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的东北刚褪去深冬的严寒,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县医院的门口就聚着不少赶早的行人。林逍穿着母亲特意缝制的新棉袄,在父亲林建国的搀扶下慢慢走出来,苏颜提着装着药和营养品的布包跟在一旁。经过一个月的休养,他的脸色已恢复了红润,背部的伤口虽未完全愈合,但已能正常活动,只是还不能做剧烈运动。

“慢点,逍儿,坐稳了。”赵秀兰拉着儿子的手,眼神里满是不舍和担忧,“到了家可得好好歇着,别到处乱跑,妈给你炖了鸡汤,回去就能喝。”林逍笑着点头:“妈,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了。”苏颜站在一旁,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医生开的药和一些营养品:“林大娘,您别担心,我回头抽空就去家里看他,要是有啥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

三人先步行到县城汽车站,坐上了前往镇上的大客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混杂着煤烟和水汽的味道,林逍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逝的田埂和土坯房,心里感慨万千。一个月前,他还是个在鬼门关徘徊的重伤员,如今却能平安出院,这一切像一场梦。他转头看向身旁的父亲,原本挺直的腰杆似乎又硬朗了些,脸上也带着久违的笑容。再想想昏迷时听到的苏颜的表白,林逍的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偷偷瞥了一眼对面座位的苏颜,她正低头看着手里的文件,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的橄榄色警服上,显得格外动人。

大客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到了镇上,林建国提前托熟人叫好的牛车已在车站外等候。赶车的是农场的老周叔,看到林逍连忙招呼:“逍儿可算出院了,快上车!”三人坐上铺着干草的牛车,老周叔甩了甩鞭子,牛蹄踏在土路上发出“哒哒”的声响。半个多小时后,红旗农场的轮廓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松针和泥土的清香,黑子远远地就闻到了林逍的气味,像一道黄色的闪电冲了过来,围着林逍的腿不停地转圈,尾巴摇得像拨浪鼓,嘴里发出欢快的呜咽声。“黑子,别闹,我没事了。”林逍蹲下身,轻轻抚摸着黑子的头,眼里满是温柔。

回到家,林逍看着熟悉的土坯房,心里百感交集。就是在这个家里,他重生回到了1979年,也是在这个家里,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赵秀兰连忙给儿子倒了杯热水,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点心:“快吃点东西,路上肯定饿了。”林逍接过点心,咬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让他瞬间觉得踏实了不少。

“走,逍儿,爸带你去看看新房。”林建国放下手里的行李,拉着儿子就往外走。苏颜也跟着一起去了,她早就想看看林逍家的新房地基了。新房就建在老房子旁边的空地上,如今已经不是刚起好的地基了,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砌墙,红砖整齐地码着,已经砌到了一人多高。几个工匠正站在脚手架上,手里拿着瓦刀,熟练地抹着水泥。

“你看,这墙砌得多规整,都是建军叔他们帮忙弄的,手艺好着呢。”林建国指着新房,脸上满是自豪,“建材的事你也别担心,林场的领导说了,给咱们解决一部分,剩下的我也托人买好了。照这个进度,再有半个月就能上梁了,年底前肯定能住进去。”林逍看着正在建设的新房,心里充满了期待。前世他从未给父母盖过这么好的房子,这一世,他一定要让家人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

苏颜绕着新房走了一圈,点了点头:“这位置选得好,采光足,通风也好。上梁的时候可得告诉我,我来给你们帮忙。”林建国笑着说:“好啊,到时候一定请你过来喝上梁酒。”林逍看着苏颜认真的模样,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个姑娘已经慢慢走进了他的心里,也走进了这个家。

下午时分,一阵清脆的锣鼓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林逍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就看到村口走来了一队人,为首的是县公安局的王局长和公社的李书记,两人都穿着中山装,身后跟着几个民警和公社干部,手里还拿着锦旗和奖状。张所长和苏颜也跟在后面,脸上带着笑容。

“林逍在家吗?”李书记洪亮的声音传来。林建国和赵秀兰连忙迎了上去:“在呢,在呢,李书记、王局长,快屋里坐。”村民们听到动静,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阵仗。虎子也挤在人群里,看到林逍,兴奋地挥了挥手。

王局长摆了摆手,笑着说:“不进屋了,我们今天是专门来给林逍同志颁奖的。”他清了清嗓子,提高了声音:“各位乡亲们,今天我们县公安局和公社联合过来,是为了表彰林逍同志在追捕越境匪徒行动中的英勇表现!”

人群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逍身上。王局长继续说道:“在此次追捕行动中,林逍同志主动参与搜捕,在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时,毫不畏惧,英勇作战,不仅协助公安干警成功锁定匪徒位置,还在关键时刻舍身保护民警,因公负伤。他的行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为我们成功全歼匪徒奠定了基础!”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虎子更是激动地大喊:“逍儿哥最棒!”王局长等掌声平息后,继续说道:“经县公安局和公社研究决定,授予林逍同志‘杰出青年’荣誉称号,任命林逍同志为红旗农场联勤巡防队队长,队员从农场各生产队民兵中抽调组成,统一由林逍同志指挥!”

