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惟见南星 > 第24章 全域动员 各司其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惟清认真听着每个人的汇报,眼神明亮而锐利,手指在膝盖上轻轻点着,显然在飞速整合信息:“很好。看来这两个标杆确实名不虚传。云州,王勇,南星,你们立刻把今天的所见所闻,特别是那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创新,融入到我们的整体方案里,下午的筹备会就要见到初步思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斩钉截铁:“现在立刻回县委。下午的任务更重,所有接待李总的细节必须再过一遍,确保万无一失。这次考察是我们县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机遇,我们必须展现出最高的专业水准和最充分的准备!”

“是!”车内的回答整齐划一,充满了使命必达的决心。

阳光透过车窗,照亮了每个人虽带倦色却精神抖擞的脸庞。车轮飞速旋转,载着沉甸甸的调研成果和更加清晰的作战图,驶向下一场——容不得半点闪失的硬仗准备。

车子在返回县委的路上平稳行驶,窗外的田野和村庄飞速向后掠去。车内,刚刚结束高校考察的众人都略显疲惫,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低头整理着笔记和照片。

周惟清的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坐在身旁的姜南星身上。她正微微侧头看着窗外,午后的阳光勾勒出她专注而沉静的侧脸轮廓,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的边缘轻轻敲击,似乎仍在消化思考着此行的收获。

周惟清沉吟片刻,开口打破了车内的安静。他的声音比平时布置工作时稍低一些,也更直接,去掉了姓氏,只剩下名字,自然而然地滑出口:

“南星,”

这两个字一出,不仅姜南星微微一怔,连周惟清自己也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姜南星的内心: 那一声“南星”像一颗微小的石子,猝不及防地投入她平静的心湖,漾开了一圈圈细微却清晰的涟漪。她的心跳仿佛漏跳了半拍,指尖敲击的动作倏然停止。周县长……从来都是公事公办地称呼她“姜科长”或者更正式的“南星同志”。这突如其来的、省却了姓氏的称呼,带着一种意想不到的……亲近感?甚至像是一种无意识的……信任?她迅速压下心头那丝异样,强迫自己将注意力从称呼本身剥离,聚焦到后续的命令上。但某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悸动,还是悄悄在她心底蔓延开来,让她感觉耳根似乎有点微微发热。她不动声色地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情绪波动严严实实地包裹在专业冷静的外表之下,转过头,迎向周惟清的目光,等待着下文。

周惟清的内心: “南星”两个字就这样再自然不过地脱口而出,甚至在他自己意识到之前。话一出口,他才察觉这似乎是他第一次如此称呼她。以往在任何场合,他都非常注意保持距离和分寸,称呼严谨。此刻,这略显亲近的称呼,让他心里掠过一丝极细微的意外和……些许的不自在。是因为连续两天高强度的并肩工作,让他下意识地将她视为了更紧密的“自己人”?还是因为她刚刚在考察中表现出的专业和专注,让他心生赞赏而不自觉地在称呼上流露了出来?他无法确切捕捉那一瞬间的心理动因,但领导者的本能让他迅速将这点微澜压下,面上丝毫不露痕迹,仿佛那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称呼。他立刻用后续严肃的工作指令,将那一瞬间可能存在的微妙气氛彻底冲淡,将自己的思绪也牢牢锁回正轨。

他的语气依旧平稳冷静,听不出任何波澜,接着说道: “……下午辛苦一下,以你的专业知识,综合这两天考察看到的情况,特别是英林的荒地、草铺镇的销售困境,还有今天金咀镇和孔乡镇的成功模式,写一份关于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振兴结合的报告。重点突出问题和可行性建议,明天早上我要看到初稿。”

他的目光沉稳,完全是一副交代重要工作的态度,刚才那一声似乎只是出于效率考虑而略去了姓氏的称呼,别无他意。

姜南星迅速收敛心神,将所有波动的情绪转化为工作的专注,清晰利落地回答:“好的,县长。我回去立刻整理思路,晚上加个班,明天一早准时把报告交给您。” 她的声音平静如常,听不出丝毫异样,只有她自己知道,刚才那短暂的一瞬,心底曾划过怎样一道细微而陌生的电流。

