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神级外科:从边境医生开始 > 第181章 荒原上的第一簇星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1章 荒原上的第一簇星火

岗巴的清晨,是在凛冽的寒风与牦牛低沉的哞叫声中到来的。

林默披着厚重的军大衣,站在县医院门口,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稀薄的空气中。他的脸色因缺氧而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却锐利如高原上的鹰隼,紧紧盯着正在院子里进行最后设备调试的移动诊疗车。

这辆经过特殊改装的车辆,是“星火计划”为应对岗巴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情况,特意协调来的“宝贝”。车上配备了便携式心电图机、超声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基础但关键设备,堪称一个移动的小型诊疗站。

“林主任,卫星信号接通了!设备自检全部通过!”团队成员小陈从车里探出头,兴奋地喊道。在高原地区,稳定的通讯是生命线。

“好。”林默点头,看向身边一脸紧张与期待的多吉医生,“多吉,今天我们去最远的扎西乡。你熟悉路况和牧民家庭,由你带路。”

多吉用力点头,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林医生,放心!扎西乡的乡亲们,盼医生就像盼格桑花开一样!”

车辆驶出县城,很快便投入了无边的荒原。所谓的公路,不过是车辙压出的土路,剧烈的颠簸让车内的人必须紧紧抓住扶手。窗外是亘古的荒凉,赭色的山峦寸草不生,蓝色的天空低得仿佛触手可及。

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颠簸,终于看到了扎西乡稀疏的土坯房。听到汽车声,穿着厚重藏袍的牧民们纷纷从屋里走出来,眼神中带着好奇与希冀。

筛查工作就在乡政府空置的仓库里迅速展开。多吉用藏语大声维持着秩序,林默和团队成员则投入紧张的检查中。

情况比预想的更为严峻。

“林医生,这个孩子,血氧饱和度只有百分之八十五!”小陈看着指尖血氧仪上的数字,声音发紧。

林默立刻上前,手持超声探头涂上耦合剂,放在孩子瘦小的胸膛上。屏幕上,心脏结构显现出来——一个复杂的法洛四联症畸形。

“重度紫绀,杵状指,符合典型症状。”林默语气沉静,但眼神凝重,“需要尽快手术。多吉,记录,列为最高优先级,协调尽快转往江源或滨海。”

一位年迈的老阿妈被家人搀扶过来,她呼吸困难,嘴唇紫绀。简易心电图显示广泛心肌缺血,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扩大,伴有大量心包积液。

“高原性心肌病,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林默迅速判断,“立刻给予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吸氧!小陈,准备心包穿刺包,积液量太大,需要紧急减压!”

在仓库临时搭建的“抢救区”,林默半跪在简陋的床板旁,在多吉手持的超声引导下,精准地将穿刺针送入心包腔。暗黄色的液体被缓缓抽出,老阿妈急促的呼吸逐渐变得平缓,紫绀的嘴唇也恢复了一丝血色。周围等待的牧民们发出一阵低低的、充满敬畏的惊叹。

这一天,移动诊疗车筛查了近百人,确诊了包括复杂先心病、高原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在内的十七名重症患者,并现场处理了多例急性高原反应和慢性病急性发作。

当夕阳将荒原染成一片金红,诊疗车踏上归途时,车内异常安静。团队成员们都累得几乎虚脱,高原反应也开始侵袭每个人,头痛、恶心阵阵袭来。

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燃烧着一簇火苗。

多吉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荒原,喃喃道:“我以前觉得,我们这里是被医学遗忘的角落……今天,我看到光了。”

林默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似乎在缓解剧烈的头痛,但他开口时,声音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光不会遗忘任何角落,只是需要有人把火种带来。多吉,你就是这里的第一个火种。我们走了,你要让这火,继续烧下去。”

他拿出平板,忍着不适,开始记录今天筛查的数据和病例特点,为后续制定岗巴地区特异性诊疗方案积累第一手资料。屏幕的微光,映亮了他坚毅的侧脸。

在这片生命禁区的荒原上,第一簇“星火”,已经顽强地点燃。

而远在数千里外,滨海附一院为林默和陆青屿举行的简短出行动员会上,苏晚晴将准备好的行程资料递给他们。

“一切顺利。”她看着林默,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简单的叮嘱。

林默接过文件,点了点头。

他的身体即将飞往北欧的学术殿堂,但他的心,有一部分,已经牢牢系在了那片刚刚播下火种的高原荒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