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神级外科:从边境医生开始 > 第173章 看不见的战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IcU里的时间,是以小时,甚至分钟为单位计算的。对于扎西而言,对于守护他的医护团队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场无声的战役。

术后第六小时,陆青屿预警的第一个节点到来——凝血功能紊乱。

由于体外循环和Ecmo运转对血液成分的破坏,以及患者本身肝功能不佳,扎西的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着延长,这意味着他的血液不易凝固,存在出血风险。但同时,Ecmo管路本身又容易形成血栓,这又是一个矛盾。

“根据模型,建议在维持当前肝素抗凝水平的基础上,少量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因子,微调平衡。”陆青屿的声音通过远程系统传来。

IcU主任看向林默。林默仔细查看了最新的化验单和临床征象(引流液不多,无新发出血点),果断拍板:“按陆工的建议执行。严密观察引流液和皮肤黏膜。”

用药执行下去,数小时后复查,Aptt回到了相对安全的区间。第一道坎,平稳度过。

术后第十二小时,电解质危机悄然而至。

“血钾6.1mmol\/L!危急值!”护士急促的报告声让IcU内的气氛瞬间紧张。高钾血症会导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

“利尿剂效果不佳,Ecmo流量大,细胞破坏可能是主因。”IcU医生快速分析。

“立即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保护心肌,高糖+胰岛素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准备降钾树脂!”林默的指令清晰迅速,这是应对高钾的标准流程,但时机和剂量的把控至关重要。

药物作用下,血钾缓缓下降。但大家不敢松懈,因为血钾水平往往会有反弹。

果然,在术后第十八小时,血钾再次升高。这一次,林默在标准方案外,增加了一条:“调整Ecmo置换液的钾离子浓度,从基础水平再下调0.5mmol\/L。”

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调整,需要对Ecmo管理有极深的理解。灌注师依言调整。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扎西的血钾终于被稳稳地控制在了安全范围。

《时代脊梁》的摄制组无法进入IcU核心区域,但他们记录下了医生护士们匆忙的脚步、凝重的神色,以及林默团队与IcU医生在办公室内对着数据和影像激烈而简短讨论的场景。这些画面,比任何表演都更能体现生命的脆弱与医者的坚守。

术后第二十四小时,一个新的挑战出现——体温升高。

“体温38.5c,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升高,考虑感染可能!”IcU主任的语气无比严肃。感染,是Ecmo支持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大的死因之一。

“留取血培养、痰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覆盖。”林默沉着应对,“仔细排查所有可能的感染源,尤其是血管通路部位和肺部。”

抗生素用上了,但体温依旧徘徊不退。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如果发展成败血症,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功亏一篑。

张浩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IcU外的走廊,通过玻璃窗和内部通讯关注着一切。他看着老师们应对层出不穷的难题,感觉自己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课本上学不到的、关乎生死存亡的实战经验。

“老师,”在一次短暂的休息间隙,张浩忍不住问林默,“您……不担心吗?这么多问题。”

林默看了他一眼,目光平静:“担心是无效情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仅此而已。”

他的冷静,源于绝对的专业自信和对规律的尊重。他知道,重症患者的恢复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充满波折的曲线,他们要做的,就是抚平这些波折,让趋势向上。

术后第三十六小时,转机出现。

在加强了气道管理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了抗生素后,扎西的体温开始缓缓下降。血象指标也呈现好转趋势。

同时,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在尝试逐步降低Ecmo支持力度的过程中,扎西自身的心脏和肺脏开始展现出微弱的、但确实存在的自主功能!

“心脏超声显示,右心室张力有所缓解,左心室充盈较前改善。”

“在Ecmo流量降低30%的情况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保持稳定。”

这些细微的变化,在IcU医护眼中,不啻于黎明前最动人的曙光。

这意味着,扎西的身体正在从手术的创伤中恢复,正在尝试着重新接管自己的生命权!

当林默在晨间交班时,听到这些汇报时,他站在IcU的玻璃窗外,看着里面那个依旧浑身管线但生命征象已趋于平稳的扎西,久久没有说话。

初升的阳光透过窗户,勾勒出他挺拔而坚定的轮廓。

最危险的时刻,正在慢慢过去。

这场在微观世界里进行的、关乎离子、细菌和细胞功能的无声战役,他们正在一步步夺回主动权。

星火未灭,反而在经历了狂风骤雨后,燃烧得更加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