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训练场上那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和滚滚硝烟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眼前萦绕,太岳军区各参会干部们怀着难以平息的激动与振奋,陆续回到了386旅旅部那间充作会议室的宽敞土坯房内。
与来时那种因局势不明而带来的凝重不同,此刻每个人脸上都泛着红光,眼神中充满了发现新利器后的兴奋和对未来战事的更多底气。李云龙和他那“没良心炮”,无疑给这次重要会议,注入了一剂强烈的兴奋剂。
众人落座,茶水袅袅地冒着热气。老旅长环视一圈,见人员都已到齐,便清了清嗓子,脸上恢复了主持会议应有的严肃表情,率先开口,将议题引向了正轨。
“同志们,”老旅长的声音沉稳有力,瞬间将众人的注意力从“没良心炮”上拉了回来,“刚才云龙同志让我们见识了一件了不起的新武器,这是好事,大大增强了我们抗击日寇的信心和手段。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
他走到墙上那张巨大的华北地区军用地图前,手指重点落在了已然失守的中条山区域和广袤的晋南大地。
“随着中条山战役的最终失利,国民党军主力溃退,黄河以北的晋南地区,目前绝大部分已沦入敌手,日伪势力猖獗,原有的地方政权崩塌,人民群众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晋南与太岳山区接壤的区域用力点了点,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干部:“面对这一急剧变化的局势,党中央、八路军总部高瞻远瞩,认为这是我们向敌占区进军、扩大抗日力量、拯救沦陷区同胞的有利时机!
总部已有明确指示,要求我们太岳军区,伺机抽调精锐力量,挥师南下,挺进晋南,在那片被敌人视为后方的土地上,开辟新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建立我们自己的抗日民主政权!”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立刻在与会干部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太好了!早就该南下了!”
“晋南一马平川,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在那里建立根据地,意义重大!”
“没错,以前碍于和国民党那边的协议,咱们不能向南发展,现在他们自己把地盘丢了,难道还指望咱们帮他们看着不成?咱们不去,鬼子就把那里彻底占了!”
决死第一纵队的司令员是个性情爽直、斗争经验丰富的老革命,他率先表态,声音洪亮:“司令员,总部的决策非常英明!
晋南地区与我太岳南区接壤,群众基础相对较好,如今国军溃败,正是我们填补真空、发动群众、开辟新区的绝佳时机!我们决死一纵队坚决拥护总部决定,愿意承担先锋任务!”
他顿了顿,具体表态道:“我部可以立即抽调一个主力团,作为先遣部队,率先进入晋南,摸清情况,打开局面!”
其他各分区、各旅的主官也纷纷发言,表示支持总部和军区的决定,认为向晋南发展是打破日军封锁、壮大抗日力量的必然选择。
然而,当话题深入到具体抽调哪支部队、抽调多少兵力时,会场的气氛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大家热情支持战略方向,但涉及到要从自己本就紧张的战斗序列中抽走成建制的部队,都不免要仔细掂量一下自家的情况。
毕竟,各部队都面临着巩固现有根据地、应对日军下一步扫荡的沉重压力。一时间,除了决死一纵队明确表态抽出一个团外,其他人都没有立刻接话,会议出现了短暂的冷场。
老旅长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了然。他目光扫视,最终落在了坐在一侧,正摩挲着下巴、眼神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的李云龙身上。
“云龙,”老旅长直接点名,“你们新一旅兵强马壮,这次又立了大功,缴获丰厚,家底算是咱们军区最厚实的了。
这次开辟晋豫边根据地,是总部交给我们全军区的重要任务,你看,你们旅是不是也抽调一部分兵力,支援一下南进行动?哪怕是一个主力营,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刷的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云龙身上。新一旅的战斗力有目共睹,装备精良,士气高昂,如果能得到李云龙的支援,南下开辟根据地无疑会顺利很多。
李云龙听到老旅长点名,抬起了头。他脸上没有了平日里的嬉笑怒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罕见的、深沉的思考神色。他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权衡着什么。
足足过了半分钟,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李云龙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老旅长,各位首长,”他先是对众人点了点头,然后看向老旅长,“开辟晋豫边根据地,是总部的重要战略部署,我李云龙和新一旅,坚决拥护,毫无异议!”