张所长上前一步,将一面绣着“英勇无畏 保家卫国”的锦旗递到林逍手里,又把一本荣誉证书和任命书交到他手上。王局长从身后的民警手里拿过一个红色的信封,递给林逍:“这是给你的奖金,1500元,希望你以后继续发扬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带领联勤巡防队守护好红旗农场的安全。”

1500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村民们都发出了惊讶的赞叹声。林逍接过锦旗、证书和奖金,心里无比激动,他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谢谢王局长,谢谢李书记,我一定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好好带领巡防队,保护好乡亲们的安全!”

这时,王局长又从民警手里拿过一个黑色的枪套,里面装着一把手枪。“考虑到巡防队工作的特殊性,经研究决定,给你配备一把54式手枪,子弹15发。”王局长郑重地将枪套交到林逍手里,“林逍同志,这把手枪是国家配给你的武器,一定要严格遵守枪支管理规定,非必要不得开枪,每次开枪后都要及时写报告上报!”

林逍接过枪套,感觉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知道,这把手枪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担当。他再次敬了个礼:“请组织放心,我一定严格遵守规定,妥善保管武器!”

表彰仪式结束后,王局长和李书记又跟林建国夫妇聊了几句,叮嘱他们好好照顾林逍的身体,才带着人离开。村民们围了上来,纷纷向林逍表示祝贺。“林逍,真厉害啊,成队长了!”“1500元奖金,够盖好几间房了!”“以后有林逍当队长,咱们上山就更安全了!”林建国和赵秀兰站在一旁,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笑得合不拢嘴。

苏颜走到林逍身边,眼里满是赞许:“林队长,以后可得多指教啊。”林逍看着她调侃的模样,笑了笑:“苏警官,以后还要你多帮忙呢,巡防队的工作离不开派出所的支持。”两人相视一笑,眼神里满是默契。

晚上,赵秀兰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有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红烧鱼,都是林逍爱吃的。林建国打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白酒,给自己倒了一杯,又给林逍倒了半杯:“逍儿,今天是个好日子,爸陪你喝一杯。”林逍端起酒杯,跟父亲碰了一下:“爸,谢谢你们,这杯酒我敬你和妈。”

晓梅也开心地说:“哥,你真厉害,以后我在学校都有面子了。”赵秀兰笑着给儿子夹了一块排骨:“快吃吧,别光顾着说话。这一次也算是因祸得福,不仅平平安安地回来了,还得了这么大的荣誉,以后可得好好干,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林逍点了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林逍刚吃完早饭,就听到院子里传来了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他出门一看,原来是杨老拐来了。杨老拐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手里拄着拐杖,背上还背着一个布包,脸上带着笑容。“杨大爷,您怎么来了?快屋里坐。”林逍连忙上前搀扶他。

杨老拐摆了摆手,笑着说:“我听说你出院了,特意过来看看你。”他走进屋里,坐在椅子上,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纸包,递给林逍:“这是我给你弄的补品,用山上的野山枣和枸杞泡的,对你的伤口恢复有好处。”林逍连忙接过:“谢谢杨大爷,让您破费了。”

赵秀兰给杨老拐倒了杯热水:“杨大哥,真是多亏了你,上次要不是你及时报信,逍儿他们也不能那么快找到匪徒。”杨老拐叹了口气:“说起来,我还得谢谢林逍呢。那些匪徒不仅抢了我的东西,还杀了我的老伙计,要不是林逍他们及时赶到,我这条老命也保不住了。林逍,你不仅救了我的命,还为我的老伙计报了仇,这份恩情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林逍连忙说:“杨大爷,您别这么说,保护乡亲们是我应该做的。”杨老拐看着林逍,眼神里满是赞许:“你这孩子,不仅勇敢,还懂事。我知道你经常上山打猎,说不定哪天就会遇到人参。我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了,挖不动参了,就想着把我几十年挖参的经验传给你,也算是留个念想。”

林逍心里一动,他知道杨老拐是村里有名的挖参高手,年轻时挖过不少好参。能得到他的真传,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杨大爷,这怎么好意思呢?您的手艺可是宝贝啊。”林逍连忙说道。

杨老拐笑了笑:“宝贝再好,没人继承也没用。我没有儿女,就把你当成亲儿子一样看待,传给你我放心。”他喝了口热水,开始给林逍讲起了挖参的技巧:“挖参这行,讲究的是‘看山、辨草、寻迹、轻挖’,一步都不能错。”

“首先是看山,人参喜阴不喜阳,一般长在海拔八百到一千五百米的针阔混交林里,尤其是那些背阴的山坡,有椴树、橡树、松树混生的地方,最容易长人参。而且人参喜欢干净的环境,周围不能有太多的杂草,尤其是不能有苋菜和藜芦,这两种草跟人参相克,有它们在,人参就长不好。”杨老拐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

