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系统首富 > 第349章 市场狂热与公司内部震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9章 市场狂热与公司内部震动

2000年的秋天,当第一股寒流掠过南粤大地时,一场席卷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热潮却正在熊熊燃烧。这场热潮的源头,便是广州白天鹅宾馆那场震惊业界的发布会,以及那个名叫“FarSail远航一号”的手机。

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全国的手机零售市场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原子弹。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几乎所有的手机销售柜台都被“远航一号”的海报和横幅所覆盖。红色的“零首付、零利息”标语,像一团跳动的火焰,点燃了无数年轻人压抑已久的购机热情。

“您好,我想预定一台远航一号。”

“不好意思,这个月的配额已经满了,要等到下个月初了。”

“我上个月就交了定金,怎么还没到货?”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全国的经销商门店里上演。需求的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包括萧远本人。系统给出的首月预定数量预测是三十万台,但实际的订单洪流,却在短短十日内就冲破了五十万台的大关。生产线在中山基地日夜不停地轰鸣,工人开始实行三班倒,但即便如此,交货周期还是被不断拉长。

市场部的电话被打爆,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挤破了头,都想签下代理合同,拿到更多的配额。一些有实力的大经销商,甚至愿意提前支付全年的货款,只为确保自己区域内的优先供货权。曾经门可罗雀的手机渠道商们,如今个个笑逐颜开,将“远航”奉为年度最佳合作伙伴。

“远航一号”的成功,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整个远航集团。集团内部,凡是与手机业务相关的部门,都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忙碌与喜悦之中。财务部门每天都在处理着天文数字般的订单和汇款,人力资源部门则在紧急招聘和培训大量的新员工,以应对业务爆炸式的增长。整个集团的市值,在香港创业板借壳上市后,因为这波强劲的利好,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单日涨幅屡屡突破20%,市值在短短两个月内翻了数倍。

然而,在这片举世欢腾的景象之下,一股隐秘的震动,正在远航集团的高层内部悄然酝酿。

位于深圳南山区的远航集团总部大楼,第38层的总裁办公室里,气氛却与楼下的热闹格格不入。烟雾缭绕中,萧远、周伟华以及几位集团的核心高管围坐在巨大的会议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

“诸位,这是我整理的最近一周收到的反馈。”周伟华将一沓厚厚的文件推到桌子中央,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市场部的报告说,‘远航一号’供不应求,经销商热情高涨,这是好消息。但同时,我们也收到了大量的投诉和质疑。”

他顿了顿,拿起一份文件,继续说道:“首先,是关于质量的。虽然我们在出厂前做了严格的品控,但因为订单量激增,生产线压力巨大,难免出现一些疏漏。有消费者反映,个别批次的手机出现了屏幕亮点、通话杂音等问题。这些问题被放大了,在网络上和一些消费者论坛里传播,对我们‘高品质’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位负责售后的高管补充道:“是的,萧总,周总。我们的客服中心每天要接到上百个关于质量问题的投诉电话,虽然大部分是个别案例,但集中爆发出来,影响很不好。我们已经紧急成立了专项小组,奔赴中山工厂,协助改进生产流程,但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

萧远静静地听着,手指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并不意外。如此大规模的扩产,品控出现问题几乎是必然的。他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资金链的情况呢?”他问道。

另一位负责财务的高管脸色有些发白:“情况……不太乐观。‘零首付、零利息’的模式,虽然极大地刺激了销量,但也意味着我们将承担巨大的垫资压力和潜在的坏账风险。我们现在是在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在补贴整个市场。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如果我们不能在短期内解决产能问题,回笼足够多的资金,下个季度的资金链将面临断裂的危险。”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一旦资金链断裂,之前所有的辉煌都将化为泡影,公司会立刻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还有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周伟华补充道,“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巨头,已经开始注意到我们这个‘不守规矩’的搅局者。他们虽然没有公开评论,但我们已经听到风声,他们正在酝酿反击,可能会通过降价或者推出类似的分期付款方案来打压我们。”

质疑声、抱怨声、警告声,如同潮水般将萧远包围。这些声音,全部来自于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集团最精英的管理层。他们每一个人的分析都逻辑严密,有理有据,每一个预测都指向一个可能的结果——失败。

“我看,我们应该立刻收缩战线。”一位高管忍不住开口,“暂停新的订单,放缓生产,集中精力解决品控和资金问题。至少,应该放弃‘零首付’这个激进的策略,回归传统的销售模式。”

“我同意。”另一位高管附和,“这个模式太冒险了,我们是在与虎谋皮。银行的贷款不是无限的,一旦他们收紧信贷,我们就完了。”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占据了上风。他们都是跟随萧远多年的老部下,为公司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热爱这家公司,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无法接受萧远这种近乎赌博式的发展方式。在他们看来,萧远被“远航一号”的初步成功冲昏了头脑,变得盲目而激进。

萧远一直沉默着,听着众人的争论。他知道,他们说的都对,从传统商业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一场豪赌,风险极高。但他的直觉,以及系统提供给他的超越时代的视角,告诉他,现在不是刹车的时候,而是必须踩油门的时候。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声音平静而坚定:“我们不收缩,反而要继续扩张。”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萧总,这太危险了!”刚才提议收缩的那位高管急切地说。

萧远没有理会他的打断,继续说道:“第一,质量问题,我会在下周亲自带队去中山工厂,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把品控标准提到最高。该赔的赔,该退的退,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第二,关于资金链,”他看向财务主管,“给我一份详细的报告,分析如果我们将分期还款周期从十二个月延长到十八个月,同时提高单台手机的利润率,我们的资金压力能缓解多少。另外,联系更多家银行,分散我们的信贷风险。我记得系统给过一个关于组建消费金融公司的可行性分析,让战略投资部重新评估,我们或许可以成立自己的金融公司来处理这笔业务。”

他的指令清晰而果断,显示出他对全局的掌控力。众人虽然仍有疑虑,但看到萧远如此胸有成竹,也不禁动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萧远的语气变得强硬起来,“为什么我们的对手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威胁。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通讯是互联网的物理延伸,谁掌握了最多的终端用户,谁就掌握了未来。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放弃这个战略支点。告诉他们,远航不会退缩,我们会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

他的话语,像一颗定心丸,也像一剂强心针。虽然仍有高管心存疑虑,但没有人再提撤退。他们看到了萧远眼中的火焰,那是一种对胜利近乎偏执的渴望。

会议结束后,高管们鱼贯而出,各自去执行萧远的命令。办公室里只剩下萧远和周伟华。

“萧总,您真的不担心吗?”周伟华递过来一支烟,自己却没有点。

萧远摆摆手,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华的城市。夜色已深,但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如同他此刻沸腾的思绪。

“担心,当然担心。”他缓缓说道,“但我和你们的担忧不一样。你们担心的是失败后的结果,而我思考的是,如果成功了,我们会得到什么。这个市场,我们不能拱手让给任何人。”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邃:“而且,我隐隐有种感觉,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而现在,我们正在风暴的中心。”

周伟华看着他的背影,没有说话。他知道,萧远口中的“风暴”,绝不仅仅是商业上的竞争。从认识萧远的第一天起,他就知道,自己这位老板,总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

而在千里之外的中山,“远航通讯”的生产基地里,赵启年正对着一份来自总部的加急电报发愁。电报上,萧远亲笔批示:不计成本,务必在半个月内将品控合格率提升至99.9%!

赵启年揉了揉发红的眼睛,他知道,老板把所有的压力都扛在了自己肩上。他转身对身边的工程师团队下达了更加严苛的指令。一场与时间、与质量、与自身极限的战争,已经在中山寂静的厂房里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