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121章 西进大后方,保障生命线的畅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章 西进大后方,保障生命线的畅通

1943年的盛夏,湘北的稻田已一片金黄,而抗战的局势却依旧严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企图西进切断重庆与外界的联系,一条连接湘、黔、川的战略运输线——川湘公路,成为了维系大后方补给的“生命线”。第九战区指挥部收到紧急情报:日军集结了一支代号“利刃”的特种袭扰部队,将潜入川湘公路沿线,破坏桥梁、隧道与补给站,妄图瘫痪这条战略通道。

“川湘公路是大后方的输血线,一旦被断,前线弹药、药品供应将彻底中断,重庆也会陷入孤立。”薛岳将军站在地图前,指尖重重划过川湘公路的线路,“龙渊和闹闹在敌后袭扰、保障交通方面经验丰富,这次西进的任务,非你们莫属!”

龙渊看着地图上蜿蜒曲折的川湘公路,这条路穿越崇山峻岭,桥梁隧道众多,地形复杂,正是日军特种部队开展袭扰的绝佳场所。“请长官放心!我和闹闹一定守住这条生命线,不让日军得逞!”

此时的闹闹,经过多次战斗的淬炼,能力已愈发精纯。葫芦空间内的“军服能量库”已积累了海量日军负面能量,新觉醒的“守护能量”不仅能安抚军民情绪,还能强化防御工事的稳固性。接到任务后,葫芦表面泛起沉稳的绿光,传递来坚定的意念,显然已做好了西进的准备。

出发前,重庆军事委员会特意派来熟悉川湘公路路况的联络员老陈,他常年往返于湘黔川之间,对沿途的山川地貌、村镇分布了如指掌。“龙先生,川湘公路全程八百多公里,最险要的是三处——黔东的娄山关隧道、湘黔边境的乌江大桥,还有川南的赤水河渡口。这三处是咽喉要道,也是日军最可能下手的地方。”老陈递上一份手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沿途的防御薄弱点,“而且日军‘利刃’部队由前特种侦察部队指挥官松本健一带领,此人精通爆破、伪装,手下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不好对付。”

龙渊接过地图,仔细研究起来:“老陈,麻烦你带路,我们先赶往娄山关隧道,那里是公路西段的第一道屏障,必须先守住。”

一行三人沿着川湘公路西进,沿途所见,处处是运输物资的车队、赶路的难民与护送的士兵,公路上尘土飞扬,一派繁忙而紧张的景象。老陈感慨道:“这条路上,每天都有上千吨物资运往前线,还有数万难民逃往大后方。日军要是毁了它,后果不堪设想。”

龙渊心中愈发坚定了守护这条公路的决心。他让闹闹沿途释放微弱的“守护能量”,不仅能让运输车队的士兵和民夫感到安心,还能悄悄加固路面,减少车辆故障。有运输车队的车夫察觉到异常:“这段路平时坑坑洼洼,今天怎么这么好走?而且心里也莫名踏实多了。”

三日后,众人抵达娄山关隧道。隧道长约三百米,依山而建,一侧是陡峭的悬崖,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是川湘公路的必经之地。隧道口由一个排的士兵驻守,防御工事简陋,仅有几挺机枪和沙袋堆砌的掩体。

“日军要是用炸药爆破隧道入口,或者从悬崖上投掷炸药包,隧道很容易被堵死。”龙渊观察着地形,对守隧道的排长说,“我们得尽快加固防御,同时做好反袭扰准备。”

排长面露难色:“龙先生,我们人手不足,武器也有限,实在难以兼顾两边。”

“不用担心,我和闹闹来想办法。”龙渊拍了拍胸前的葫芦,对闹闹传递意念。闹闹立刻发动能力,操控隧道两侧的山体岩石,在隧道口上方搭建起一道天然的岩石防护棚,既能阻挡滚落的石块,也能抵御炸药包的冲击;同时,它还在悬崖边缘的土壤中植入藤蔓,让藤蔓快速生长,形成一道绿色的“防护网”,防止日军攀爬。

士兵们看着眼前的变化,无不惊叹:“龙先生的葫芦真是神了!这下我们心里有底了!”

