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 > 第277章 深山动员 义士从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雄鸡唱晓,晨曦微露,驱散了太行山深处的最后一丝寒意。段家沟在薄雾中苏醒,炊烟再次袅袅升起,但今日的村庄,注定与往日不同。

段老汉早早起身,脸上带着一种既自豪又庄重的神色。他领着儿子段红,以及赵老四、二柱子两人,径直走向村庄中央最为高大、也最为古老的一处宅院——老族长的家。

老族长已年过七旬,须发皆白,但得益于常年不辍的武艺锻炼,腰板依旧挺直,眼神矍铄。他是段家沟的主心骨,一言九鼎,在村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见到段红归来,老族长古井无波的脸上也露出了明显的惊讶,但更多的,是看到晚辈成长、气质发生脱胎换骨般变化后的欣慰。

“族长爷爷!”段红上前,恭敬地行了一个晚辈礼。

“好,好!红娃子,回来了就好!看你这样子,在外面历练出来了,像个真正的军人了!”老族长声音洪亮,拍了拍段红的肩膀。

段红连忙说明来意,将李云龙旅长如何欣赏段家沟子弟的武艺,如何希望招募热血青年参军报国,共同抗击日寇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向老族长禀明。他没有过多渲染,只是陈述事实,语气恳切。

老族长静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他活了大半辈子,历经清末、民国,见过太多的兵匪和乱象,对“招兵”二字本能地带着警惕。

但段红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的,那股子精气神做不得假。而且,日本人打进来之后,烧杀抢掠的消息也断断续续传进这深山,他知道,这世道是真的变了。

良久,老族长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国之不存,何以家为?这句话,老祖宗传了几百年,今天听来,更是字字千斤啊。”

他目光扫过赵老四和二柱子,那锐利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八路军,李云龙……我听过一些名头,说是真打鬼子的队伍。红娃子能在你们那里出息,我信你们几分。”

他顿了顿,做出了决定:“既然是为国杀敌,是正道。我老头子,支持!段老汉,红娃子,你们去,把村里能动弹的,特别是那些年轻后生,都叫到祠堂前集合!咱们段家沟的儿郎,是不是有种,就看今天了!”

“谢谢族长爷爷!”段红激动地说道。

段老汉和段红立刻分头行动,挨家挨户通知。赵老四和二柱子也帮忙传达。消息像一阵风,瞬间刮遍了整个段家沟。村民们议论纷纷,有好奇,有担忧,也有隐隐的激动。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段家祠堂前那片不算宽敞的空地上,已经黑压压地聚集了一二百人。男女老少都有,但核心是那三五十个精壮的青年汉子。

他们大多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皮肤黝黑,但一个个眼神明亮,身板结实,显然都有练武的底子。不少人手里还拿着棍棒、柴刀,似乎是刚放下农活赶来的。

老族长在段红的搀扶下,走到祠堂前的高台阶上,清了清嗓子,嘈杂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上。

“乡亲们!”老族长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全场,“今天把大家伙儿叫来,是有件大事要说。咱们段家沟的段红,大家伙都认得。

他如今在八路军里当兵,出息了!他所在的部队首长,李云龙李旅长,听说过咱们段家沟儿郎练武强身,有血性,是条汉子!

如今倭寇犯境,山河破碎,李旅长特地派人前来,就是想问问咱们段家沟的后生们,有没有人愿意走出这大山,参军报国,去打鬼子!”

他言简意赅,说明了缘由,然后便不再多言,将目光投向了人群。

人群出现了一阵骚动,窃窃私语声响起。许多年轻人的眼中闪过了跃跃欲试的光芒,但看到身边父母、妻儿担忧和不舍的眼神,那刚刚燃起的火苗又黯淡了下去。战场凶险,刀枪无眼,谁家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冒这个险?段家沟虽然穷苦,但至少还算安稳。

一时间,场面有些冷清。虽然有心怀热血的,但在这种集体沉默和家庭牵绊的氛围下,竟无人第一个站出来。

段红看着昔日的伙伴们,心中焦急,却又不好强迫。

就在这时,赵老四向前迈出一步。他身材不算特别高大,但往那里一站,一股经过战火淬炼的沉稳与锐气便自然散发出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各位段家沟的父老乡亲们!”赵老四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叫赵老四,是八路军129师新一旅,旅长李云龙麾下,尖刀大队的一名老兵!”

