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76章 第3号半成功记录:中国医药——运气与技术的混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章 第3号半成功记录:中国医药——运气与技术的混淆

记录时间: 2019年1月22日

记录状态: 盈利了结后

记录心境: 冷静剖析,祛除幻觉

【交易标的】 中国医药

【交易时间】 2017年1月

【操作简述】

· 买入价: 涨停板价格 (基于冲动追高)

· 卖出价: 第三连板后次日,于高位震荡中获利了结

· 仓位: 全仓

· 持股时间: 约3个交易日

· 盈亏: +33% (单笔绝对收益显着)

【交易背景与决策瞬间】

· 市场环境: 市场情绪低迷,题材炒作快速轮动,空间高度受限。

· 决策过程:

1. 非理性起点: 买入决策发生在前述“山西汾酒”恐慌割肉及“中文在线”巨亏之后,心态处于“绝望”与“急切翻本”的扭曲状态。

2. 技术分析缺失: 并未进行符合系统的技术分析(如支撑、阻力、量价健康度)。买入动作纯粹基于 “该股很强,已经涨停,必须上车” 的动物性冲动。

3. 信息模糊: 当时仅模糊知道与“新冠特效药代理”传闻有关,并未进行任何基本面核实与深度研究。

【“成功”背后的真相剖析】

1. 归因错误: 将此次盈利错误地归因于自身的 “盘感”、“勇气”或“抓住了龙头” 。实际上,这更像是一次在情绪驱动下的 “幸存者偏差” 事件。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用同样的方式去追高其他个股,极有可能遭遇“翠微股份”式的闷杀。

2. 逻辑混淆: 用 “结果” 倒推 “原因” 。因为最终盈利了,所以为当初冲动的买入行为强行赋予了合理性,这是一种危险的自我欺骗。

3. 核心驱动力: 推动此次交易的核心驱动力是 “运气”——恰好买在了一个由突发性传闻驱动、且后续资金形成合力的个股上。这并非可复制、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4. 潜在风险被盈利掩盖: 全仓追高一个已处于高位、且依赖未经证实传闻的个股,其潜在风险极大。此次盈利,更像是冒着“爆仓”级别的风险,赚取了一笔“彩票”性质的收益。

【反思与警示】

· 这笔交易是 “毒药般的成功” 。它在我最需要冷静的时候,用巨大的盈利奖励了我的错误行为,极大地强化了我内心的 “赌性”。

· 它让我一度坚信 “直觉” 胜过系统,直接导致了后续在 “翠微股份” 上更为惨重的失败。

· 最大的教训在于: 必须严格区分 “模式内的盈利” 与 “运气带来的盈利” 。前者值得总结和强化,后者必须警惕和摒弃。绝不能因为一次运气好,就修改甚至放弃经过验证的交易系统。

【核心教训】

1. 审视盈利的“纯度”: 永远质问自己:这笔盈利是来自严谨的系统执行,还是仅仅来自市场的随机奖赏?

2. 警惕“成功”的麻醉效应: 一次侥幸的成功,比一次彻底的失败更具危害性。它会让放松警惕,偏离正道。

3. 坚持过程导向: 评判一笔交易的好坏,应基于其 决策过程 是否合乎规则,而非仅仅看最终的 盈亏结果。

【烙印】

这笔记录被标记为 “半成功” ,因为它带来了金钱的盈利,却造成了认知的毒化。它时刻提醒我:

“市场中最危险的,不是让你亏损的交易,而是那些用错误方式却让你赚到钱的交易。”

---

(本记录归档至“特殊案例库”,作为“运气与能力辨析”的典型教材。)

韩风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剖析成功,尤其是剖析这种带有巨大诱惑性的“成功”,远比承认失败更需要勇气和清醒。他感到,自己似乎正从那一连串由贪婪、恐惧和侥幸编织的迷梦中,一点点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