龙渊又让老陈联系附近的村镇,动员百姓前来协助。百姓们听说要保护川湘公路,纷纷响应,有的带着锄头铁锹来加固工事,有的送来粮食和饮用水,还有的年轻小伙主动加入巡逻队,协助士兵守卫隧道。

当晚,龙渊带着闹闹和几名巡逻队员,在隧道附近的山林中潜伏。他预判日军会趁夜袭扰,果然,午夜时分,十几名身着黑色夜行衣的日军悄悄潜入山林,正是“利刃”部队的先头侦察小队。他们携带炸药包和攀爬工具,企图从悬崖一侧接近隧道,实施爆破。

当日军爬到悬崖中段时,闹闹突然发动能力。悬崖上的藤蔓瞬间收紧,将几名日军缠住,狠狠摔向山谷;同时,山林中突然响起凄厉的号角声,这是闹闹模仿当地少数民族的号角声,配合着“守护能量”转化的轻微幻觉,让日军误以为遭遇了大批守军。

“有埋伏!撤退!”日军小队长大喊,想要带队撤退。但龙渊早已等候多时,手中步枪精准射击,几名日军应声倒地。剩余的日军惊慌失措,在山林中胡乱逃窜,最终被巡逻队员和百姓组成的联防队包围歼灭。

打扫战场时,士兵们从日军尸体上搜出了详细的隧道防御图和爆破计划,上面标注着隧道的薄弱点和进攻路线。“幸好龙先生提前布置,否则我们真要遭殃了!”排长心有余悸地说。

首战告捷,龙渊没有停留,立刻带着闹闹和老陈赶往乌江大桥。乌江大桥是川湘公路上最大的桥梁,全长百余米,横跨乌江,是连接湘黔的关键节点。此时,大桥已有一个连的兵力驻守,但日军的袭扰压力更大——乌江江面宽阔,日军可能从水上或两岸山林同时发动攻击。

抵达大桥时,龙渊发现守军正面临一个难题:乌江上游连日降雨,江水暴涨,日军可能乘坐橡皮艇从上游偷渡,袭击大桥桥墩;同时,大桥两侧的山林茂密,便于日军隐藏和部署火力。

“光靠防守不够,我们得主动出击,打乱日军的部署。”龙渊对连长说,“我和闹闹去上游设伏,拦截日军的偷渡部队;你带领士兵加固桥面防御,重点保护桥墩,同时联合附近百姓,在山林中设置了望哨,一旦发现日军,立刻发信号。”

连长欣然应允。龙渊带着闹闹和老陈,乘坐百姓提供的渔船,逆流而上,在乌江上游一处狭窄的峡谷设伏。闹闹操控江水,在峡谷中制造了多处暗流和漩涡,同时将水下的石头和树干移动到航道中央,形成天然的障碍。

次日黎明,日军的偷渡部队果然出现了,十几艘橡皮艇载着五十余名日军,正顺着江水向下游驶来,目标直指乌江大桥桥墩。当日军进入峡谷时,闹闹立刻发动能力,江面突然掀起巨浪,暗流涌动,橡皮艇纷纷失去控制,有的被漩涡卷入水下,有的撞上礁石翻覆。

“敌袭!”日军大喊着,试图游泳逃生,但乌江水流湍急,再加上闹闹操控的暗流,许多日军被冲走,少数游到岸边的,也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龙渊和老陈一一歼灭。

与此同时,大桥两侧的山林中,日军的主力部队也发起了攻击。但在百姓了望哨的及时通报下,守军早有准备,依托闹闹加固过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日军的炮火难以摧毁加固后的桥墩和桥面,冲锋多次都被击退,最终在伤亡惨重后狼狈撤退。

乌江大桥的危机解除后,龙渊马不停蹄赶往赤水河渡口。赤水河渡口是川湘公路的终点,也是物资转运的重要枢纽,大量物资在这里换乘船只,沿赤水河运往川南各地。日军若破坏此处,将直接切断物资的最后一段运输通道。

抵达渡口时,龙渊发现这里的情况更为复杂。渡口人流、车流、船流密集,人员混杂,日军间谍很可能已潜伏其中,难以甄别;同时,渡口的码头设施简陋,防御力量薄弱,仅有一个班的士兵守卫。

“这里最危险的不是正面攻击,而是间谍的暗中破坏。”龙渊对守渡口的班长说,“日军可能会在运输船或码头上安放炸药,趁人多混乱时引爆。”

为了找出潜伏的间谍,龙渊让闹闹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探测”,这种能力能感知到带有敌意和紧张情绪的能量波动。闹闹的能量如同一张无形的网,覆盖了整个渡口。很快,它便锁定了几名形迹可疑的人员——他们看似是普通的商贩或难民,实则内心充满了紧张和敌意。

