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龙椅之上,成就千古一帝 > 第198章 北疆初定,暗影随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8章 北疆初定,暗影随行

北狄故地,风物已换新颜。昔日狼烟烽火处,渐次升起大晟边民的炊烟;过往金戈铁马地,隐约传来孩童习读汉文的稚嫩嗓音。王庭内外,肃杀之气虽未全然消散,然一股新生之机,已如春草萌发,不可遏制。

弈世侯、北疆大都督阿古拉,果不负圣望。其人以铁腕糅合怀柔,雷厉风行。残余北狄部众,愿臣服者,皆登记造册,划归牧区,授田置产,许以大晟子民之身份,受律法庇护,亦承赋税之责。其间,自有冥顽不灵、心怀叵测之辈,纠集残兵,欲效螳臂当车之举。阿古拉闻之,眸中寒光乍现,并无半分姑息。旋即遣精兵剿之,擒其首恶,缚于市曹,明正典刑,枭首示众,传阅各郡。血光之下,宵小慑服,余众震恐,再不敢生异心。北疆秩序,由是渐趋稳固,政令通行,无有阻滞。

萧景琰负手立于修缮一新的王庭高台之上,极目远眺。但见远山含黛,草原苍茫,新设之驿站如星罗棋布,通往云州及更远中原之官道亦在拓宽夯实。往来商队,虽规模尚小,已现络绎之象。郭崇韬治军有方,边军戍守严谨,巡弋不息,保境安民;腾格尔父子则驱赶牛羊,如云朵般散布于水草丰美之处,牧歌再起,不复往年征战之悲音。

“陛下,军中各级将士封赏,已悉数颁下,无一遗漏,无一错谬。”郭崇韬于身后躬身禀报,声若洪钟,脸上亦带着如释重负之喜意,“三军将士,感念天恩,欢欣鼓舞,皆言愿为陛下效死!军心之盛,士气之旺,实为臣生平仅见!”

萧景琰微微颔首,唇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恩威并施,赏罚分明,乃御下之道。将士用命,血染黄沙,自当使其功有所偿,心有所归。如今北疆渐安,军心可用,此乃基石。

与此同时,暗影之下,另一张无形之网亦在悄然织就。

林岳得渊墨亲自指点,如饥似渴,进步神速。云雀序列之骨架已初步搭建,精选之成员或扮作行商,或混入归附部落,或潜伏于新设之官府衙署,如水滴入海,无迹可寻。其人对孤雁序列之掌控,亦日渐纯熟,往来情报,梳理分析,条理分明,已初具独当一面之气象。

这一日,萧景琰于临时行在密室之中,召见林岳。烛光摇曳,映照二人身影于壁上,恍若幽魂。

“林卿,”萧景琰开口,声音平静却自带千钧之重,“孤雁、云雀,此暗影双翼,朕今日便正式交予你手。自此,北疆暗影诸事,由你统辖,直报总部,对渊墨统领负责。若遇万分紧急、关乎北疆存亡安危之情状,可破例直奏于朕,不必经任何繁文缛节,以免贻误战机。”

他目光深邃,如古井寒潭:“北疆之地,初归王化,然其地广人稀,族群众多,人心叵测。朕要此地,永为大晟之北疆,永在朕之掌控之中。此重任,汝可能担否?”

林岳闻言,心潮澎湃,却强自抑制,单膝跪地,以手抚胸,誓言铿锵,掷地有声:“陛下信重,委以腹心之任,臣林岳,虽肝脑涂地,不敢有负圣恩!必使孤雁洞察秋毫,云雀翱翔无迹!北疆之地,凡有异动,无论巨细,必在臣之耳目之内!臣,谨遵圣谕!”

