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 > 第21章 「深夜」的求助电话,搬来救兵破死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章 「深夜」的求助电话,搬来救兵破死局!

凌晨四点的天空,是一种尚未被日光侵染的、深邃而纯粹的墨蓝色。

史志办的门“咔哒”一声被从里面推开,三个身影带着一身的疲惫和纸张的陈腐气味,鱼贯而出。

走廊里的声控灯应声而亮,惨白的光线将三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呼——”小赵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要将一整晚的憋屈和后半夜的亢奋全都吐出去。他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脸上却挂着一种奇异的、带着报复快感的笑容,“从来没觉得,加通宵班能这么痛快。”

老钱没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摸出烟盒,抖出一根叼在嘴上,却没点燃。他靠着墙,看着苏晨,那眼神复杂得像他刚才整理的那些糊涂账。有欣赏,有惊叹,还有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敬畏。

这个年轻人,像一口深井,你以为看到了底,探头一看,下面却是万丈深渊。

“都回去吧,洗个澡,睡一觉。”苏晨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八点半,单位见。好戏,才刚刚开场。”

他冲两人点了点头,转身走向楼梯。他的背影挺拔而平静,丝毫看不出熬了一整夜的疲态。

小赵和老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从今晚起,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某种攻守同盟,已然悄然缔结。

……

回到自己的单身公寓,苏晨没有立刻倒头就睡。

他冲了个热水澡,水流冲刷着身体的疲惫,却冲不散脑中高速运转的思绪。他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走到窗边,拉开了窗帘。

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整座城市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静谧之中,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那份十几页的《问题报告》静静地躺在他的手机里,像一枚封装好的炸弹。

但这枚炸弹,还缺一个引信。

李伟不是马卫国。马卫国是蠢而贪,而李伟,是毒而滑。他是一条泥鳅,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刻钻进泥里,让你抓不住把柄。

单凭这份报告,想把他一击致命,还不够。

李伟完全可以倒打一耙,说苏晨他们能力低下,故意夸大问题,推卸责任。他甚至可以摆出痛心疾首的姿态,当着检查组的面,“含泪”承认自己“用人失察”。到时候,板子还是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必须引入一个外力。一个足够强大、足够权威、能让李伟这条泥鳅不敢乱钻的外力。

一个能充当“裁判”的角色,在他递上那份报告时,站在旁边,冷冷地看着李伟,让他无法辩驳,无处可逃。

苏晨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名字。

他拿起手机,翻找着通讯录,指尖在一个备注为“林呆子”的名字上停下。

林远,他的大学室友,一个戴着厚厚的眼镜,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做事一板一眼、严谨到近乎刻板的学霸。毕业后,苏晨来了史志办这个清水衙门,而林远,则考进了市里最核心的部门之一——市府办公室,秘书一科。

那里,是全市信息的中枢,是领导决策的参谋部。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只要进了秘书一科的耳朵,就等于直接上了市领导的办公桌。

苏晨看了一眼时间,早上七点半。

他清了清嗓子,酝酿了一下情绪,然后拨通了那个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被接了起来。

“喂?”林远的声音和大学时一模一样,清冷、平稳,不带一丝感情。

“呆子,是我,苏晨。”苏晨的声音,刻意带上了一丝沙哑和浓浓的倦意,仿佛通宵未眠后,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似乎在从记忆里搜索这个名字。“苏晨?有事?”

“那个……不好意思啊,这么早打扰你。”苏晨的语气充满了歉意和一丝难以启齿的尴尬,“想请教你个问题,业务上的,我们这儿……唉,一言难尽,我实在是没辙了。”

他这番姿态放得极低,像一个走投无路、只能求助于朋友的职场菜鸟。

“说。”林远言简意赅。

“是这么个事儿。”苏晨开始了他的表演,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开始出现零星行人的街道,声音里充满了恰到好处的迷茫与焦虑,“我们单位,昨天不是出了点事吗,主任被停职了。然后上面巡查组今天一早就要来检查档案,点名要查扶贫和重大工程史料这两块最要命的。”

