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使者抵达祁山时,马超正在校场上操练骑兵。使者捧着鎏金礼盒,身后跟着十名抬着丝绸、珠宝的侍从,远远便高声喊道:“江东使者吕范,拜见征西大将军!”马超勒住马缰,冷眼打量着吕范——此人是孙权麾下的重臣,素来以能言善辩闻名。
营帐内,气氛凝重而肃穆。吕范小心翼翼地将礼盒打开,仿佛里面装着的是稀世珍宝一般。随着礼盒的缓缓开启,一道耀眼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个营帐。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盒内躺着一颗硕大的夜明珠,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宛如明月当空;旁边还有一块和田玉,质地温润,雕工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吕范面带微笑,将夜明珠和和田玉轻轻取出,放在案几上,然后对马将军说道:“马将军,我家主公对将军的威名早有耳闻,对将军与曹操之间的深仇大恨也心知肚明。如今墨涵挟天子以令诸侯,其野心丝毫不逊于曹操。待他灭掉曹操之后,必定会转过头来吞并西凉。”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我家主公深谋远虑,愿与将军结盟,共抗墨涵。为表诚意,主公特命我带来西凉粮五万石、甲胄三千副,以供将军军队所需。”
吕范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马将军的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开口道:“吕先生,你家主公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这出兵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吕范连忙说道:“马将军,机不可失啊!如今墨涵与曹操激战正酣,正是我们出兵的大好时机。若将军此时出兵袭扰墨涵后方,必能使其首尾不能相顾,陷入被动。待到天下平定之时,我家主公定会奏请天子,封将军为凉雍二州牧,将军岂不是名利双收?”
马将军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吕先生,我答应你家主公的请求。不过,这具体的出兵事宜,还需我与部下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马超一边摩挲着腰间的虎头刀,一边面无表情地看着吕大人,并没有回应他的话。站在一旁的杨阜见状,连忙向前迈了一步,脸上露出笑容,对吕大人说道:“吕大人啊,您有所不知,我们墨涵主公刚刚给我们送来了整整三万石的粮草呢!而且,他还亲口承诺,等我们打败曹操之后,一定会全力帮助将军您收复关中地区。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杨阜顿了顿,接着说道:“可是反观江东那边呢?他们和我们西凉相距千里之遥,就算真的结盟了,这粮草又该如何转运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他稍稍提高了音量,继续说道:“再说了,孙权这个人,当年可是和曹操勾结在一起,共同攻打刘备的。如今他却又转过头来拉拢我们家将军,如此反复无常之人,叫我们怎么能相信他呢?”
吕范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如常:“杨先生多虑了。当年与曹结盟,是权宜之计;如今墨涵势大,唯有孙马联手,才能制衡他。我家主公已命人在长江上游造船,日后粮草可经水路运至汉中,再转往西凉,绝无延误。”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这是我家主公的亲笔信,愿与将军结为兄弟,永不相负。”