“李云龙”这三个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嘈杂的人群再次安静下来,许多人的眼睛亮了起来。即便是这深山里的百姓,也多多少少听过这位“李旅长”打鬼子的赫赫威名!

赵老四环视众人,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担心孩子上了战场回不来,担心家里没了劳力。这些,我们都理解!但是,父老乡亲们,请大家想一想,咱们段家沟,现在真的安全吗?”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重而悲愤:“鬼子已经占了咱们大半个中国!他们的铁蹄,随时都可能踏进这太行山深处!你们可能觉得鬼子离得远,但我告诉你们,就在前不久,离这儿不算太远的县城,多少老百姓被鬼子抓去修炮楼,活活累死、打死!多少姑娘、媳妇被他们祸害!多少村子被他们一把火烧光!”

他声音提高,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小鬼子惨无人道!他们在南京,一口气杀了我们三十多万同胞!三十多万啊!尸骨堆成山,血流成了河!这笔血债,咱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

人群中响起了压抑的抽泣声和愤怒的低吼。南京惨案的消息,虽然传到山里已经模糊,但那巨大的数字和“惨案”二字,足以激起每个人心底最深的恐惧与仇恨。

赵老四趁热打铁,指着段红说道:“大家看看段红兄弟!两年前,他和大家一样,是段家沟的一个普通后生。现在,他是我们385旅的侦察排长!是打鬼子的英雄!我们八路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为保护咱们千千万万个像段家沟这样的家乡而战的!

我们旅长李云龙,带着我们,专打鬼子精锐!就在不久前,我们刚刚在将军岭全歼了鬼子一个旅团,五千多人!连他们的旅团长,叫什么苍郡三郎的少将,也被我们击毙了!我们还趁势打下了临汾城,端了鬼子的老窝!”

这一连串具体的战果,如同惊雷一般炸响在段家沟村民的耳边。全歼旅团?击毙少将?攻克临汾?这些他们想都不敢想的胜利,竟然就是眼前这几人的队伍,那位李旅长创造的!

热血,开始在年轻人们的胸膛里沸腾!

“我要参军!我要杀鬼子!” 突然,一个充满悲愤和决绝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一个身材壮实的年轻人猛地从人群中挤出来,他双眼赤红,对着身边一个试图拉他的老汉吼道:

“爹!你别拦我!我大哥就是去县城卖山货,被天杀的小鬼子抓去修炮楼,活活给打死的!这个仇,我一定要报!我要跟着李旅长,杀光这些狗娘养的鬼子!”

这老汉看着儿子决绝的眼神,又想起惨死的大儿子,老泪纵横,最终颓然地松开了手,哽咽道:“去吧……去吧……给你哥报仇……活着回来……”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

“我也去!狗日的小鬼子不让我们安生,我们就跟他拼了!”

“算我一个!练了这么多年武,不就是等着保家卫国这一天吗?”

“爹,娘,儿子不孝,等打跑了鬼子,再回来伺候你们!”

群情激愤,热血沸腾!一个又一个年轻人挣脱了家人的阻拦,或者在家人的默默支持中,站到了段红和赵老四的面前。他们或许还带着对未知战场的恐惧,但对鬼子的仇恨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已经压过了一切。

段红和赵老四迅速地进行初步筛选,主要是看身体条件和基本的意志。最终,有十七八个精壮小伙被确定下来,其中就包括了段红之前提到的,身手不错的段城。他沉默寡言,但眼神坚定,冲着段红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然而,段红仔细看了一遍,却发现另一个他极力推荐、武艺不在自己之下的段鹏,并没有在列。他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看到了站在人群后方边缘的段鹏。段鹏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脸色挣扎,他身边站着的是他年迈的母亲。

赵老四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低声对段红说:“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段鹏兄弟或许有他的难处。”

段红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能够招到这么多热血青年,已经超出预期了,不能强求所有人。

赵老四对着确定参军的青年们说道:“好!都是好样的!不愧是段家沟的种!大家现在回家,跟家里人好好道个别,收拾一下简单的行李。明天一早,我们就在这里集合,出发!”

