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年初一的天刚亮,林逍就被院子里的鞭炮声吵醒了。不是自家放的,是隔壁林大叔家的小子林小勇在门口点“摔炮”,“啪嗒”“啪嗒”的声响裹着孩子们的欢笑声,顺着窗缝钻进来,把年味儿搅得愈发浓烈。他起身穿好衣服,想起沈歌昨晚住的是晓梅的房间,便轻手轻脚地往堂屋走,怕惊扰了她们。

林逍轻手轻脚地起身,刚穿好衣服,就听见晓梅在院门口喊:“哥!沈歌姐醒了没?虎子哥和郑云嫂子来了!”他走到外屋,看见虎子正举着一串“窜天猴”,跟郑云一起站在院子里,脚下还放着几个纸炮仗。虎子穿了件新的军绿色棉袄,是郑云用他去年打猎换的布票做的,胸前的纽扣擦得锃亮。

“逍哥,快让沈歌姐出来!咱去场部那边放炮去,好多本家的后生都在那儿呢!”虎子嗓门洪亮,话音刚落,里屋的门就开了。沈歌穿着王秀兰给她做的粉色棉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发梢别着一朵红色的绒花,是晓梅昨天特意给她戴的。她看到虎子和郑云,脸上微微一红,轻声打招呼:“虎子哥,郑云嫂子。”

“哟,沈歌妹子今天真俊!”郑云笑着上前,拉着沈歌的手打量着,“这棉袄颜色真衬你,逍哥好福气啊!”沈歌的脸更红了,低下头抿着嘴笑。王秀兰从灶房出来,手里端着刚蒸好的黏豆包:“先吃点东西垫垫,空腹放炮容易着凉。这黏豆包是用大黄米做的,就着白糖吃,甜糯得很。”

东北初一早上有吃黏食的规矩,说是“黏住福气”。林逍拿起一个黏豆包,蘸了点白糖咬下去,大黄米的香气混着红豆沙的甜意,在嘴里化开。晓梅吃得最快,嘴里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娘,我吃完了,跟哥他们去放炮!”王秀兰拍了拍她的背:“慢点吃,别噎着。去了别乱跑,跟着你哥。”

一行人往场部走去,路上遇见不少拜年的乡亲。农场里大多是林氏本家,见了林逍都笑着拱手:“逍儿,新年好啊!这是沈丫头吧?真是好姑娘!”林逍一一回应,沈歌也跟着微笑点头,手里被林逍悄悄握住,温暖的触感让她心里踏实了不少。虎子在一旁跟相熟的后生打招呼,嗓门比炮仗还响:“一会儿比谁的窜天猴飞得高啊!”

场部的空地上早已聚了不少人,十几个半大的小子正围着一个汽油桶放炮,把炮仗塞进桶里,“轰隆”一声响,桶盖被掀得老高,引得众人哄笑。林小勇看见林逍,举着摔炮跑过来:“逍哥!你来了!快放个大的给我们看看!”林逍从兜里掏出一个“二踢脚”,这是他特意留的,比普通炮仗响得多。

他找了块雪地上的硬土,把二踢脚插进去,虎子连忙递上火柴。林逍点燃引线,拉着沈歌往后退了几步。“嗤嗤”的引线燃尽后,“咚”的一声闷响,二踢脚的下半部分炸开,上半部分带着火星窜向高空,又“啪”地一声炸响,纸屑纷纷扬扬落下来,像下了一场红色的雪。孩子们欢呼着扑过去捡纸屑,晓梅也拉着沈歌的手跑了过去,眼里满是兴奋。

虎子也不甘示弱,拿出自己的窜天猴,点燃后对着天空放。窜天猴“咻”地一声窜上去,在半空中炸开一朵小火花,引得郑云笑着拍手:“再放一个!再放一个!”沈歌看着热闹的人群,脸上满是笑容,她从小没这样热闹过,此刻被这股烟火气包裹着,心里暖融融的。林逍站在她身边,看着她笑,自己也跟着笑,时不时提醒她离炮仗远些。

玩到中午,众人都饿了,林逍提议去自家吃饭。虎子和郑云也不客套,跟着一起往回走。王秀兰早就准备好了午饭,桌上摆着酱肘子、红烧鱼、炒酸菜粉,还有一大盆杀猪菜——这是东北春节的硬菜,五花肉、血肠、酸菜炖在一起,香气扑鼻。林父正坐在堂屋抽烟,看见众人回来,连忙招呼:“快坐快坐,就等你们了!”