马超接过密信,却并未拆开,而是递给杨阜。此时账外传来通报:“将军,墨涵主公派来的使者到了,还带来了马岱将军的家书!”马超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出账外——只见墨涵的使者手中捧着一封书信,信封上“弟岱顿首”的字迹,正是他弟弟的亲笔。
书信中写道,墨涵已派影卫潜入许都,将马岱救出,如今马岱正在成都休养,不日便会动身来西凉。使者还带来了马岱的贴身玉佩,那是当年马超亲手为弟弟戴上的。“马将军,”使者躬身道,“我家主公说,西凉与巴蜀唇齿相依,若孙权真有诚意,便不会在墨刘联军北伐时挑拨离间。主公已命人将马岱将军护送至祁山,三日内便到。”
账内的吕范见此情景,知道拉拢马超无望,起身告辞。马超望着他的背影,对杨阜道:“传令下去,加强边境防务,若江东军敢越界,便全力反击。另外,备厚礼,我要亲自去迎接马岱。”三日后,当马岱的身影出现在祁山山口时,马超策马迎上,兄弟二人相拥而泣,西凉与巴蜀的联盟,就此彻底稳固。
孙权拉拢马超失败的消息传到建业时,吕蒙正率水军在柴桑休整。他对着地图拍案大怒:“马超匹夫,不识好歹!既然拉拢不成,便先取荆州,断墨刘联军的粮道!”原来孙权早有后手——他让吕范去西凉牵制马超,实则派吕蒙率五万水军,偷偷沿江西上,准备突袭荆州的粮仓重地——公安城。
公安城的守将是傅彤,他接到诸葛亮“严防江东偷袭”的密令后,早已在城外的芦苇荡中布置了暗哨。深夜三更,吕蒙的水军刚靠近公安城,便被暗哨发现。“敌袭!”火把瞬间照亮江面,傅彤率三千水军驾着快船冲出,船上的火铳手对准江东战船开火。
铅弹穿透船板,江水涌入船舱,江东军顿时乱作一团。吕蒙没想到公安城早有防备,下令道:“放火箭!烧毁他们的快船!”火箭如流星般射向傅彤的战船,几艘快船被引燃,火光映红了江面。傅彤沉着指挥:“撤入芦苇荡!利用地形周旋!”快船灵活地钻进芦苇荡,江东战船体型庞大,无法跟进,只能在外面乱射。
与此同时,陈到接到公安城被袭的消息,率五千白毦兵连夜驰援。他让士兵们在江边点燃火把,摆出大军压境的架势,同时高声喊道:“吕蒙!你的后路已被我截断,若再不退兵,便让你全军覆没!”吕蒙站在船头,望着江边密密麻麻的火把,以为真有大军赶来,心中发慌。此时傅彤率军从芦苇荡冲出,与陈到前后夹击,江东军大败而逃。
荆州的捷报传到河北前线时,墨涵与赵云已在黎阳与曹操、袁尚的联军对峙。黎阳是河北的门户,曹操在此囤积了大量粮草,还挖了三道深沟,布置了投石机,意图死守。“曹操这是想拖垮咱们的粮草。”赵云指着对面的营寨,“咱们的粮草只够支撑十日,必须速战速决。”
墨涵围着黎阳探查了一圈,发现曹军的弱点在西侧——那里的深沟较浅,且投石机数量较少。他召来魏延和赵云,定下计策:“赵云率两万骑兵,从东侧佯攻,吸引曹操的主力;魏延率五千步兵,携带五百把火铳,从西侧填平深沟,突破营寨;我率主力在后,待营寨被破,便全力冲锋。”
次日清晨,赵云的骑兵如潮水般冲向曹军东侧营寨,银枪在阳光下泛着寒光。曹操果然中计,将三万主力调往东侧,亲自督战:“守住营寨!谁若后退,立斩不赦!”投石机将巨石砸向赵云的骑兵,不少士兵被砸落马下,却依旧奋勇冲锋。
西侧的魏延趁机行动,士兵们推着装满沙土的木车,冲向深沟。“放箭!”曹军守将袁尚下令道,箭矢如雨点般射来,魏延的士兵纷纷倒下。“火铳手,开火!”魏延的令旗一挥,五百把火铳同时开火,曹军弓箭手应声倒地。士兵们趁机将沙土倒入深沟,很快便填出一条通道。
“冲进去!”魏延拔出佩刀,率士兵冲进曹军营寨。袁尚没想到魏延的火器如此厉害,吓得拨马就逃。墨涵见西侧得手,高声喊道:“全军冲锋!”五万大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黎阳,火铳手在前开路,骑兵在后追击,曹军瞬间溃不成军。
曹操在东侧营寨得知西侧失守,连忙率军回援,却被赵云拦住。“曹操!你的死期到了!”赵云挺枪直取曹操,银枪如闪电般刺向他的咽喉。曹操挥剑格挡,却被赵云的神力震得手臂发麻,佩剑脱手。就在这时,魏延率部赶来,将曹操团团围住。
