个丸子都咬了一小口,咂咂嘴:“丸子是纯肉的,没掺淀粉;排骨炖得烂,老人也能吃。这价儿,也就咱老灶台敢卖。” 她对着玻璃门里喊,“炎曜!下次加点玉米!我家孙子爱吃!”

写字楼的白领们也在议论。“昨天点的大盘鸡,今天热了一下当午饭,还剩半盘!”“比外卖平台上那些‘精致小炒’实在多了,以后就认准老灶台了!” 甚至有人特意绕路来店里,就为了看一眼那“比脸大的盘子”,说“光看着就觉得值”。

俩孩子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却笑得合不拢嘴。炎昭往大盘鸡里加土豆时,特意挑个头大的;炎曜炖乱炖时,总多扔两个丸子,说“多吃点肉才有力气干活”。

王铁柱看着他们往盘子里“拼命”加菜,嘴上骂“俩败家子”,却在采购时特意嘱咐肉贩:“鸡腿多送十斤,要带骨的,炖着香。”

傍晚收摊时,炎昭炎耀数着钱,发现虽然单份利润少了,但客人多了一倍,总钱数反倒比以前多了。“爸,你看!”炎昭举着账本,“实惠也能赚钱!”

王铁柱瞅了一眼,没说话,却往灶膛里添了把柴,把明天要用的排骨提前泡上——那是给“全家福乱炖”准备的,得多炖会儿,让肉香透进骨头缝里。

夜风穿过棚子,带着饭菜的余香。炎昭炎耀趴在玻璃门上,看着外面收拾桌子的街坊,突然觉得,比“超级大盘鸡”更实在的,是大家满足的笑脸;比“全家福乱炖”更暖的,是那句“明天还来”。

原来做菜和做人一样,实实在在,就有人惦记。这俩从郊外疯玩回来的孩子,用最朴素的想法,给老灶台添了道最动人的味——那是带着孩子气的实在,是让每个食客都觉得“值”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