青年们轰然应诺,随即各自散开,与家人做最后的团聚。空气中弥漫着悲壮与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慷慨赴义的决然。

……

段鹏默默地跟着母亲回到了自家那间略显破败的山石房。整个下午,他都有些心神不属,脑海里反复回响着赵老四那激昂的话语,浮现着伙伴们踊跃报名时那热血沸腾的场景,以及……段城那沉默却坚定的眼神。

他知道自己的本事,段红哥说过,李旅长是真正赏识人才的。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自己这一身武艺真正派上用场,为国效力的机会。可是……娘怎么办?爹走得早,是娘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自己要是走了,留下娘孤苦伶仃一个人在这山里……

晚饭时,段鹏吃得很少,只是扒拉着碗里的野菜糊糊,一言不发。

知子莫若母。段鹏娘看着儿子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心里跟明镜似的。她放下碗筷,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鹏儿,娘知道你在想啥。白天祠堂前的事,娘都看见了。”

段鹏抬起头,看着母亲布满皱纹却异常平静的脸。

“你要是想去,就去吧。”段鹏娘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一样敲在段鹏的心上,“娘还没老到动不了,地里的活计,娘还能干。再活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跟着李旅长那样的大英雄打鬼子,是正道,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错不了。不用为娘担心。”

“娘……”段鹏喉咙哽咽,眼圈瞬间就红了。母亲的深明大义,让他更加心如刀绞。他张了张嘴,那句“我去”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他无法想象自己离开后,母亲独自一人在这深山中的艰辛。

这一夜,段鹏辗转反侧,几乎未曾合眼。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祠堂前的空地上,即将出发的队伍已经集合完毕。十六七个段家沟青年,在家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下,站在了赵老四、二柱子和段红身后。虽然气氛有些伤感,但青年们脸上更多的是一种踏上征途的激动和决绝。

段鹏站在自家门口,远远地望着那支队伍。他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掏空了一样,空落落的。他看到队伍开始移动,向着出山的方向走去。

就在这时,昨天第一个站出来要参军的那个年轻人——段德,背着小包袱,从他家门口飞快跑过,要去追赶队伍。他看到站在门口的段鹏,停下脚步,急切地说道:

“鹏哥!你不去吗?我好不容易才说服我爹!你这身好武艺,留在村里太可惜了!跟着段红哥,跟着李旅长,肯定能大放光彩,多杀鬼子!”

段德的话,如同最后一把火,彻底点燃了段鹏心中压抑已久的豪情与血性!

是啊!国难当头,好男儿岂能困守山林,苟且偷安?一身武艺,不用来杀敌报国,难道要带进棺材里吗?娘说得对,跟着李旅长,是正道!

一股热血直冲顶门,段鹏不再犹豫!他猛地转身冲进屋内,对着刚刚起床、正在生火做饭的母亲,“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额头瞬间沾上了泥土。

“娘!儿子不孝!儿子决定了,要去打鬼子!等打跑了小鬼子,儿子一定回来,好好孝敬您老人家!”段鹏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无比坚定。

段鹏娘看着儿子,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但她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连摆手:“去吧,去吧!娘等你回来!小心点,多杀鬼子!”

段鹏不再耽搁,甚至没有收拾任何行李,猛地站起身,冲出家门,对着已经跑出一段距离的段德喊道:“段德!等等我!我跟你一起去!”

两个年轻的身影,一前一后,踏着清晨的露水,飞快地追向了那支承载着家国希望与复仇火焰的队伍。

山风吹拂着他们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前方的道路充满未知与艰险,但他们的脚步,却异常坚定。段家沟的又一只雄鹰,终于展翅,即将飞向那片更为广阔、也更加残酷的抗战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