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系统首富 > 第344章 注入新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月的中山,空气中已经带上了初夏的暖意,但吹进南粤通信厂区的风,依旧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闷。自从萧远和周伟华决定全资收购的消息传出后,这座沉寂了近半年的工厂,有了一丝微弱的生机。留守的十几个员工脸上不再是麻木,而是夹杂着期待与不安。他们不知道,这个决定公司命运的新老板,究竟要把他们带向何方。

4月15日,一辆黑色的奔驰S级轿车再次驶入厂区。车门打开,萧远和周伟华并肩走了下来。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访客,而是主人。

赵启年早已在门口等候,他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衬衫,虽然依旧掩饰不住疲惫,但眼神却比上次见面时更加明亮。他快步迎上前,伸出手:“萧总,周总,欢迎再次来到南粤通信。我……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就好,赵工。”萧远笑着握住他的手,力道沉稳,“今天,我们不是来视察的,是来正式交接,也是来一起展望未来的。”

简单的寒暄后,三人走进了那间曾召开收购会议的小会议室。萧远没有绕弯子,他直接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赵工,这是我为你和你的核心团队准备的合同。我们远航集团将为每一位愿意留下的技术骨干,提供行业内领先的薪酬待遇、股权激励以及深圳户口的落户指标。我希望,能把最核心的人才,都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留守的员工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股权激励?深圳户口?这些对于在破产边缘挣扎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赵启年拿着文件的手微微颤抖,他快速翻阅着,每一个条款都清晰而诱人。这不仅仅是金钱的补偿,更是对他和团队价值的极致认可。

“萧总……这……这太丰厚了。”赵启年声音有些干涩,“我们……我们很多人可能达不到……”

“没关系,”萧远摆摆手,打断了他,“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只看两点:一是你对技术的热爱和执着,二是对我们共同事业的认同感。只要符合这两点,我们都欢迎。剩下的事情,交给周总和苏总来办。”

他口中的苏总,是远航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苏芷晴。苏芷晴站起身,她的专业和干练与周伟华的沉稳、萧远的锐利形成了完美的互补。“赵工,各位同事,”她温和而清晰地说道,“远航集团此次收购,看中的是南粤通信的技术底蕴和各位的专业能力。我们不希望看到人才流失。接下来,我们会与各位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大家的需求和想法。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参与创造中国手机未来的机会。我们相信,这里将诞生中国第一个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手机品牌。”

苏芷晴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员工的心田。她没有画饼,而是用一种平等和尊重的语气,描绘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这与之前那些高高在上、只想着榨取剩余价值的投资方截然不同。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南粤通信厂区都陷入了一种忙碌而又亢奋的状态。苏芷晴带来了一个精干的hR团队,他们没有像传统的hR那样拿着表格冷冰冰地打分,而是与每一位员工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技术理想和职业规划。萧远开出的条件极具诚意,而苏芷晴展现出的尊重与专业,更是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

最终,除了少数几位实在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员工之外,超过八成的核心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都选择了留下。萧远兑现了承诺,不仅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还立刻启动了股权激励方案的申报和深圳户口的办理流程。当第一批员工的户口准迁证办下来时,整个研发团队都沸腾了。

与此同时,萧远也开始为这家新生的公司注入全新的血液。他深知,仅靠旧有的班底是无法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的。他需要新鲜的理念、全新的思维和专业的市场、运营人才。

周伟华和苏芷晴再次担起了重任。他们从集团内部抽调了数名经验丰富的销售和市场人员,这些人都是跟随萧远在贸易和早期互联网领域打过仗的老兵,熟悉市场搏杀的残酷规则。同时,远航集团hR部门通过猎头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秘密招募了一批顶尖的市场策划、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专家。

5月的一个周末,萧远亲自主持了新公司——远航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全体管理层会议。会议的地点不在中山,而是在深圳远航集团总部的一间新会议室里。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新公司虽然根在中山,但视野和格局,将在深圳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会议室里,坐着十几个形形色色的人。左边是赵启年和他带来的几位技术骨干,他们神情专注,略显拘谨;右边是新加入的市场、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负责人,他们大多来自深圳本地,气质干练,眼神中充满了对新事业的期待。

萧远站在巨大的白板前,没有多余的废话。他画了一个简单的产业链图,从最底层的芯片、屏幕、操作系统,到中游的设计、制造,再到上游的品牌、营销、渠道。

“各位,”萧远的声音不大,却充满力量,“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是要做一个山寨手机的搬运工,更不是要跟那些国际巨头拼价格。我们收购南粤通信,看中的是它在射频和通信协议上的技术积累。我们要做的,是一件更难,但更有价值的事情。”

他转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我们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机品牌。它的名字,叫‘FarSail’,远航。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第一步,我们要活下去。这就需要一支懂市场、懂营销的队伍,把我们未来可能生产出的产品,卖出去。所以,我欢迎各位市场和管理专家的加入。”

他看向右边的新团队:“你们的任务,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为我们搭建起一套高效的、现代化的销售和运营体系。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三个月内,我要看到‘FarSail’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发出声音。我可以给你们最大的资源支持,但回报,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口碑。”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左边的技术团队,落在了赵启年的身上。“而你们,是我们远航通讯的灵魂。你们的任务,是打造出世界上最棒的智能手机。不要跟我说国际巨头有多强,我们就是要从他们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撕开一道口子。我给你们的,是国内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比拟的研发资金和耐心。我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能拿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FarSail’原型机。”

一番话,说得技术团队热血沸腾,也让市场团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萧远没有空谈情怀,他用最直接的语言,明确了每个人的职责和目标,也给出了他所能提供的最强有力的支持。

会议结束后,萧远单独留下了赵启年。

“赵工,我知道,一下子引入这么多‘外人’,你心里可能有些想法。”萧远递给他一杯水。

赵启年摇了摇头,由衷地说道:“萧总,我明白您的意思。以前,我们闭门造车,以为技术好就一切都好。现在我才明白,一款产品,技术、生产、市场、品牌,缺一不可。您带来的人,正是我们最欠缺的。我……我完全支持您的决定。”

“很好。”萧远满意地点头,“我们是合伙人,不是老板和员工。你有任何技术上的构想,或者对团队协作的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来。这家公司,是我们两个人的梦工厂。”

赵启年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感激和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从中山那片凋敝的厂区,到深圳这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萧远用资本和信任,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资源重组。他不仅激活了一个濒死的团队,更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基因——极致的技术追求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融合在了一起。这艘名为“远航通讯”的新船,虽然刚刚下水,但它的甲板上已经站满了经验丰富的水手,船舱里也装载着足以支撑远航的燃料。一场即将改写中国手机产业格局的风暴,正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南中国海面上,悄然酝酿。萧远知道,他已经为新公司的启航,注入了最宝贵的“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