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初冬,襄阳城迎来了一个罕见的暖阳日。然而,比冬日暖阳更炽热的,是席卷整个荆襄大地的昂扬斗志与权力中心悄然发生的、影响深远的变迁。
【系统提示】:史诗篇章“中原砥定”完结。开启新篇章“寰宇征途”。当前主线任务:“西定羌胡”。势力威望提升至【威加海内】。检测到关键人物关系确立,获得特质【鸾凤和鸣】(内府安定度大幅提升,子嗣诞生几率小幅增加)。
一、 西征誓师,铁流万里
襄阳城外,巨大的校场上,旌旗蔽日,甲胄鲜明。十万西征精锐列成整齐的方阵,刀枪如林,在冬日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寒光。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点将台上,林羽一身玄色戎装,身披金纹大氅,目光如炬,扫过台下肃立的将士。他的左侧,是新任征西大将军徐庶,一身轻甲,儒雅中透着干练;右侧,是先锋马超,银甲白袍,龙骑枪斜指苍穹,英气逼人。姜维、张翼、法正等将领谋士依次肃立。
“将士们!”林羽的声音如同洪钟,在校场上空回荡,“中原已平,然西陲未靖!羌戎无道,犯我疆界,掠我子民!此战,非为守土,更为开疆!孤要尔等,随元直(徐庶字)、孟起(马超字),踏破陇山,横扫羌氐,重开丝绸之路,扬我华夏神威于万里西域!有功者,赏!怯战者,罚!凯旋之日,孤当亲迎于洛阳,与尔等共饮!”
“万岁!万岁!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呐喊震天动地,士气高昂到了极点。
徐庶踏步上前,接过林羽授予的虎符帅印,朗声道:“臣,必不负主公重托!”马超更是激动得虎目含光,振臂高呼:“西凉铁骑,誓为前锋,不破羌胡,誓不还师!”
随着林羽一声令下,号角长鸣,战鼓擂动。十万大军如同一条苏醒的钢铁巨龙,缓缓启动,向西开拔。烟尘滚滚,铁流万里,标志着林羽势力向全球征服迈出的坚实第一步。
二、 襄阳决策,劝进暗涌
送走西征大军,林羽回到承运殿,立刻召集留守的核心谋士诸葛亮、庞统、诸葛瑾等人议事。首要议题,便是如何应对徐州、青州等地曹洪、于禁等残部的负隅顽抗。
“主公,”诸葛亮成竹在胸,“曹洪等人,已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负隅顽抗,一是不知主公天威,二是心存侥幸,盼辽东曹丕卷土重来。亮以为,可双管齐下:一面,命魏延、周仓自官渡东进,赵云部派一偏师自河北南下,对负隅之城形成夹击之势;另一面,广派使者,携邺城大捷及曹丕遁走辽东之确凿证据,前往各城劝降,并许诺降者不究,量才录用。恩威并施,则顽石可化。”
“就依孔明之策。”林羽颔首,“传令魏延、赵云,依计行事。另,命‘谛听营’加紧对辽东渗透,密切关注曹丕与公孙度动向。”
议事方毕,内侍来报,何太后与伏皇后联袂求见。
二女入殿,何太后率先开口,言辞恳切:“林公,如今天下三分已定其二,汉祚已终,神器无主。百姓思安,将士盼赏。妾身与伏皇后,及一众前朝宫眷,皆感念林公活命安顿之恩。恳请林公,为天下苍生计,早正大位,建国称制,以安社稷!” 伏皇后亦在一旁垂首附和。
林羽目光扫过二女,心中明了,这既是她们的自保之举,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士民的心态。但他深知,称帝之事,需水到渠成,时机至关重要。
“太后、皇后之心,孤已知之。”林羽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然,称帝非儿戏。待西征捷报、中原彻底平定、四海宾服之时,方是顺天应人之际。此事,容后再议。” 他并未完全拒绝,留下了充分的余地,既安抚了劝进者,也保持了战略主动。
何太后与伏皇后对视一眼,知不可强求,遂恭敬退下。但“劝进”之风,已如暗流,在襄阳悄然涌动。
三、 内苑新景,家和事兴
州牧府内苑,因新成员的正式加入而悄然变化。严氏被安置在一处清雅别致的院落,毗邻吕玲绮的居所。初时的极度羞赧与不适过后,在女儿玲绮的朝夕陪伴和开导下,加之林羽虽忙碌却也不失体贴的关照(赏赐不断,且时常过问起居),严氏紧绷的心弦渐渐松弛下来。她开始尝试以新的身份适应内府的生活,与周芷、孙尚香等夫人礼节性的交往也日渐自然。偶尔林羽前来,她虽仍有些局促,但已能从容应对,眉宇间那份属于未亡人的哀愁淡去了不少,偶尔甚至会流露出一种安定下来的温婉光泽。
这一日,林羽处理完政务,信步来到严氏院中。只见院内红梅初绽,严氏正与女儿吕玲绮坐在暖阁中,围炉刺绣,低声笑语,气氛温馨。见林羽到来,二人忙起身相迎。
“不必多礼。”林羽摆手,很自然地坐在主位,目光温和地看向严氏,“住得可还习惯?缺什么,尽管吩咐下去。”
严氏微微颔首,脸颊微红:“劳主公挂心,一切都好。” 声音虽轻,却已无之前的疏离感。
吕玲绮更是笑容灿烂,凑到林羽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母亲近日如何适应,自己又如何陪母亲散步赏花。看着母亲终于放下心结,她比谁都开心。
林羽看着眼前这对母女,一个温婉娴静,一个英姿飒爽,心中也升起一丝难得的宁静与满足。这种“家”的稳定感,对于他即将展开的宏图霸业,是一种无形的支撑。
【系统提示】:关键人物【严氏】心态转变完成,忠诚度提升至【死心塌地】。内府安定度达到【和谐】级别,获得增益【后院安宁】(精力恢复速度+10%,处理政务效率小幅提升)。】
四、 江东涟漪,静观其变
而被软禁在襄阳馆驿的鲁肃,则每日如坐针毡。西征大军的誓师场面,襄阳城内劝进的风声,以及林羽对中原残敌从容不迫的部署,都通过窗户和有限的访客,清晰地传到他耳中。他深知,孙权的时间不多了。他修书数封,遣心腹送回江东,信中极言林羽势大难抗,恳请孙权早做决断,彻底归附,或许还能保全宗庙。然而,建业方面的回音却总是含糊其辞,显然孙权仍在犹豫观望,甚至可能存有侥幸之心。
这一切,自然也逃不过“谛听营”的眼睛。林羽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急于对江东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在他的全局棋盘上,稳定中原、西征羌胡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江东,如同瓮中之鳖,待他解决了西北边患和中原残敌,回头收拾起来,将更加从容。
天下的重心,已然西移。襄阳城中,权力在平静的表面下加速巩固;而遥远的陇西,一场决定西方门户的征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