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132章 桂林城下,让敌寇在美景中“无地自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章 桂林城下,让敌寇在美景中“无地自容”

漓江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去,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淡墨山水画。龙渊独立船头,任凭湿润的江风拂过面颊,目光却锐利如鹰隼,穿透薄雾,望向桂林城方向。昨日的激战与欢庆犹在眼前,但第四战区指挥部今晨送达的紧急军情,却让空气中再次弥漫起硝烟的味道。

“龙先生,”赵峰快步从船舱走出,手中拿着刚译出的电文,语气沉重,“冈村宁次麾下的日军第11军先头部队,第58师团一部,已突破外围防线,其前锋距桂林城已不足三十里。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利用机械化部队的优势,速战速决,拿下这座‘文化堡垒’,打通湘桂线关键节点。”

龙渊接过电文,纸上的字句冰冷而残酷。他注意到,敌军此次进攻,不仅配备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还特别加强了工兵和爆破分队,显然是有备而来,意图进行毁灭性的攻城战。“樱花社”虽遭重创,但“白狐”被捕前发出的最后情报,很可能已让日军意识到桂林抵抗力量的核心,以及文化机构的位置。

“桂林城防情况如何?”龙渊沉声问道,视线落在电文附带的简易城防图上。桂林地处喀斯特峰林溶洞区,地形复杂,天然的岩洞本是绝佳的防御工事和避难所,但也因其分散,给整体布防带来了困难。

“情况不容乐观。”赵峰指向地图,“守城主力是第31军和第46军的部分部队,兵力相对薄弱,重武器匮乏。白崇禧将军和第四战区长官部已下令死守,利用桂林独特的山水地形构筑防御体系。核心阵地设在象鼻山、伏波山、独秀峰等制高点,以及能连通各处的溶洞网络。城内百姓大多已疏散至周边山区或大型溶洞,但仍有部分不愿离开家园,或协助守军。”

此时,闹闹的绿光从龙渊胸前的葫芦中透出,轻轻扫过地图,传递出“地形可利用”“能量节点”的意念。它感知到桂林地下遍布的溶洞水系和特殊的磁场,这些自然之力,或许能成为御敌的辅助。

“走,我们进城。”龙渊当机立断,“日寇想速战速决,我们偏要让他们在这山水之间寸步难行,让他们在甲天下的美景面前,‘无地自容’!”

船只靠岸,龙渊、赵峰与闹闹迅速入城。此时的桂林,已与昨日送别时的宁静祥和判若两城。街道上设置了沙包路障和铁丝网,士兵们正在紧张地加固工事,搬运弹药。市民组成的担架队、运输队穿梭其间,神色匆忙却不见慌乱。墙壁上,“誓与桂林共存亡”、“让鬼子葬身山水之间”的标语墨迹未干。

他们径直前往设在七星岩洞内的城防司令部。岩洞内灯火通明,电报声、电话声、指挥官的命令声交织在一起,气氛凝重而有序。守城总指挥韦云淞将军正与一众军官围在巨大的沙盘前商讨战术,见到龙渊到来,立刻迎了上来。

“龙先生,你们来得正好!”韦将军紧握龙渊的手,语气急切,“日军来势汹汹,装备精良,我军虽士气高昂,但兵力火力均处劣势。硬拼恐难持久,必须充分利用地利,出奇制胜。”

龙渊目光扫过沙盘上标注的敌我态势,日军进攻路线主要沿湘桂铁路线和几条主要公路,呈钳形向市区压迫。“韦将军,日寇依赖其机械化部队,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让他们的坦克大炮在桂林的奇山秀水间变成废铁。”他指向沙盘上几处关键节点,“这些通往城区的隘口、桥梁,可否预先布置陷阱和爆炸物?利用峰林间的狭窄通道,引诱敌军进入,然后截头断尾,关门打狗。”

“我们已有此计划,”一位参谋答道,“但爆破点和埋伏兵力的选择需要极其精准,否则难以达到效果。”