午饭吃得热热闹闹,虎子跟林父聊起开春去山里采山货的事,说想跟着林逍学学辨认野菜。林父笑着说:“这事儿你得跟逍儿学,他眼尖,啥能吃啥不能吃,门儿清。”郑云则和王秀兰聊起针线活,说要跟沈歌学学绣花,沈歌笑着答应了。晓梅在一旁给大家夹菜,像个小大人似的:“虎子哥,多吃点肘子,补力气!”

饭后,虎子和郑云坐了会儿就回去了。林逍陪着沈歌和晓梅在院子里晒太阳,晓梅拿着上午买的玩具枪,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王秀兰把上午剩下的黏豆包热了热,端出来给大家当点心。林父则坐在堂屋,翻看着林场的旧报纸,偶尔跟林逍聊几句林场的趣事。

下午,众人又去场部旁边的供销社溜达。供销社的玻璃柜台里摆着糖果、瓜子、布料,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枪。林逍给晓梅买了一把塑料玩具枪,晓梅高兴得蹦起来,举着枪追着林小勇跑。他又给沈歌买了一条红色的围巾,比她之前戴的兔毛围巾更厚实。沈歌接过围巾,心里甜滋滋的,悄悄对林逍说:“别乱花钱。”林逍笑着说:“给我媳妇买,不叫乱花钱。”

虎子也给郑云买了一块花布,郑云摸着布料,脸上满是欢喜。几人在供销社里逛了半天,才慢慢往回走。夕阳西下,把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沈歌走在林逍身边,手里攥着新围巾,偶尔跟晓梅说几句话,画面格外温馨。

初二一早,林逍一家就准备去舅舅家拜年。舅舅家在邻村,离农场有十里地,林父套了辆马车,这是农场里少有的交通工具,平时舍不得用,过年走亲戚才拉出来。马车上铺着厚厚的棉被,王秀兰、沈歌和晓梅坐在里面,林逍和林父坐在前面赶车。

路上的雪被车辙压得很实,马车“哒哒”地往前走,两旁的白杨树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积雪。晓梅掀开棉被的一角,看着外面的雪景,兴奋地说:“舅舅家的表哥肯定等着我们呢!”沈歌靠在王秀兰身边,听着她讲舅舅家的事,时不时点头回应。林逍回头看了一眼,正好对上沈歌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

到了舅舅家,舅舅和舅妈早就站在门口迎接了。舅舅穿着一件黑色的棉袄,脸上满是笑容:“可算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舅妈拉着王秀兰的手,又打量着沈歌,笑着说:“这就是逍儿的对象吧?真漂亮!”沈歌连忙喊:“舅舅,舅妈。”晓梅则扑向表哥李建国:“表哥!我来了!”

屋里的炉火很旺,炕桌上摆着瓜子、花生和糖果,还有刚炒好的葵花籽。表哥李建国比林逍大两岁,在县城的工厂上班,手里拿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正播放着评书。他看见林逍,笑着说:“表弟,听说你去年赚了不少钱?还买了电视机?”林逍点点头:“运气好,打了些好东西。”

舅妈和王秀兰去灶房忙活午饭,沈歌也跟着过去帮忙,剥葱剥蒜,手脚麻利。舅妈看着她,悄悄对王秀兰说:“这姑娘真不错,比城里的姑娘还能干,你有福气了。”王秀兰笑着点头:“我也觉得好,逍儿跟她在一起,我放心。”林逍和林父、舅舅坐在炕上聊天,聊农场的事,聊林场的事,偶尔也聊县城的新鲜事。

午饭格外丰盛,舅妈杀了一只鸡,炖了鸡汤,还做了小鸡炖蘑菇——这是东北招待贵客的名菜。鸡肉鲜嫩,蘑菇清香,汤味浓郁。还有炒肉丝、炖排骨,满满一桌子菜。舅舅给林逍和李建国倒了米酒:“来,咱爷仨喝一杯,祝你们来年顺顺利利!”林逍端起酒杯,跟舅舅和表哥碰了碰,一饮而尽。

沈歌不太会喝酒,就陪着王秀兰和舅妈喝果汁。晓梅和表哥聊得投机,说农场放炮的趣事,李建国也跟她说县城工厂的事,两人说得不亦乐乎。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舅舅看着林逍,感慨地说:“逍儿现在有出息了,比我当年强多了。以后好好干,照顾好沈丫头和你爹娘。”林逍点点头:“舅舅放心,我会的。”

下午,李建国带着林逍和沈歌去村里溜达。村里的乡亲们也在拜年,见了李建国,都笑着打招呼:“建国,这是你表弟?”李建国点点头,骄傲地说:“我表弟林逍,打猎的好手,去年赚了一万多呢!”乡亲们都露出惊讶的表情,纷纷称赞林逍有本事。沈歌站在林逍身边,脸上满是自豪。