龙渊立刻让士兵和百姓联防队暗中监视这几人。果然,当日午后,一名伪装成商贩的日军间谍,趁运输船装货的混乱之际,试图将炸药包藏在货物中。士兵们当场将其抓获,从他身上搜出了与其他间谍联系的暗号和炸药引爆装置。

根据被俘间谍的供词,龙渊顺藤摸瓜,在渡口周边的村镇中抓获了其余五名潜伏的日军间谍,挫败了他们的爆破计划。

解决了间谍问题后,龙渊又让闹闹加固码头的栈桥和货物堆放区,同时操控赤水河的水流,让运输船的航行更加平稳,提高转运效率。百姓们也主动参与进来,有的帮忙排查货物中的危险品,有的协助士兵维持秩序,有的则为运输船提供补给,渡口的运转变得更加有序高效。

在守护川湘公路的一个月里,龙渊和闹闹辗转于娄山关隧道、乌江大桥、赤水河渡口等关键节点,与守军、百姓紧密配合,先后挫败了日军“利刃”部队的三次大规模袭扰,抓获间谍十余人,摧毁日军袭扰据点三个,确保了公路的畅通无阻。

期间,闹闹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它在与军民协作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正能量,“守护能量”的范围和强度大幅增加,不仅能加固防御工事,还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能量屏障,抵御小规模的炮火攻击;同时,它的“心理威慑”能力也更加精准,能针对性地打击日军的袭扰部队,让他们未战先怯。

有一次,日军“利刃”部队指挥官松本健一亲自带队,企图夜袭乌江大桥。但当他们靠近大桥时,闹闹释放出强烈的负面能量,让日军士兵脑海中浮现出之前惨败的画面,士气瞬间崩溃。松本健一虽极力催促,却无人敢上前冲锋,最终只能放弃袭扰计划。

龙渊和闹闹守护川湘公路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后方。重庆军事委员会特意发来嘉奖电,称赞他们“以非凡之智勇,护生命线之畅通,功在社稷”。沿途的百姓更是对他们感恩戴德,在娄山关隧道、乌江大桥等地,百姓们自发为龙渊和闹闹立起了“护路英雄”的木牌,有的还绘制了葫芦的画像,供奉在自家祠堂中。

一个月后,当龙渊和闹闹完成任务,准备返回第九战区时,川湘公路沿线的军民自发前来送行。老陈握着龙渊的手,眼眶泛红:“龙先生,这段时间多亏了你们,这条公路才能平安无事。你们是大后方的守护神啊!”

乌江大桥的连长带着士兵们敬礼:“龙先生,闹闹先生,感谢你们的相助!我们一定会守住这条生命线,绝不辜负你们的付出!”

龙渊看着沿途挥手告别的军民,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守护川湘公路的胜利,同样离不开军民的同心协力。没有守军的顽强抵抗,没有百姓的全力支持,仅凭他和闹闹,难以应对日军的轮番袭扰。

返程途中,闹闹传递来一阵平和的意念,葫芦表面的绿光柔和而坚定。它的葫芦空间里,不仅有日军的负面能量,更有军民同心凝聚的正能量,这两种能量相互交融,让它的能力更具韧性与温度——既能在战场上威慑敌人,也能在和平时期守护百姓。

回到长沙后,薛岳将军亲自迎接他们:“龙渊,闹闹,你们辛苦了!川湘公路的畅通,为抗战注入了强心剂。现在大后方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将士们的士气更加高涨了!”

龙渊谦逊地说:“这都是军民协作的结果。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守不住的防线,没有保不住的家园。”

此时的华中战场,日军因川湘公路未被切断,西进计划受挫,再加上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已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而龙渊和闹闹的传奇,也从湘北战场延伸到了大后方,成为了整个抗战时期军民同心的又一典范。

但龙渊和闹闹都清楚,抗战尚未结束,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日军在多次失利后,必然会调整策略,发动新的攻势。他们稍作休整,便再次投入到了巩固防线、打击日军的战斗中。

川湘公路上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承载着抗战的希望与未来;湘江两岸的炊烟依旧袅袅升起,诉说着军民同心的坚守与力量。龙渊和闹闹的故事,如同川湘公路上的灯塔,照亮了抗战的道路;而他们用智慧与勇气守护的生命线,也成为了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