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副将杨坤策马奔来,声音急促,“探马回报,闯贼前锋已过抚宁,最迟明日午时,必至石河!”
“清军那边……有何消息?”吴三桂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睿亲王多尔衮亲率八旗主力已至连山(今辽宁锦西),但……至今滞留未进,像是在……观望风色。”杨坤语气沉重,透露出不安。
吴三桂猛地一攥马缰,指节发白,狠狠一拳捶在鞍桥上:“多尔衮!好个老奸巨猾的狐狸!传令下去,全军死守石河防线,一步不退!再派快马!疾驰连山!告诉多尔衮,若我关宁军今日覆灭于此,明日他八旗的铁骑就要直面闯贼的兵锋!唇亡齿寒的道理,他难道不懂吗?!”
与此同时,石河西岸,李自成大军连营数十里,旌旗蔽日。
中军大帐内,李自成身着箭衣,眉头紧锁。
军师宋献策、制将军李岩等人围在粗糙的军事地图前。
“陛下!”大将刘宗敏声如洪钟,“吴三桂这厮背信弃义,据关顽抗,我军兵力占优,士气正盛,正当一鼓作气,碾碎这群关宁佬,拿下这天下第一关!”
李岩却面露忧色,谨慎开口道:“陛下,吴三桂毕竟是百战宿将,关宁铁骑亦不可小觑。其迟迟不降,恐有倚仗。臣所虑者,乃是关外建奴……”
“哎!李制将军何必长他人志气!”刘宗敏不耐地打断,“建奴远在沈阳,等他们磨磨蹭蹭赶来,吴三桂的骨头都让野狗啃光了!”
宋献策沉吟片刻,捋须道:“刘将军不可轻敌。兵法云,未虑胜先虑败。为防万一,可遣唐通将军率一支偏师,速速绕行关外,抢占一片石要地。如此,既可断吴三桂北逃之路,亦可警戒建奴,使其不敢轻易靠近。”
李自成点了点头,决断道:“军师所言有理。传令唐通,即刻点兵出发,务必抢占一片石!明日拂晓,全军压上,猛攻石河防线,务求一战击溃吴三桂!”
四月二十二日,拂晓。石河两岸,战云密布,杀气冲天。
大顺军如同决堤的潮水,向吴三桂军阵地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
箭矢如蝗,遮天蔽日;火铳轰鸣,震耳欲聋;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关宁军凭借精良的甲胄火器和顽强的意志,拼死抵抗,战线如同拉锯般反复争夺,尸骸枕藉,鲜血将石河水染成淡红。
吴三桂亲临一线,挥刀督战,战况异常惨烈。
战至午时,关宁军虽予顺军重大杀伤,但自身损失亦极为惨重,精锐折损近半,战线多处被撕开缺口,已是强弩之末,濒临崩溃边缘。
就在吴三桂双目赤红、几近绝望之际,东北方向尘头大起,蹄声如雷!一员打着清军认旗的哨骑飞驰而至,滚鞍落马,急声道:“报!吴将军!我家摄政王殿下已亲率大军抵达关外,请将军速往一片石会面!”
吴三桂闻言,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精神陡然一振,也顾不得军中事务,只带了数十名心腹亲兵,飞马出关,朝着一片石方向疾驰而去。
在一片石,吴三桂见到了端坐于骏马之上、被一众贝勒将领簇拥着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目光锐利如鹰,冷冷地打量着眼前这位甲胄染血、神色仓皇的明朝总兵。
“王爷!”吴三桂滚鞍下马,单膝跪地,语气急促而卑微,“闯贼势大,关宁军即将不支!恳请王爷速发天兵救援!三桂愿率关辽军民,剃发归顺,永为大清藩篱,誓无二心!”
多尔衮面无表情,语气冰冷:“吴将军,你此前徘徊观望,首鼠两端,今番势穷来投,让本王如何信你?”
吴三桂把心一横,猛地拔出佩剑,寒光一闪,割下额前一缕头发,双手高高奉上,嘶声道:“三桂愿依从大清制度,剃发易服,以示归顺诚意!若有异心,天人共戮,人神共愤!” 这是最彻底、最屈辱的投名状。
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但依旧不急于发兵,淡淡道:“本王大军既至,破贼易如反掌。然,战机稍纵即逝,需待天时。将军可先回关内,整顿兵马,待我大军号令,一齐出击,方可竟全功。”
吴三桂心中焦急如焚,却不敢有丝毫违逆,只得咬牙应诺,带着满腹的焦虑和屈辱,返回山海关内。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就在吴三桂离开后不久,天色骤然阴沉下来,狂风大作,卷起漫天沙石,劈头盖脸地吹向顺军阵地,令其将士睁眼困难,阵型大乱。
多尔衮在山岗上望见,知时机已到,终于下令:“全军突击!直取闯逆中军!”
蓄势已久的数万八旗精锐,在多铎、阿济格等猛将的率领下,如同出柙的猛虎,借着强烈的风势,从吴军战线的右翼空隙猛然杀出!
白色的龙旗在狂风中疯狂舞动,铁蹄踏地声如滚滚雷鸣,锋利的箭矢和雪亮的马刀,瞬间就将已经疲惫不堪、侧翼暴露的顺军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是建奴!满洲鞑子来了!”
“快跑啊!”
顺军将士看到那标志性的金钱鼠尾辫和迎风招展的白色旗帜,顿时魂飞魄散,本就苦战半日、士气低落的队伍瞬间彻底崩溃!
李自成在高岗上看到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铁骑,心知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在刘宗敏等将领的拼死护卫下,下令全军向北京方向溃退。
兵败如山倒。
顺军溃兵自相践踏,死伤无数,清军和吴军乘胜追杀,如入无人之境。
李自成大军主力,在此役中损失殆尽,元气大伤。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回北京。
曾经席卷北方、逼死崇祯的闯王大军,在山海关一片石之战后,已然走上了覆灭的不归路。
而远在海外砣矶岛的叶云帆,以及正在现代接受培训的朱慈烺,很快将通过锦衣卫新建立起来的的特殊信息渠道,得知这场彻底改变中原命运、亦将深刻影响大明未来命运的战局结果。
历史的洪流,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冲垮旧的堤坝,奔向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