他们还去了村里的小卖部,李建国给晓梅买了个糖人,晓梅高兴得舍不得吃。林逍给舅妈买了一盒雪花膏,这是当时很时兴的化妆品,舅妈收到后笑得合不拢嘴。王秀兰和舅舅聊起家常,说起晓梅的婚事,舅舅说:“有合适的就给孩子留意着,咱不图别的,就图人好。”

傍晚时分,林逍一家才准备回家。舅妈给他们装了满满一篮子东西,有馒头、包子、腌菜,还有一只杀好的鸡。舅舅拉着林父的手:“开春有空常来,咱哥俩再喝一杯。”林逍和沈歌也跟舅舅舅妈道别,沈歌说:“舅妈,下次我再来看您,给您绣个帕子。”舅妈笑着答应:“好啊,我等着。”

回程的马车上,晓梅靠在沈歌怀里睡着了,嘴角还沾着糖渣。王秀兰盖着棉被,看着外面的夜色,说:“你舅舅还是老样子,实诚。”林父点点头:“都是一家人,实诚点好。”林逍赶着车,时不时回头看看沈歌,沈歌也看着他,月光洒在两人脸上,格外温柔。

初三一早,林逍就起来收拾东西。今天要去大伯家团聚,爷爷奶奶常年跟大伯一起住,这是每年初三雷打不动的规矩。王秀兰在灶房里忙活,把昨天剩下的腊肉、香肠打包好,又装了一篮子冻饺子,都是要带去大伯家的。“逍儿,把给你爷爷奶奶买的点心带上,是你三婶昨天送来的桃酥,老人爱吃这个。”王秀兰喊道。

上午十点多,林逍一家就动身了。大伯家在农场西头,离自家不远,走路一刻钟就到。远远就看见大伯站在门口张望,看见他们,连忙迎上来:“可算来了!爹娘早就在屋里盼着了!”林父走上前,拍了拍大伯的肩膀,两人并肩往院里走。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屋檐下挂着红灯笼,窗上贴满了林娟剪的窗花,年味十足。

进了屋,爷爷奶奶正坐在炕头,盖着厚厚的棉被。爷爷穿着藏青色的棉袍,手里拿着旱烟袋,看见林逍一家,眼睛亮了起来:“逍儿来了!快过来让爷爷看看!”奶奶则拉着王秀兰的手,又打量着沈歌,笑着说:“这就是沈丫头吧?长得真俊,逍儿好福气啊!”沈歌连忙上前,恭恭敬敬地喊:“爷爷,奶奶。”晓梅则扑向林娟:“姐!我来了!”林强跑到林逍身边,仰着脖子问:“逍哥,你昨天去舅舅家好玩吗?有没有放炮?”林逍笑着说:“好玩,下次带你一起去。”大伯母抱着小孙子林小宝走出来,笑着说:“快坐快坐,炕烧得热乎。”

林父和大伯陪着爷爷坐在炕头抽烟,聊起农场的事。爷爷听着,时不时点头:“今年天气好,开春种点玉米,收成肯定错不了。”奶奶则拉着沈歌的手,问她家里的事,沈歌轻声回答着,奶奶叹了口气:“苦命的孩子,以后就把这儿当自己家,有啥委屈跟奶奶说。”王秀兰在一旁说:“娘,沈丫头懂事得很,跟晓梅处得也好。”

大伯母和王秀兰去灶房忙活午饭,林娟和晓梅帮忙摘菜。林强拉着林逍,让他看自己的新弹弓:“逍哥,这是我爹给我做的,可准了!”林逍拿起弹弓看了看,笑着说:“做得不错,下次哥带你去打鸟。”沈歌则陪着奶奶说话,给奶奶剥瓜子,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给她塞点心。

林娟和晓梅一起贴窗花,把大伯母带来的剪纸也贴上,窗玻璃上顿时变得更加热闹。林强则拉着林逍,让他讲打猎的故事,林逍给她讲打赤狐的事,听得他眼睛瞪得圆圆的。沈歌抱着林小宝,给他喂糖果,小宝吃得很开心,咯咯地笑个不停。

午饭时分,桌上摆满了菜。大伯母杀了一只鸡,做了小鸡炖蘑菇,这是东北招待贵客的名菜;王秀兰带来的腊肉蒸了一盘,香气扑鼻;还有炒酸菜粉、炖排骨、炒鸡蛋,满满一桌子。爷爷拿出珍藏的米酒,给林父和大伯各倒了一杯:“来,咱爷仨喝一杯,祝家里平平安安,逍儿和沈丫头顺顺利利。”林逍也端起茶杯,跟爷爷碰了碰:“爷爷,祝您和奶奶身体健康。”

