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神级外科:从边境医生开始 > 第150章 数据无声,人心有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0章 数据无声,人心有秤

龙泉工作站的日子,像上了发条一样规律而紧张。手术一台接一台,数据一条条累积,林默肺单元功能性重塑术的名字,渐渐从内部代号变成了沉甸甸的现实。

但外面的风,却越刮越猛。

先是医院审计科的人来了,板着脸,要查账。一笔一笔,耗材买了多少,差旅费发了多少,连订盒饭的钱都要看收据。苏晚晴早有准备,账本清清楚楚,每一分钱都经得起问。审计的人查不出毛病,呆了几天,只能无功而返。

接着,学术委员会又来了一封公函,字里行间带着质疑,问这“林氏术式”的名字合不合规矩,知识产权算谁的,在龙泉做这么多手术,伦理上有没有问题。

林默看完,只说了四个字:“按事实回。”

他好像一点都不担心,心思全在下一个病人的ct片上。那是一片更复杂的“肺部废墟”,需要更精密的“重建”方案。

张浩和赵德明他们却有点憋气。胡一山主任更是急得嘴角起泡,生怕这些麻烦把林默这尊“大神”给气走了。

“怕什么?”林默在一次术后讨论会上,难得地多说了几句,“我们手里有病人康复的数据,有他们能重新走路的腿,有能顺畅呼吸的肺。这就是我们最大的道理。”

这话像定心丸,让团队稳了下来。

可网上的脏水,还是泼了过来。几篇匿名的文章,说得有鼻子有眼,说林默团队在龙泉搞特殊,手术费收得高,和瑞泰公司有见不得光的交易。文章到处传,有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指指点点。

苏晚晴看着那些恶意的评论,眼神发冷。她立刻联系瑞泰公司,双方一起发布了清晰的声明,把事情摊开来讲明白。同时,她也让陆青屿准备了一些能公开的匿名手术数据,请几位国际上德高望重的专家帮忙发声,从纯技术角度力挺。

就在大家忙着应付这些明枪暗箭时,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的陆青屿,发现了不对劲。

她负责分析基层医院的设备使用数据,偶然间注意到,康拓公司在基层卖的某些型号设备,故障率出奇的高,配套的耗材也特别容易出问题。而在那些跟康拓签了长期捆绑购买合同的小医院,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她把这条诡异的曲线图拿给林默和苏晚晴看。

“林主任,苏主任,你们看。康拓的设备,在滨海附一院那种大医院用着还行,可一到龙泉这样的地方,就好像‘水土不服’,老是坏。这不太正常。”陆青屿推了推眼镜,“我怀疑,他们是不是把一些不稳定的产品,或者次品,专门销往缺乏鉴别能力的基层市场?用低价设备绑死耗材销售,这生意经,恐怕没那么干净。”

林默盯着那条上扬的故障率曲线,眼神锐利得像手术刀。他想起了在林业县那个差点出问题的人工血管,想起了龙泉这边医生抱怨康拓器械不好用。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止是商业竞争了。”林默的声音很低,“这是在拿基层医院和病人的安全当儿戏。”

“证据,我们需要确凿的证据。”苏晚晴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分量,“青屿,你继续深挖,把数据链做扎实。这事关重大,先保密。”

就在团队默默收集证据,准备应对更大风暴的时候,龙泉的老乡们,却用他们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了支持。

一天清晨,工作站楼下忽然来了十几位老人,都是做过手术或者家属被救治过的尘肺病人。他们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就默默地站在那里,手里也没拿什么像样的东西,有的提着几个鸡蛋,有的拎着一袋红薯。

带头的就是已经能骑着三轮车到处跑的刘师傅。他看到下楼的林默和苏晚晴,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大声说:“林主任,苏主任,俺们不会说啥!就知道你们是好人,是救命的菩萨!网上那些瞎话,俺们不信!谁要是敢来捣乱,俺们……俺们就不答应!”

他身后那些曾经呼吸艰难、如今面色红润的老矿工们,也都用力地点头,眼神里是纯粹的感激和不容置疑的信任。

没有锦旗,没有锣鼓,就是这几十个沉默而坚定的身影,和几句带着泥土气息的乡音,却比任何官方文件和国际论文都更有力量。

林默看着他们,一向没什么表情的脸上,线条似乎柔和了一丝。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对着这群可爱的老人,微微点了点头。

苏晚晴则感觉眼眶有些发热。她知道,他们所有的坚持和努力,在这一刻,都值了。

数据无声,但人心有杆秤。藏在暗处的商业伎俩,抹黑造谣的卑劣手段,在这沉甸甸的民意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龙泉的根,在这些重新呼吸到自由空气的肺叶里,在这些朴实无华的人心里,扎得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