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165集:蒸笼里的烟火与人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5集:蒸笼里的烟火与人心

倒春寒的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割肉。老灶台的蒸笼刚冒头股热气,就被风卷着散了,王铁柱往灶膛里添了把硬柴,火苗“噼啪”舔着锅底:“这天儿,就得吃口带热乎气的干粮,顶饿!”

炎耀蹲在面案前揉玉米面,黄澄澄的粉子在他手里转着圈,混着温水揉成面团,软乎乎的像块太阳晒过的黄泥土。“爷说的,玉米面得用开水烫一半,揉出来才筋道,”他边揉边说,额头上的汗珠子滚进面粉里,洇出小小的黄点,“做菜包子,皮得厚点,不然馅里的汤会把皮泡烂。”

旁边的竹筐里,码着五颜六色的馅——酸菜切碎了拌着猪油渣,绿中带黄;萝卜擦成丝挤了水,撒上虾皮,透着股鲜;茴香苗切得碎碎的,混着肉末,香得人直咽口水。李秀莲正包韭菜鸡蛋馅,翠绿的韭菜裹着金黄的蛋碎,在她手里转着圈,捏出整齐的褶子:“这馅得少搁盐,吃的就是个清爽,配玉米面包子正好。”

小宇蹲在地上摘茴香,嫩绿色的苗上还沾着点泥土。“我爸说,茴香苗得趁嫩吃,老了有筋,”他把摘好的茴香递过去,小手冻得通红,却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等会儿我要吃三个茴香包子,给我爸留两个萝卜的,他爱吃素。”

第一个来买包子的是个外卖小哥,头盔上还挂着雪碴。他把电动车往门口一杵,搓着手冲进院:“阿姨,来五个酸菜包子!越烫越好!”炎耀用牛皮纸袋装了包子,递过去时,袋子烫得小哥直换手:“刚送完三单,冻得骨头缝都疼,就想啃口热乎的。”他站在屋檐下,咬了一大口包子,酸菜的酸混着猪油渣的香在嘴里炸开,烫得直吸气,眼里却泛起了热:“跟我妈包的一个味!她总说‘跑外卖的,揣俩热包子,比啥都强’。”

工地上的工人也陆陆续续来了。穿军大衣的钢筋工一次买了十个,说要给宿舍的兄弟带:“2块5一个,比食堂的馒头实惠,还顶饿!”他捧着包子往工地走,雪落在包子上,转眼就化了,在牛皮纸上洇出小小的湿痕,像串温暖的泪。

有个新来的农民工,背着个大帆布包,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半天。“最便宜的是哪种?”他声音很低,手指捏着皱巴巴的五块钱。炎昭指了指萝卜包子:“这个2块一个,清淡,管饱。”农民工买了两个,找了个角落蹲下,小口小口地啃,包子馅里的虾皮鲜得他直咂嘴。李秀莲看在眼里,端了碗小米粥过去:“送你的,就着吃,不噎。”农民工抬起头,眼里的红血丝更重了,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只把粥喝得见了底。

中午的太阳总算露了点脸。老灶台的院门口,排起了买包子的长队,有学生背着书包来买韭菜鸡蛋的,说“课间饿了垫垫”;有老太太拎着篮子来买茴香的,说“给老头当午饭”;还有个穿西装的白领,举着两个玉米面包子,站在雪地里吃得香,说“比写字楼的三明治强,有烟火气”。

炎耀负责递包子,手被烫得通红,却笑得停不下来。“叔,您要的三个萝卜包!”他往个农民工手里塞,“刚出锅的,小心烫!”农民工接过来,往怀里揣了揣,说“给我媳妇留着,她在菜市场摆摊,还没吃饭呢”,眼里的光比天上的太阳还亮。

小宇举着个酸菜包子,跑到隔壁的修鞋摊,递给修鞋的大爷:“爷,给您吃,我婶包的,可香了。”大爷推了推老花镜,咬了一口,酸菜的酸劲冲得他直眯眼,却笑了:“这包子,比我孙女买的汉堡强,吃着踏实。”

傍晚收摊时,竹筐里的包子卖得精光,只剩点散落的面粉。炎昭数着钱,指尖沾着玉米面,像镀了层金:“今天卖了两百多个,够给小宇爸买两盒药了。”炎耀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苗映着他的脸:“明天多做两锅萝卜馅的,今天好多人没买到。”小宇抱着空竹筐,突然说:“我想我爸了,他要是在,肯定能吃五个。”

李秀莲走过来,摸了摸他的头:“等你爸下班,咱给他留着热乎的。”她往三个孩子手里各塞了个糖包,“甜丝丝的,吃了心里舒坦。”

雪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着老灶台的烟囱。蒸笼上的热气渐渐散了,却好像还留着玉米面包子的香,混着酸菜的酸、茴香的鲜,在空气里漫延。那些揣着热包子奔波的人,或许正咬着馅想起老家的灶,或许正把包子往亲人手里递,或许正就着雪水咽下一口暖——这2块5一个的包子,包着的哪里是菜馅,是对日子的盼,是对家人的念,是这烟火人间里,最实在的暖。

炎耀炎昭小宇趴在面案上,看着窗外的月光,突然觉得,比醒狮酥更让人惦记的,或许就是这一口热乎的包子——它不贵,却能在冷天里暖透人心;它不精致,却能让每个为生活忙碌的人,尝到点家的味道。

就像此刻,灶膛里的火还没灭,映得三个孩子的笑脸都黄黄的,像刚出锅的玉米面包子,带着点甜,带着点暖,带着对明天的盼——明天,又能看见那些捧着包子的笑脸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