“这点可以交给闹闹。”龙渊拍了拍胸前的葫芦,“它能精确感知地形细微变化和敌人能量动向,协助设定最佳伏击点,并能制造小范围的能量干扰,扰乱敌军的通讯和装备。”

韦将军眼中闪过希望的光芒:“太好了!那就烦请龙先生和……这位闹闹先生,协助我部完善防御部署,尤其是对敌军坦克的阻击方案。”

接下来的半天,龙渊与闹闹穿梭于桂林城郊的各处预设阵地。在闹闹的绿光探测下,哪些路段可以巧妙爆破引发山体滑坡堵塞道路,哪些溶洞可以隐蔽部队发起突袭,哪些水域可以设置障碍迟滞日军汽艇,都变得一目了然。守军官兵们看到龙渊和那只发光的葫芦,虽然惊奇,但更多的是信任与期待。他们按照指引,紧张而有条不紊地布设地雷、挖掘反坦克壕、在险要处架设机枪火力点。

龙渊特别关注了文化教育机构的临时安置点。在得知桂林师范学院、华中大学等院校的师生已大部分转移至更为隐蔽和坚固的深层溶洞,并由部分士兵和民兵保护后,才稍稍安心。他让闹闹在这些溶洞外围布设了更为隐蔽的能量预警结界,一旦有敌意目标靠近,便能提前感知。

黄昏时分,远处传来了沉闷的炮声,天际线被火光映红。日军的前哨部队与守军外围警戒阵地交火了。龙渊与赵峰登上象鼻山制高点,这里是观察漓江两岸战局的绝佳位置。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日军坦克和步兵,正沿着公路小心翼翼地向城区推进,他们显然也对桂林复杂的地形心存忌惮。

“来了。”龙渊低语。闹闹的绿光在他胸前微微起伏,传递着“准备就绪”的意念。

第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城东的七星岩一带爆发。日军一个大队在数辆坦克的掩护下,试图沿公路直插市中心。当他们行进至一段两侧都是陡峭石山的狭窄路段时,预先埋设的炸药被遥控引爆。轰隆巨响中,巨石滚落,瞬间将坦克车队截成数段。与此同时,埋伏在两侧岩洞和山顶的守军猛烈开火,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日军顿时陷入混乱,坦克在狭窄的空间内难以机动,成了活靶子。闹闹的绿光隐蔽地在战场上游弋,偶尔干扰一下日军坦克的观瞄设备,或者让某个试图组织反击的日军军官的通讯器瞬间失灵。

类似的场景在桂林城外多处上演。在伏波山附近,日军试图强渡漓江支流,却遭遇了守军依托山势和水域布置的交叉火力,以及水下暗桩和渔网的纠缠,渡船被打得千疮百孔;在独秀峰下,日军步兵在攀爬仰攻时,不仅遭到山顶火力点的压制,还被守军从半山腰溶洞中发起的侧击打得晕头转向。

桂林的山水,仿佛真的活了过来,成为了守军最可靠的盟友。每一座奇峰,每一个溶洞,每一条溪流,都变成了吞噬侵略者的陷阱和阵地。日军的现代化装备,在这鬼斧神工的自然地貌面前,显得笨拙而无力。他们的进攻节奏被打乱,部队被分割,伤亡惨重。

“八嘎!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一名被俘的日军中队长在押解途中,望着周围宛如迷宫的峰林,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他的骄傲和“武运长久”的信念,在桂林山水的无情打击下,已然崩溃。这正是龙渊所说的,让敌寇在美景中“无地自容”——不仅无法占领这片土地,连其精神意志也要在这巍峨山水与顽强抵抗面前感到羞愧和绝望。