周惟清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将目光重新投向窗外,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未曾发生。但车内那片刻的寂静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已经悄然不同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极其微妙的张力,在两人之间无声地弥漫开来,却又被各自强大的专业素养和意志力牢牢约束在工作的框架之内,未曾泄露分毫。

下午两点,县委大楼仿佛一个骤然提速至最高档位的精密引擎,每一个部件都高速、精准地运转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却灼人的紧迫感。与上午外出考察时那种带着泥土气息的奔波不同,此刻的忙碌集中在室内,是一种为迎接重要检阅而进行的、极致的内功打磨。

专题协调会刚刚结束,周惟清那句“此次考察关乎我县农业产业升级全局,务必做到万无一失”的要求,如同军令,回荡在每位负责人的耳畔。会议室内人影快速散去,脚步声在走廊里敲击出急促的节拍。

全域动员,各司其职:

· 办公室枢纽: 县委办公室是信息交汇的中枢。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手持文件夹快步穿梭,语速极快地进行着确认:“车队,三辆考斯特的车况再检查一遍,矿泉水、雨具、充电接口都备齐!”“接待酒店的房间号和中式布置确认函回来了没有?立刻扫描发给我!”“融媒体中心的人到了吗?需要最终确认明天跟拍机位和采访流程!”

· 农业局战场: 农业局的办公室化作了临时资料库。夏云州坐镇指挥,几位骨干人员正对着电脑屏幕和打印出的材料进行最后的数据核校。“阳光绿谷主营精深加工,把我们的特色农产品营养成分分析报告、绿色认证证书全部挑出来,单独成册!”“金咀镇和孔乡镇的最新合作社效益对比表呢?快点,县长要看!”

· 宣传部阵地: 宣传部的同志们在反复打磨讲解词和检查展板。“这个‘辐射带动农户增收’的数据,再用柱状图直观展示一下!”“考察点沿途的指引牌和欢迎横幅,安装组出发了没有?拍照回报位置!”

· 后勤保障组: 后勤人员穿梭于会议室、休息室。“茶杯的摆放角度要一致,毛巾的湿度要刚好!”“会议室的鲜花预订好了,下午四点准时送到摆放!”“备用电源和网络线路,再测试一遍!”

姜南星的“战场”:

她的工位此刻如同一个微型的指挥所和信息处理中心。电脑屏幕上同时开着十几个窗口:考察行程表、阳光绿谷公司背景资料、各乡镇汇报材料ppt、数据统计表、车辆调度联系群……

她的工作状态高度集中,却又忙而不乱:

1. 终极校对: 她正在对最终版的项目推介手册进行最后一轮“挑刺”。她的目光锐利如鹰,不仅看文字,更关注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里,‘预计亩产收益’引用的数据是理想值,换成去年前三季度的实际平均值,标注数据来源。”“这个合作模式的流程图,箭头指向不够明确,立刻修改,必须一目了然。”

2. 精准对接: 她的手机和座机几乎没停过。各个考察点的负责人不断打来电话进行最终确认。“李镇长,草铺镇的样品展示台务必设在阴凉通风处,尤其是茯苓切片,避免阳光直射影响品相和药效。”“杨书记,杨树镇河边的讲解点,安全隔离带再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整个下午,姜南星就像一颗牢牢铆在关键位置上的齿轮,高效、精准地带动着整个接待准备的链条运转。她时而凝神屏息地盯着屏幕,时而语速飞快地协调沟通,时而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要点。周围是喧嚣忙碌的,但她周身却仿佛有一个沉静而专注的气场,让所有与她对接的人都不自觉地变得更有条理。

偶尔抬起头,她能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看到对面县长办公室的门一直开着,周惟清的身影时而在桌前伏案疾书,时而与某位部门负责人快书交谈,显然在统筹着更宏观的事宜。

窗外的阳光缓缓西斜,将县委大楼的影子拉得越来越长。楼内的忙碌节奏却丝毫未减,反而因为截止时间的临近而更加紧凑。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低语声、匆匆脚步声……交织成一曲紧张而有序的迎宾前奏曲。每一个细节都在被反复打磨,每一个人都在为明天的“大考”倾尽全力,空气中充满了只许成功、不容有失的凝重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