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封太子太保,兼领京营副节度使,参赞机务……
一连串令人眩目的头衔和权力,如同金色的枷锁,将凌薇牢牢地固定在了胤王朝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然而,站得越高,风越大,觊觎的目光也越多。
帝京的局势,远未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康王、冯保、吕芳的覆灭,空出了大量的权力位置。
以杨廷鹤为首的清流、以凌薇为核心的北疆-巡城司体系、以及那些原本依附于冯保如今惶惶不可终日的残余势力,还有众多伺机而动的中间派,都在暗中角力,试图在新的格局中分得更大的一杯羹。
凌薇深知,此刻绝不能表现出丝毫的志得意满或急切。
她需要稳定,需要时间消化胜利果实,更需要将帝京的资源,有效地输送到即将面临风暴的北疆。
第一策:稳定朝堂,恩威并施。
凌薇并未大肆清洗冯保旧党,那会引发恐慌和强烈反弹,导致朝局动荡。
相反,她与杨廷鹤默契配合,采取了分化拉拢的策略。
对于冯保集团的核心死硬分子,以及那些在宫变中明确站在康王一边的官员,自然毫不留情,罢官夺职,查抄家产,空出的关键位置。
由杨廷鹤举荐的清流干吏或凌薇暗中考察过的、有能力且愿意效忠的中低层官员填补。
而对于那些曾经依附冯保,但罪行不显、能力尚可,且在此次风波中保持中立或及时“悔悟”的官员,凌薇则展现出惊人的“宽容”。
她甚至亲自接见了其中几位代表性人物,温言安抚,承诺只要他们恪尽职守,效忠朝廷,实质是效忠新的权力核心,便可既往不咎。
这一手“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玩得炉火纯青。
既铲除了最主要的敌人,又稳住了庞大的官僚体系,避免了统治的瘫痪,更让许多原本惴惴不安的官员感恩戴德,迅速向新的权力中心靠拢。
朝堂之上,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和谐”局面。
第二策:掌控军权,双管齐下。
帝京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京营和巡城司。
韩锋以巡城司指挥使兼任京营副节度使,凌薇便让他将巡城司那套严格的训练、考核和纪律体系,逐步引入京营。
同时,借着整肃康王余孽的由头,对京营中高层将领进行了一轮悄无声息的调整,安插进不少北疆系或韩锋信任的军官。
巡城司本身,则进一步扩编,吸纳了部分在平乱中表现忠诚的原禁军士兵,并加强了装备,尤其是从墨家匠作营秘密运抵的强弩和特制甲胄。
帝京的刀把子,被凌薇越握越紧。
第三策:经济命脉,暗渡陈仓。
在商业上,凌薇借助肃清冯保、康王余党的东风,以“抄没逆产”的名义,实际上接管了他们名下大量的店铺、田庄、矿场乃至部分走私渠道。
这些产业并未完全充入国库,而是通过复杂的操作,大部分并入了以北疆商会为核心、由苏瑾实际掌控的商业脉络之中。
帝国的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凌薇掌控的体系汇集。
这些钱财,除了维持巡城司和部分京营的巨额开销外,更多的则化作粮食、军械、药材,通过重新打通并严密控制的漕运和官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北疆。
凌薇很清楚,帝京的权柄建立在流沙之上,唯有北疆坚实的根基,才是她真正的立身之本。
然而,就在凌薇于帝京纵横捭阖,巩固权力之时,北疆的局势正在急剧恶化。
赵擎天的急报一封接着一封。
草原今夏遭遇罕见白灾(大雪灾),牲畜冻死无数。
活下来的部落为了生存,只能将目光投向相对富庶的南方。
几个实力最强的大部落——金帐部、黑狼部、白鹿部,摒弃前嫌,组成了松散的联盟,推举金帐部大汗阿速台为盟主,集结了超过十万控弦之士,陈兵边境,虎视眈眈。
北疆护军压力巨大,边境摩擦日益频繁,小规模冲突不断,互市早已中断。
更让凌薇心头沉重的是,赵擎天在信中提及,草原联军中似乎出现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投石机,射程远超寻常,给边境哨卡造成了不小损失。
这绝非草原部落的传统技艺所能及。
“侯三。”凌薇放下密信,眼神锐利,“草原联军中的投石机,还有之前幽冥阁严格控制草药……这几者之间,会不会有联系?查!重点查草原部落近期是否有不明身份的中原人或西域人活动,尤其是精通工匠技艺之人!”
她怀疑,有第三方势力,在幕后搅动风云,意图将北疆拖入战争的泥潭。
内忧虽暂平,外患已迫在眉睫,而隐藏的敌人,似乎从未远离。
凌薇知道,她必须尽快返回北疆。
那里才是她的根基,也是风暴即将登陆的前沿。
但帝京初定,她若骤然离开,难保不会有人趁机兴风作浪。
必须找一个能稳住帝京局面,又能让她放心离开的万全之策。
几经权衡,凌薇再次入宫觐见太后。
“太后,北疆军情紧急,草原联军叩边,臣身为镇北侯,总督北疆军政,于情于理,都需亲临前线,稳定军心,以御外侮。”凌薇开门见山。
太后闻言,神色复杂。
她既希望凌薇这个“权臣”能远离中枢,又担忧北疆若失,帝国将门户大开。
“爱卿所言甚是。只是……爱卿若离京,这京中事务,尤其是巡城司和京营……”
“太后放心。”凌薇早有准备,“巡城司指挥使韩锋,忠诚可靠,熟知京畿防务,可担重任。京营节度使年事已高,臣建议,可由韩锋暂代京营节度使一职,统一指挥帝京兵马,护卫陛下和太后安全。朝中政务,有杨廷鹤杨首辅总领,必无疏漏。臣已拟定一份名单,皆是忠于王事、可堪任用之臣,可协助杨相处理日常。”
她递上一份奏折,里面罗列了她离京后,需要重用的官员名单,其中自然穿插了不少她的人。
这几乎是在安排后事了,将帝京的军权和部分政权都置于她的影响之下。
太后看着那份名单,沉默良久。
她知道,自己没有拒绝的资本。
北疆需要凌薇,而帝京,暂时也离不开凌薇体系的支撑。
“……准奏。”太后最终叹了口气,“望爱卿早日平定北疆之乱,凯旋而归。”
“臣,必不负太后与陛下所托!”
走出皇宫,凌薇立刻开始着手离京前的最后部署。
她秘密召见了韩锋、杨廷鹤以及几位核心部下,面授机宜,确立了以杨廷鹤主政、韩锋主军、侯三负责情报联络的帝京临时运作体系。
同时,她以太子太保、参赞机务的身份,连下数道命令:加快向北疆输送物资;命令东部、西部边境节度使加强戒备,警惕草原联军可能的迂回偷袭;甚至以“协防北疆”为名,从京营中抽调了五千精锐,由她亲自带回北疆——这既是增强北疆防务,也是进一步削弱帝京可能存在的潜在反对力量。
一切准备就绪。
数日后,朔风城外。
凌薇一身戎装,骑在骏马之上,身后是五千京营精锐以及石头率领的隐鳞卫。
韩锋、杨廷鹤等留守帝京的核心人物皆来送行。
“侯爷,京中之事,但请放心。”杨廷鹤拱手道,神色郑重。
“韩锋必誓死护卫帝京,等候侯爷凯旋!”韩锋甲胄在身,抱拳行礼。
凌薇目光扫过众人,最后望向北方那片辽阔而熟悉的土地,那里有她一手建立的基业,有信任她的军民。
“出发!”
她一声令下,大军开拔,铁流滚滚,向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