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128章 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种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8章 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种子

昆明的初秋,带着云贵高原特有的清爽。龙渊刚将杰克送来的鲨鱼嘴钢笔收好,赵峰便带着一份紧急公文找上门来,神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龙先生,第九战区急电,日军‘樱花社’残余势力将目标对准了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龙渊心中一震。他早听闻这所由北大、清华、南开南迁组建的学府,在战火中坚守治学,汇聚了陈寅恪、闻一多、华罗庚等大批学术泰斗,是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灯塔,保存着民族的文化火种。

“没错。”赵峰展开公文,“根据截获的密报,‘樱花社’残余成员勾结日伪特务,计划在三日后西南联大举办的‘抗战学术研讨会’上发动袭击,目标是绑架知名教授、炸毁图书馆的珍贵典籍,企图从文化上瓦解国人的抗战意志。”

葫芦里的闹闹似乎听懂了“文化”二字,绿光轻轻跳动,传递来肃穆的意念。这只诞生于抗战烽火的器灵,虽不通文墨,却早已在与军民的相处中,读懂了守护家园不仅是守护土地,更是守护民族的精神根基。

“西南联大的师生手无寸铁,图书馆里藏着数万册孤本典籍,一旦被毁,损失不可估量。”龙渊指尖摩挲着葫芦,“必须立刻前往联大,守住这份文化命脉。”

次日清晨,龙渊与闹闹乔装成游学的学者,踏入了位于昆明西郊的西南联大校园。没有围墙的校舍简陋得令人心疼,泥土夯实的教室墙壁布满裂纹,屋顶铺着茅草,课桌椅多是用木板拼接而成。但即便如此,校园里处处是琅琅书声,树荫下、石桌旁,学生们或埋头苦读,或激烈辩论,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家国的担当。

“龙先生?”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龙渊回头,只见杰克穿着飞行服,正与几名飞虎队队员站在校园门口,身旁陪着的是联大文学院的教授闻一多先生。

“杰克,你怎么在这里?”龙渊惊讶道。

杰克笑着走上前:“闻一多先生是我的中文老师,我来向他请教。听说你们要来保护联大,我和队友们主动申请过来帮忙——保护文化和保护机场一样重要,不是吗?”他指了指身后的飞虎队队员,“我们带来了便携式武器,还能帮忙警戒空中情况。”

闻一多先生握着龙渊的手,目光坚定:“龙先生,感谢你们前来。日军想毁我文化、灭我精神,我们偏要在战火中坚守。只是图书馆里的典籍和参会的教授们,还要拜托你们多费心。”

龙渊点头,目光扫过不远处的图书馆。那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楼,虽不宏伟,却藏着数万册从北平、天津辗转千里运来的珍贵典籍,其中不乏宋版孤本、明清手稿,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闻先生放心,我和闹闹会守住图书馆,也守住每一位教授的安全。”龙渊看向葫芦,“闹闹,麻烦你用能量探测校园内外,标记可疑人员。”

葫芦表面的绿光扩散开来,如同一张无形的网,覆盖了整个联大校园及周边区域。很快,闹闹传递来清晰的意念——校园东侧的杂树林里、南侧的小吃摊旁,共有五股带着敌意的能量,与“樱花社”间谍的能量特征完全吻合,显然是提前潜伏进来的特务。

龙渊立刻与赵峰、杰克商议对策:“赵专员,麻烦你带人监控潜伏的特务,摸清他们的行动路线;杰克,你和飞虎队队员负责校园外围的警戒,尤其是空中,防止日军战机配合袭击;我和闹闹守住图书馆和研讨会会场,重点保护教授和典籍。”

分工完毕,龙渊便带着闹闹来到图书馆。馆长朱自清先生正带着几名学生整理典籍,看到龙渊,连忙迎上来:“龙先生,这些典籍是我们南迁时拼了命带出来的,每一本都来之不易,拜托你一定要保护好它们。”

龙渊看着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书籍,有的封面已经磨损,书页泛黄,但字迹依旧清晰。闹闹的绿光轻轻扫过书架,传递来“珍贵”“守护”的意念,显然也感受到了这些典籍的分量。

“朱先生,我有个想法。”龙渊说,“让学生们将珍贵典籍暂时转移到地下室,表面留下普通书籍作为掩护。闹闹能操控泥土,在地下室入口设置隐蔽的能量屏障,既不影响正常进出,又能阻挡外力冲击。”

朱自清先生欣然应允。师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小心翼翼地将孤本典籍装箱,运往图书馆地下室。闹闹则释放出柔和的绿光,操控地下室入口的泥土,形成一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隐蔽门,同时在墙壁上注入“守护能量”,让墙体变得更加坚固。

