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118集:铜锅边的热闹人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集:铜锅边的热闹人间

腊月初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得老槐树的枝桠响。炎昭刚把紫铜锅往灶上墩,锅沿的积雪就化了半圈,顺着缠枝莲纹往下淌,滴在烧红的灶台上,一声腾起白烟。

昨儿腌的糖蒜成了!娘挎着竹篮从后院进来,蓝布帕子裹着的糖蒜泛着琥珀色,蒜皮上还沾着点冰糖渣。炎耀捏起一头往嘴里塞,酸甜的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流,他含混不清地喊:比去年的多搁了把桂花!竹篮底漏下来的蒜香,混着灶上的卤味气,在屋里绕了三圈才肯飘出门。

肉案子前的争执声比风声还响。穿皮袄的壮汉拍着案板:我先来的!那扇羊肋排得给我!戴棉帽的老头举着拐杖敲他手背:后生懂啥?这羊肋排得配酸菜煮,我孙子就爱这口!炎昭手里的刀没停,片下的羊肉在盘子里码得整整齐齐,肥瘦像裁过的锦缎:都有份,张爷爷的笔记说了,好肉得匀着吃才香。

最逗的是穿校服的小胖,背着书包就往灶前钻。他从兜里掏出个保温杯,里面是他妈给带的卤鸡爪,往铜锅边一搁,鸡爪上的酱汁顺着杯壁往下淌,滴在火塘里溅起小火星。我妈说,他边吸溜着鼻涕边说,用铜锅的热气熏熏鸡爪,比微波炉加热的香!炎耀往他碗里舀了勺秘制蘸料:拌着吃,算你的专属吃法。

靠窗的桌子围了圈老街坊。李奶奶正给张大爷的儿子夹菜,老人的牙口不好,她就把羊肉在锅里多涮会儿,再拌上稠稠的麻酱:跟你爹当年一个样,吃火锅就得就着二锅头。老头抿了口酒,酒盅在桌上磕出轻响:昨儿见着胡同口那棵老槐树了,枝桠都快够着房顶了,跟你爹在时一个模样。

穿工装的小伙子带着对象来,姑娘捏着筷子半天不敢下,铜锅的热气把她的刘海都熏卷了。别怕烫,小伙子往她碗里夹了片冻豆腐,这豆腐吸了卤汁,咬的时候得先吹吹。姑娘小口抿了下,眼睛突然亮了:比你上次带的速食火锅鲜十倍!

网红博主举着手机转圈圈,镜头扫过满屋子的白汽,扫过铜锅边红扑扑的脸,扫过灶台上码得整整齐齐的卤味拼盘。家人们看!她举着块沾满蘸料的羊肉,这麻酱里加了老灶台的卤汁,香得能把舌头吞下去!弹幕里突然有人刷:我爷说这锅看着眼熟,当年他在这儿吃过!

灶膛里的柴烧得正旺,映得紫铜锅泛着暖红。炎昭往锅里添了瓢骨汤,汤面上的油花聚了又散,像片小小的云。炎耀数着空了的酒坛,坛口的泥封上还留着客人的指印,每个印子都带着点温度。

娘端来刚蒸好的红糖馒头,热气扑在窗上,结了层模糊的雾。透过雾看出去,胡同里的雪越下越大,却盖不住老灶台飘出的香味。那些香味缠在雪粒子里,钻进每个路过的人鼻尖,像在说:天再冷,这儿总有口热乎的等着。

夜深时,最后一波客人踩着雪印离开,铜锅里的汤还在轻轻晃。炎昭用布擦着锅沿,摸到缠枝莲纹的凹槽里还沾着点麻酱,他忽然笑了——这锅哪是在煮肉,是在煮日子,煮那些凑在一块儿的热乎气,煮那些说不完的家常话。

灶膛里的余火映着锅身,紫铜的光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像极了张爷爷当年摇着蒲扇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