他先表明了态度,随即话锋一转:“但是,关于抽调我们新一旅的兵力南下……就目前而言,我认为不太合适,至少,不是我们新一旅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话一出,会场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大家都没想到李云龙会如此直接地拒绝,而且是在老旅长亲自点名的情况下。
老旅长眉头微蹙,但没有打断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云龙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他的手指没有指向南边的晋南,而是坚定地指向了北面,指向了同蒲铁路,指向了更遥远的、被日军重兵占据的晋中、乃至晋北(关外)的方向。
“老旅长,各位请看,”李云龙的语气带着一种超越当前战局的战略视野,“我们新一旅的根基在虎头山,在王家湾,我们的正面,是同蒲铁路,是时刻威胁我们的关东军佐藤旅团,以及可能从正太路、同蒲路北段压过来的更多日军!
我的判断是,鬼子绝不会给我们太多喘息时间!中条山战事一结束,他们必然会集结重兵,回头对我们华北各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大扫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很可能就在一两个月之内!”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虎头山的位置:“我们新一旅,现在摊子铺得太大!
兵工厂刚刚扩建,正在全力生产‘没良心炮’和复装弹药;旅部医院囤积了大量此次缴获的药品和器械,伤员也需要时间恢复;被服厂、后勤仓库……所有的家当,几乎都集中在核心根据地!这些都是我们坚持长期抗战的本钱!”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凝重:“一旦鬼子重兵压境,我们首要的任务是确保这些核心资产的安全,是依托有利地形,寻找战机,集中优势兵力,看能不能敲掉他扫荡的一路,打破他的合围!这需要投入我们全部的主力,甚至还需要兄弟部队的策应!
在这个时候,如果分兵南下,而且是远离我们根据地、后勤难以保障的晋南,不仅派去的部队可能陷入孤军奋战的险境,我们本旅的防御力量也会被削弱,万一根据地有失,兵工厂、医院这些宝贝疙瘩被鬼子端了,那损失,恐怕不小,对整个八路军都是巨大的打击!”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自己内心更深层次的、源自两世灵魂融合的远见:“所以,老旅长,我们新一旅接下来的重心,不是向南,而是向北!
是盯死同蒲路,是伺机向北发展,压缩佐藤旅团的生存空间,甚至……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地图,投向了那片黑土地,“那里,有更广阔的空间,也有……鬼子经营多年留下的,数不尽的资源和物资!那才是我们未来应该全力争取的方向!”
这番分析,既有对当前严峻敌情的准确判断,又隐含了超越时代的战略野心,听得在场众人心神震动。他们能感觉到,李云龙并非怯战或不愿支援,而是基于对新一旅实际情况和整个战局的深刻理解,做出了一个极具主见的选择。
老旅长听着李云龙的陈述,脸上的不悦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他不得不承认,李云龙说得非常有道理。
新一旅现在确实像个刚刚暴富的“土财主”,家业大,目标也大,必然成为日军扫荡的首要目标。强行将其精锐分散,南下千里去开辟新区,很可能两头不落好。
而且,李云龙提到的向北发展、甚至觊觎北方资源的想法,虽然听起来大胆甚至有些遥远,但细细想来,也并非没有战略价值,尤其是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局中。
想到李云龙刚刚贡献出的“没良心炮”这种足以改变基层火力格局的利器,想到新一旅兵工厂的重要性,老旅长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了。他不能为了开辟新区,而冒失去一个强大战斗旅和重要后勤基地的风险。
他缓缓点了点头,目光中的质疑变成了理解和肯定:“云龙同志,你的考虑很周全,很有道理。新一旅现阶段的任务确实繁重,巩固根本、应对扫荡是重中之重。你的意见,军区会慎重考虑。”
他不再坚持要求新一旅出兵,转而看向其他人,最终目光落在了老旅长自己的基本部队和决死一纵队身上,果断拍板:
“既然如此,南下开辟晋豫边根据地的任务,就由我们旅抽调第17团、第18团,加上决死一纵队同志承诺的一个团,共计三个团的兵力,作为首批南下支队!
由军区统一指挥,迅速制定行动计划,择机挺进晋南!其他各部,要积极策应,在北线加强对日军的牵制和袭扰,确保南下部队侧翼安全,同时全力做好反扫荡准备!”
“是!” 被点名的几位主官齐声应诺。
会议的气氛再次统一起来。虽然李云龙没有直接参与南下行动,但他基于实际情况做出的战略选择,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太岳军区的这盘大棋,在明确了南北不同的用力方向后,变得更加清晰和富有层次。
一场向敌后之敌后进军的壮阔篇章,即将拉开序幕,而北线,一场更为惨烈的暴风骤雨,也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