接下来的两天,龙渊与闹闹在校园里暗中巡查。闹闹的能量探测精准锁定了潜伏的特务,龙渊发现这些人有的伪装成学生,有的假扮成校园周边的商贩,甚至有一人混入了研讨会的服务人员中,手中藏着微型炸药和麻醉针。

“这些特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研讨会当天动手。”龙渊对赵峰说,“他们想趁会场混乱,同时对教授和图书馆下手。我们可以将计就计,设下埋伏,一网打尽。”

研讨会当天,阳光明媚。联大的大操场上,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坐着几位学术泰斗,台下挤满了师生和各界代表,连附近的百姓都赶来旁听。龙渊混在人群中,闹闹的绿光时刻警惕着周围的能量变化;杰克和飞虎队队员隐蔽在操场四周的屋顶上,架起望远镜观察;赵峰则带着军统特工,盯着那几名潜伏的特务。

上午十点,研讨会正式开始。闻一多先生走上讲台,慷慨激昂地说道:“抗战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文化的较量。我们坚守在这里,就是要告诉侵略者,中国的文化不会断绝,中国的精神不会屈服!”

台下掌声雷动,气氛热烈。就在这时,闹闹的绿光突然急促闪烁,传递来强烈的敌意信号——潜伏在服务人员中的特务悄悄靠近主席台,手中的微型炸药即将引爆;同时,校园东侧的杂树林里,几名特务正朝着图书馆的方向移动,身上携带的炸药包散发着危险的能量。

“动手!”龙渊低声下令。

几乎在同一时间,闹闹发动能力。靠近主席台的特务手中的微型炸药,在能量作用下瞬间失效,变成了一堆无用的塑料;同时,图书馆方向的特务脚下突然出现粘稠的泥土,将他们牢牢粘在原地,动弹不得。

“有特务!”人群中有人大喊。但不等特务反应,赵峰带领的特工已经冲了上去,将几名潜伏的特务当场制服。操场上的师生们虽然惊慌,却没有混乱,在学生会成员的组织下,有序疏散到安全区域。

“不好,还有漏网之鱼!”闹闹突然传递来警示意念。龙渊抬头,只见一名伪装成学生的特务,正趁着混乱冲向图书馆,手中握着一把匕首,显然是想强行闯入地下室,破坏典籍。

“闹闹,传送我过去!”龙渊集中意念。绿光一闪,他瞬间出现在图书馆门口,挡住了特务的去路。特务见状,挥刀刺来,眼神凶狠。龙渊侧身避开,一拳击中特务胸口,将其打倒在地。

就在这时,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杰克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龙先生,三架日军轰炸机正朝着联大方向飞来,预计十分钟后抵达!”

龙渊心中一沉,日军果然来了个声东击西,想用空袭掩盖特务的袭击。他立刻对闹闹说:“快,用能量强化图书馆的墙体和地下室屏障!”

葫芦表面的绿光暴涨,一股强大的“守护能量”注入图书馆的墙壁和地下室入口。原本简陋的砖木结构瞬间变得坚如磐石,地下室的能量屏障也变得更加坚固。同时,闹闹释放出能量干扰波,干扰日军轰炸机的导航系统。

“龙先生,我们该怎么办?”朱自清先生带着几名学生躲在图书馆内,神色焦急。

“朱先生放心,闹闹已经干扰了日军的导航,他们无法精准定位。”龙渊说,“你们待在地下室,我去配合杰克他们拦截轰炸机。”

他让闹闹传送自己到校园西侧的高地,杰克和飞虎队队员早已驾驶p-40战斗机升空,与日军轰炸机展开激战。龙渊举起胸前的葫芦,闹闹立刻释放出能量,在日军轰炸机周围形成气流漩涡,干扰它们的飞行姿态。

日军轰炸机原本想轰炸图书馆和操场,却因为导航被干扰、气流混乱,投下的炸弹纷纷落在校园外围的空地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杰克趁机带领飞虎队队员发起攻击,一架日军轰炸机被击中,冒着黑烟坠毁在郊外,另外两架见状,仓皇逃窜。

空袭结束后,校园里一片狼藉,地面上留下几个深深的弹坑,但图书馆和教学楼安然无恙。师生们从隐蔽处走出,看到完好无损的图书馆,纷纷欢呼起来。闻一多先生走上前,紧紧握住龙渊的手:“龙先生,闹闹先生,你们不仅守住了我们的校园,更守住了民族的文化根脉,谢谢你们!”