然而,日军指挥官显然不甘心失败。次日,他们调整了战术,一方面继续正面施压,另一方面派出多支精干的小分队,在“樱花社”残余特务的引导下,化整为零,利用小路和溶洞系统,试图渗透进城,目标是破坏指挥中心、炮兵阵地以及——根据“白狐”可能泄露的情报——找到并摧毁内迁院校的文化火种。

一时间,桂林城内外的溶洞网络中,展开了更为凶险和复杂的清剿与反清剿战斗。

龙渊和闹闹的任务重点也随之转移。他们如同幽灵般活跃在隐蔽的战线上,追踪着这些渗透的毒蛇。闹闹的能量感知在错综复杂的溶洞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它能轻易分辨出守军与日军、特务的能量差异,精准定位潜入者的位置。

在一处通往师范学院隐蔽藏书洞的岔路口,闹闹的绿光突然急促闪烁,警示前方有强烈的敌意能量。龙渊示意随行的士兵小队停下,自己则与闹闹悄无声息地潜入黑暗。在一个布满钟乳石的巨大洞厅中,他们发现了一支约十人的日军特种分队,正在两名熟悉地形的汉奸带领下,安装炸药,他们的目标正是藏于洞厅深处的大量珍贵书籍和文献。

“动手!”龙渊低喝一声,率先冲出。闹闹的绿光瞬间爆发,如一张大网罩向日军,强烈的能量干扰让他们的夜视仪和通讯设备瞬间失灵。龙渊如猛虎入羊群,拳脚携带着千钧之力,瞬间放倒数人。士兵们也紧跟而上,枪声和搏斗声在洞厅中回荡。由于闹闹的先手干扰和龙渊的强悍战力,这支精锐的日军分队很快被全部歼灭,炸药也被及时拆除。

类似的战斗在多个关键溶洞入口处发生。龙渊与闹闹,配合守军小分队和熟悉地形的民兵,一次次挫败了日军的渗透破坏企图。闹闹不仅用于探测和干扰,其释放的能量屏障还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士兵和文物,其治愈绿光也能及时救治伤员。

在一次清剿行动中,他们甚至顺藤摸瓜,端掉了一个“樱花社”设在城内的秘密联络点,缴获了电台和密码本,进一步切断了城内特务与城外日军的联系。

连续数日的激战,日军在桂林城下付出了惨重代价,却始终无法突破守军依仗山水构筑的钢铁防线,其渗透破坏行动也大多被粉碎。桂林,这座文化名城,以其不屈的意志和独特的地利,将侵略者牢牢钉在了城郊,使其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鲜血的代价,真正体会到了何为“无地自容”——既无法真正征服这片土地,其野蛮的侵略行径在这甲天下的美景与璀璨的文化面前,也更显丑陋与卑劣。

这天傍晚,战事稍歇。龙渊再次登上了象鼻山。夕阳的余晖将漓江染成金红色,远处的峰林披上了瑰丽的霞光,景色依旧美得令人窒息,若非偶尔传来的零星枪炮声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硝烟味,几乎让人忘却了正在进行的惨烈战争。

赵峰走来,递过一个水壶:“龙先生,韦将军让我转达谢意。若非您和闹闹的鼎力相助,我们不可能如此有效地利用地形,更难以如此高效地清除渗透之敌。”

龙渊接过水壶,喝了一口,目光依旧望着远方:“这是全体守城将士和桂林百姓的功劳。是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让这山水有了御敌之魂。”他顿了顿,“日寇不会甘心,更大的考验可能还在后面。但我们已向他们证明,中国的山水,不是他们可以肆意践踏的;中国人民的文化和精神,更不是他们能够摧毁的。”

胸前的闹闹,散发出温和而坚定的绿光,映照着龙渊坚毅的侧脸,也仿佛与脚下这片浴血奋战、却依旧美丽不屈的土地融为了一体。桂林城下的战斗远未结束,但一种信念已然扎根——无论敌人多么凶残,在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被无数人用生命守护的山水面前,他们终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在这甲天下的美景中,找到他们应有的、可耻的归宿——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