林娟给沈歌夹了一块拔丝地瓜:“嫂子,你尝尝,我娘做的拔丝地瓜可好吃了。”沈歌尝了一口,甜得恰到好处,笑着说:“真好吃,比我以前吃的都好吃。”晓梅也给大伯夹了一块红烧肉:“大伯,您多吃点,这是我哥打猎换的猪肉。”大伯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饭后,林逍给爷爷点了旱烟,又陪爷爷聊了会儿农场的事。奶奶拉着沈歌,从炕席下拿出一个红布包,里面是一副银镯子:“这是我年轻时的嫁妆,给你当见面礼,逍儿要是敢欺负你,你就跟奶奶说。”沈歌连忙推辞,王秀兰笑着说:“娘给你的你就收下,这是老人家的心意。”沈歌只好收下,眼里满是感动。林逍把带来的五十块钱给了大伯:“大伯,这钱您拿着,给爷爷奶奶买点好吃的,给小宝买点奶粉。”大伯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眼里满是欣慰。

下午,大伯母和王秀兰一起包饺子,准备晚上吃。林娟和晓梅帮忙擀皮,林逍和大伯一起劈柴,林强在一旁帮忙递柴。沈歌则陪着奶奶在炕头说话,给奶奶捶背,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爷爷坐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嘴角也挂着笑容。院子里的炉火很旺,劈柴的“咔咔”声、包饺子的“咚咚”声、孩子们的笑声混在一起,格外温馨。

傍晚,饺子煮好了,是白菜猪肉馅的,还煮了几个冻饺子——东北人喜欢把饺子冻在外面,想吃的时候直接煮,方便又好吃。林小宝第一次吃冻饺子,吃得很香,嘴角沾着饺子馅。大伯看着孙子,笑着说:“这孩子,跟他爹小时候一样,爱吃饺子。”

吃完晚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逍一家准备回去,爷爷奶奶拉着他们的手,叮嘱道:“开春天气还冷,多穿点衣服。逍儿和沈丫头的事,早点定下来,爷爷等着喝喜酒呢。”林逍和沈歌点点头,沈歌说:“爷爷,奶奶,我下次再来看你们,给你们绣个帕子。”大伯一家送他们到门口,大伯母说:“有空常来,婶子给你们做好吃的。”

送走大伯一家,院子里安静了不少。晓梅累得靠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机里的节目,时不时打个哈欠。王秀兰和林父收拾着碗筷,沈歌则帮着擦桌子。林逍坐在沈歌身边,握着她的手:“累不累?”沈歌摇摇头:“不累,很开心。”她长这么大,第一次过这么热闹的年,有家人,有爱人,还有这么多关心她的人。

林父和王秀兰坐在一旁,看着林逍和沈歌,眼里满是欣慰。王秀兰说:“逍儿,开春暖和了,就把你和沈丫头的事办了吧,找个好日子,请本家的亲戚们来吃顿饭。”林父也点点头:“我看四月初八就不错,是个好日子。”林逍和沈歌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沈歌的脸上满是羞涩的笑容。

晓梅一听,兴奋地坐起来:“太好了!我要当伴娘!我要给嫂子准备礼物!”林逍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知道了,小丫头。”沈歌看着晓梅,心里暖暖的,她已经把这个家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晓梅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

夜深了,晓梅睡着了,林父和王秀兰也回屋休息了。林逍和沈歌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看着天上的星星。雪已经停了,空气格外清新,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以后每年过年,我们都这样好不好?”沈歌靠在林逍怀里,轻声说。林逍紧紧抱着她:“好,以后每一个年,我都陪你过,还有我们的孩子,一起热热闹闹的。”

沈歌点点头,把脸埋在林逍的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心里格外踏实。她想起三个月前,自己还孤零零地躺在雪地里,以为这辈子都要孤单一人。而现在,她有了爱人,有了家人,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她知道,这一切都是林逍给她的,她会好好珍惜这份幸福。

林逍抱着沈歌,看着院子里的红灯笼,心里满是感慨。重生一年多,他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还收获了真挚的爱情,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他想起前世的孤独,再看看现在的团圆,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远处的鞭炮声又响起来了,是辞旧迎新的余韵,也是迎接新生活的序曲。林逍知道,这个春节过后,等待他的将是办婚事的忙碌日子。但他不怕,因为他有家人的支持,有爱人的陪伴,有对未来的憧憬。他紧紧抱着沈歌,心里默默发誓,要让这个家,让身边的亲人都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