葫芦里的闹闹似乎感受到了师生们的喜悦,绿光欢快地闪烁,在葫芦壁上映出简单的光斑,像是在回应大家的感谢。

当天傍晚,朱自清先生带着龙渊和闹闹参观图书馆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一箱箱典籍整齐排列,完好无损。朱先生从箱子里取出一本宋版《论语》,小心翼翼地翻开:“这本典籍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我们南迁时从北平故宫博物院借来的孤本,要是毁了,就是民族的罪人。”

闹闹的绿光轻轻扫过书页,传递来“珍贵”“守护”的意念。龙渊看着这只不通文墨的器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它或许不懂典籍的价值,却懂得守护这些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物件,就像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龙先生,闹闹先生,我有个请求。”闻一多先生拿着一幅自己创作的篆刻作品走来,上面刻着“文化长城”四个大字,“这是我特意为你们刻的,感谢你们守护了我们的‘文化长城’。希望你们能收下,让它见证这段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的岁月。”

龙渊接过篆刻作品,葫芦的绿光轻轻触碰着石刻,传递来喜爱的意念。他知道,这份礼物承载着联大师生对守护文化的敬意,比任何勋章都更加珍贵。

接下来的几天,龙渊和闹闹留在西南联大,协助赵峰清理残余的日伪特务,同时为校园布置了能量预警系统。闹闹的绿光覆盖了整个校园,一旦有可疑人员靠近,就会发出警示。师生们渐渐熟悉了这只神奇的葫芦,课后总会围过来,好奇地看着它,有的学生还会给它讲述书中的故事,闹闹则用绿光回应,仿佛在认真倾听。

有一次,几名学生在校园里讨论数学难题,争执不下。闹闹突然释放出绿光,在地上画出解题的思路,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却恰好点醒了学生们。华罗庚先生看到后,惊叹道:“这只葫芦竟有如此灵性,真是奇事!”

离别的那天,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自发来到校园门口送行。闻一多先生朗诵了自己的新作《红烛》,朱自清先生赠送了亲笔签名的《背影》,学生们则送上了自己制作的纸花和感谢信。杰克和飞虎队队员也赶来,与龙渊并肩站在一起。

“龙,闹闹,你们是文化的守护者,也是我们的英雄。”杰克握着龙渊的手,“等战争结束,我一定要把你们的故事告诉更多美国人,让他们知道,中国不仅有英勇的战士,还有守护文化的神奇力量。”

葫芦的绿光闪烁着,在每个人的手心留下淡淡的光斑,像是一个约定的印记。龙渊看着眼前的师生们,心中深知,这场守护之战的胜利,不仅保住了珍贵的典籍和学术泰斗,更保住了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火种。

返回昆明城的路上,赵峰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抗战就是打仗杀敌,现在才明白,守护文化、守护知识,同样是在为抗战胜利出力。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战火中坚守治学,龙先生和闹闹守护他们,都是在守护民族的未来。”

龙渊看着胸前的葫芦,闹闹传递来平和的意念。他知道,这只诞生于战火的器灵,已经在一次次守护中,从单纯的战斗伙伴,成长为守护民族根基的精神象征。它的绿光,不仅能抵御敌人的炮火,更能照亮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路。

回到昆明后,第九战区指挥部发来嘉奖电,称赞龙渊和闹闹“守护文化火种,功在千秋”。薛岳将军在电文中写道:“抗战胜利不仅需要军事的胜利,更需要文化的存续。你们守住了西南联大,就是守住了民族的希望。”

龙渊将闻一多先生的篆刻作品挂在住处的墙上,每当看到“文化长城”四个字,就会想起西南联大校园里的琅琅书声和师生们坚定的眼神。他知道,抗战之路依旧漫长,日军的阴谋还未彻底粉碎,但只要民族的文化火种不灭,精神根基不倒,胜利就终将属于中国。

葫芦里的闹闹似乎也明白了这一点,绿光变得更加坚定、温润。它不再仅仅是战斗的利器,更是文化的守护者,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接下来,龙渊和闹闹将继续奔赴新的战场,无论是正面的军事对抗,还是隐蔽的谍战交锋,或是对文化的守护,他们都将并肩前行。而西南联大的这段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更加明白,守护家园,既要守住土地,更要守住精神,守住民族的文化根脉。

昆明的阳光依旧明媚,西南联大的书声依旧琅琅。龙渊和闹闹的传奇,又增添了一段守护文化的篇章,这段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种子的故事,也将和西南联大的精神一起,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在艰难险阻中,坚守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