“降还是不降?”墨涵勒马站在曹操面前,语气冰冷。曹操望着周围投降的士兵,又看了看远处赶来的马超援军,终于低下了头:“我降。”当曹操被押下战场时,袁尚率残部逃往辽东,却被马超的西凉铁骑追上,当场斩杀。
黎阳大捷的消息传遍天下,孙权吓得连忙派使者前往许都,请求议和。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后,决定接受议和——江东水军实力强劲,若强行攻打,必会损失惨重。墨涵则率军进驻河北,安抚百姓,整顿军备。
建安二十六年,汉献帝在许都召开朝会,册封墨涵为大司马,总督天下兵马;刘备为汉中王,驻守荆州;马超为征西大将军,镇守西凉;孙权为吴王,统领江东。朝会上,墨涵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受到百姓的拥护。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曹操虽被软禁在许都,却仍与河北的旧部联系;孙权表面臣服,暗中却在江东扩军备战;马超收复关中后,势力日渐壮大,渐渐有了自立之心。诸葛亮看出了这些隐患,对墨涵道:“主公,如今天下初定,需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方能长治久安。”
墨涵点了点头:“我已有打算。先派使者去江东,要求孙权遣子入质;再召马超来许都,封他为太尉,将他留在中枢;至于曹操的旧部,派人逐一安抚,若有叛乱者,严惩不贷。”刘备也道:“我愿亲自去江东,劝说孙权遣子入质。”
刘备抵达建业时,孙权正在校场视察水军。他见刘备亲自前来,心中发虚,设宴款待。宴席上,刘备开门见山:“仲谋,如今天下初定,陛下希望诸侯和睦相处。遣子入质,既是表忠心,也是保江东平安,你若同意,我愿担保江东永无兵戈。”
孙权犹豫再三,最终同意遣长子孙登入质。而马超接到召令后,却迟迟不肯来许都——杨阜劝他:“将军,若入许都,必被软禁;若不去,便是抗旨,墨涵必会派兵来攻。不如派马岱去许都,代为领旨,同时加强关中防务。”马超采纳了杨阜的建议,派马岱前往许都。
墨涵见马超抗旨,心中大怒,却又不愿轻易动兵——西凉铁骑战斗力强劲,若开战,必会两败俱伤。诸葛亮建议道:“主公,可封马岱为骠骑将军,驻守汉中,与马超相互牵制。同时派影卫潜入西凉,收集杨阜专权的证据,离间马超与杨阜的关系。”
不久后,马超收到影卫伪造的书信,信中说杨阜与墨涵勾结,欲夺取西凉。马超本就多疑,见状大怒,将杨阜关押起来。杨阜的部下不服,起兵叛乱,西凉陷入内乱。墨涵趁机派马岱率军入西凉,平定叛乱,救出杨阜。经此一事,马超对墨涵心生感激,主动前往许都,接受册封。
曹操见诸侯皆被墨涵收服,知道自己复辟无望,在软禁的府邸中服毒自尽。孙权得知曹操死讯,心中更加畏惧,彻底臣服于许都朝廷。天下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平静。
这年深秋,墨涵与刘备、诸葛亮、赵云等人站在许都的城楼上,望着下方安居乐业的百姓,心中满是感慨。“当年在白帝城,谁能想到今日的局面?”刘备笑道。墨涵望着远方的天空,道:“天下虽定,但治理天下的路还很长。咱们需同心协力,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才不负这乱世中的牺牲。”
诸葛亮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如今北方已平,南方安定,咱们可派使者出使西域,恢复丝绸之路,让大汉的威名传遍天下。”赵云也道:“末将愿率军驻守西域,保护商队安全。”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许都的城墙上,也洒在众人的脸上。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一个属于大汉的盛世,即将拉开帷幕。而那些在乱世中逝去的英雄,也将永远被百姓铭记,他们的故事,会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