林逍听得很认真,连忙拿出纸笔记录下来。杨老拐继续说道:“然后是辨草,人参的叶子很有特点,三出复叶,边缘有细锯齿,叶子的颜色是深绿色,有光泽。不过刚出土的人参幼苗很像细辛,一定要分清,细辛的叶子比人参的叶子小,颜色也浅。还有,人参旁边一般会有‘护参草’,比如野玫瑰、山菊花,这些草能保护人参不被野兽破坏。”

“寻迹也很重要,人参长到三年以上,就会开花结果,果实是红色的,像一串小灯笼,很显眼。不过挖参讲究‘挖大留小’,看到小参不能挖,要留着让它继续长。而且人参的根系很发达,主根下面有很多须根,须根上有小疙瘩,叫‘珍珠点’,珍珠点越多,人参的品质越好。”杨老拐从布包里拿出一张晒干的人参,递给林逍:“你看,这就是五匹叶的老山参,你看它的须根多不多,珍珠点多明显。”

林逍接过人参,仔细观察起来。这根人参的主根很粗,须根发达,上面布满了细小的珍珠点,确实是难得的好参。杨老拐继续说道:“最关键的是轻挖,挖参的时候,要先把人参周围的土清理干净,不能用铁锨,要用鹿骨刀或者竹刀,慢慢把土刨开,把须根一根根理清楚,不能弄断一根须根,不然人参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挖的时候,要先在人参周围画一个圈,圈的大小要比人参的根系大两倍,然后从圈外慢慢向里挖。遇到石头或者树根,不能硬挖,要慢慢把它们挪开。挖出来之后,要用青苔把人参包起来,再用树叶裹住,保持湿润,这样才能保证人参的新鲜。”杨老拐的语气很严肃,看得出来,他对挖参这件事非常认真。

林逍连忙问道:“杨大爷,那挖参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忌讳啊?”杨老拐点了点头:“忌讳可多了。首先,挖参之前要祭拜山神,祈求山神保佑能挖到好参,也保佑自己平安。其次,不能大声喧哗,不然会惊到人参,人参就会‘跑’了。还有,挖到人参之后,要把土填回去,再栽上一棵小参或者其他植物,不能破坏地力。”

“还有,晚上不能挖参,晚上阴气重,容易遇到危险,而且晚上看不清人参的根系,容易挖断。下雨天也不能挖参,雨水会把土泡软,人参的根系容易烂掉。”杨老拐喝了口热水,继续说道:“我再给你说几个老窝子,都是我年轻时经常去的地方,那里肯定有五匹叶的老山参。”

他从布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简易的地图,标注着几个地点。“你看,这个地方叫‘鹰嘴沟’,在农场后山鹰嘴崖的背面,那里有一片椴树林,我二十年前在那里挖过一根五匹叶的老山参。还有这个‘断魂谷’,谷里有很多岩石,岩石下面的土壤很肥沃,也长着不少好参。不过断魂谷地形复杂,有很多老兽夹,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杨老拐又指着地图上的另一个地点:“这个‘神仙洞’也不错,洞旁边有一股山泉,泉水甘甜,周围的土壤很湿润,很适合人参生长。我十年前在那里挖过一根四匹叶的,现在估计已经长成五匹叶了。”他把地图递给林逍:“这张地图你收好,这些地方都很隐蔽,除了我,没人知道。”

林逍接过地图,心里满是感激:“杨大爷,谢谢您,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以后您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尽心尽力照顾您。”杨老拐笑着说:“我没什么要求,就是希望你以后挖参的时候,能遵守‘挖大留小’的规矩,保护好山里的资源,也希望你能把我这些经验传下去,别让这门手艺失传了。”

林逍郑重地点了点头:“您放心,我一定会遵守规矩,也会把您的经验好好传承下去。”杨老拐又跟林逍聊了很久,讲了很多他年轻时挖参的经历,直到中午,林逍留他吃了午饭,他才拄着拐杖离开。

林逍拿着那张地图,心里充满了激动。他知道,有了杨老拐的经验和这些老窝子,他以后上山挖参肯定能有大收获。而且,联勤巡防队的工作也需要他熟悉农场周边山林的情况,挖参的同时,也能顺便巡查山林,一举两得。

他走到院子里,看着远处的山林,心里充满了期待。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带着巡防队在山林里巡逻,保护着乡亲们的安全;看到了自己挖到了珍贵的老山参,给家里换了更多的钱;看到了新房顺利完工,父母和妹妹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看到了自己和苏颜并肩站在山林里,欣赏着美丽的日出。

黑子蹲在他的脚边,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心情,尾巴轻轻摆动着。林逍摸了摸黑子的头,心里暗暗发誓:这一世,他一定要好好活着,好好工作,好好守护身边的人,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