“善。”萧景琰抬手虚扶,“望卿谨记今日之言。”

又停留数日,萧景琰见北疆诸事皆已安排妥当,阿古拉政务渐入佳境,郭崇韬防务固若金汤,林岳之暗影网络亦悄然张开,心下甚慰。塞外风霜虽厉,然社稷新拓之喜悦,足以慰藉辛劳。班师回朝,正位京师,昭告天下此不世之功,已是水到渠成。

然,就在萧景琰意欲下旨,安排銮驾启程之际,一骑快马,背负八百里加急之旗号,风尘仆仆,直入王庭,将一封密信呈至御前。

信封之上,字迹清峻挺拔,正是吏部尚书沈砚清之手笔。萧景琰眸光一凝,心知京中必有要事。拆开封漆,取出信笺,细细阅之。

沈砚清于信中,先将京师近日明面之动向,如各部运转、民情舆情,简要陈奏。继而,笔锋一转,详述其于陛下离京期间,如何察觉北狄间谍网络,顺藤摸瓜,竟牵出工部尚书李元培乃双面之谍,而其背后,更有皇宫深处,疑似某位王爷之黑影隐现!信中将其如何与暗影卫司影主事联络,调动龙渊序列暗中调查之计划和盘托出,毫无隐瞒。字里行间,透着凝重与谨慎。最后,沈砚清直言其忧:“陛下,北狄既平,幕后之人恐感时日无多,狗急跳墙之举,不可不防。臣愚见,其或于陛下归途设阻,或于京畿生乱。万望陛下,归途慎之又慎,銮驾安危,系于社稷!”

阅毕,萧景琰默然良久,指节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案,若有所思。殿内烛火噼啪,映得他面容明暗不定。

“渊墨,”他忽而开口,声音平淡无波,却似蕴藏着无尽风云,“看来,这京都之内,有人不愿见朕安然归去啊。”

侍立一旁,宛若融入阴影本身的渊墨,闻声微微抬头。

萧景琰将手中信笺递过:“或许,朕这归程,倒不必急于一时了。卿以为如何?”

渊墨一言不发,默默接过信纸,目光如电,飞速扫过其上内容。其眼神原本古井无波,然随着阅读,那深邃的瞳仁之中,竟似有万载玄冰凝结,寒意森然,几欲透体而出!他并未置评一词,只将信纸随手掷入一旁取暖用的铜质火盆之中。橘红色的火舌猛地舔舐而上,顷刻间便将那载满京华阴谋的纸张吞噬殆尽,化为一阵青烟与灰烬。

摇曳的灯火下,渊墨缓缓抬起头,看向萧景琰。那双眼中,已再无半分人类情感,只剩下纯粹到极致的冰冷与杀意,仿佛九幽之下凝视猎物的修罗。

萧景琰对其反应似乎早已预料,亦不追问。只轻轻挥了挥手。

霎时间,两名身着夜行衣、气息近乎完美的暗影卫,如鬼魅般自殿角阴影中悄然浮现,单膝跪地,静候指令。

萧景琰低声吩咐数语,声音低沉而清晰。两名暗影卫凝神静听,旋即领命,身形一晃,便再次融入那无边的黑暗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密室之内,唯余帝影与那无声的杀神,以及盆中偶尔爆起的火星。

两日后,清晨。

旭日初升,金辉洒落,驱散了北疆草原上的薄雾与寒意。北狄王庭之外,已是旌旗招展,甲胄鲜明!

一支庞大的队伍,肃然列阵。队伍最前方,精锐骑兵手持长戟,盔明甲亮,杀气凛然,是为开路先锋。其后,仪仗队伍高举龙旗、幡幢、伞盖,威仪赫赫。而在队伍最核心、被重重精锐步骑簇拥护卫着的,正是一驾极其奢华、雕龙画凤、以明黄绸缎覆盖的巨大龙轿!轿帘低垂,看不清内里情形,但那象征着九五至尊的五爪金龙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宣示着轿中之人无上的身份。

“启程!”

随着一声高昂的号令,这支打着天子仪仗、护卫森严的“銮驾”队伍,缓缓开动,车轮辚辚,马蹄踏踏,朝着南方,朝着大晟京都的方向,迤逦而行。烟尘渐起,逐渐模糊了队伍的身影,唯有那耀眼的龙旗,依旧在辽阔的天地间,清晰可见。

归途已启,然前方等待的,是坦荡通衢,亦或是……腥风血雨?

无人知晓。唯见天高云阔,草浪翻涌,将那支南下的队伍,渐渐吞没在历史的尘烟与未知的变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