他顿了顿,给林远留出消化的时间。

果然,电话那头的林远“嗯”了一声,显然,史志办马卫国被停职的消息,他已经知道了。

“然后我们办公室一个老资格的李哥,昨天下午主动站出来‘主持工作’,把这个紧急任务派给了我,还有另外两个同事。我们仨,从昨天下午一直干到现在,一宿没合眼。”

苏晨的声音更疲惫了,还适时地打了个哈欠,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马主任留下的这些档案,简直就是个烂摊子。数据对不上的,手续不全的,甚至还有关键凭证缺失的……我们光是把这些问题找出来,就整理了上百条。”

“上百条?”电话那头,林远的声音终于有了一丝波动。

“是啊。”苏晨苦笑一声,“现在问题来了。我们这位李哥,昨天给我们的指示是‘抓紧时间干,别耍小聪明’。这话……你说我们是该怎么办?”

他把那个核心的“难题”抛了出去。

“我们要是为了应付检查,自己‘技术处理’一下,把这些问题都抹平了,万一将来查出来,这责任谁担?这可是扶贫档案啊!可要是不处理,就这么把一份全是问题的报告交上去,检查组当场就得炸了,我们单位的脸往哪儿搁?到时候这位李哥会不会说我们办事不力,故意让他难堪?”

苏-晨的语速不快,条理清晰,将一个看似是业务咨询,实则充满了陷阱和委屈的困境,完整地呈现在林远面前。

一个“被停职”的原主任。

一个“新上任”的临时负责人。

一份“人命关天”的扶贫档案。

一堆“上百条”的严重问题。

一句“模棱两可”的领导指示。

几个“通宵加班”的底层小兵。

一场“马上就到”的上级检查。

每一个关键词,都像一根针,精准地刺在一名市府办秘书最敏感的神经上。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苏晨没有催促,他知道,林远那颗严谨的大脑,正在飞速运转,分析着他话里每一个信息的权重和背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许久,林远的声音才再次响起,这一次,他的语气严肃了许多。

“你们的直属领导,就是那个李哥,他知道这些问题的具体情况吗?”

“我们给他发了信息,详细汇报了任务的艰巨性,恳请他‘全过程指导’和‘亲自拍板把关’。”苏晨回答得滴水不漏。

“他怎么回复的?”

“他就回了那句,‘知道了。一些小事,还要反复请示?抓紧时间干,别耍小小聪明!’”苏晨将李伟的原话,一字不差地复述了一遍。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极轻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冷哼。

苏晨知道,鱼儿,上钩了。

对于林远这种程序正义大过天的人来说,李伟的这句回复,简直就是渎职的铁证。在如此重大的问题面前,不明确指示,反而用这种话来推诿责任,性质极其恶劣。

“苏晨,”林远的声音变得非常郑重,“我以我个人的身份,给你一个建议。”

“你说,我听着。”

“第一,停止任何形式的‘技术处理’。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一个字都不要改。第二,将你们发现的所有问题,原原本本地、详细地记录下来,形成正式的书面报告。第三,这份报告,必须在检查组到来之前,亲手交给你们那位李哥,并且,最好有第三方在场,能证明你们已经尽到了汇报义务。”

林远给出的建议,和苏晨的计划,不谋而合。

“最后,”林远补充道,“保护好你们自己。保留好所有的沟通记录,包括那条信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主动去承担不属于你们的责任。”

“我明白了。”苏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声音里充满了“茅塞顿开”的感激,“呆子,太谢谢你了,真的。你这几句话,真是救了我的命。要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这些新人,在单位里真是两眼一抹黑。”

“行了。”林远似乎不太习惯这种感谢,语气又恢复了清冷,“没什么事我先挂了,八点钟有晨会。”

“好好好,你忙你忙。”苏晨连忙说道,“对了,我们那份问题报告,写了十几页,不知道李哥看了会不会嫌我们啰嗦……唉,不管了,按你说的,死马当活马医吧。至少把程序走到位,将来出了事,也知道责任在哪儿。总不能让我们辛辛苦苦通宵加班,最后还要背个天大的黑锅吧。”

他这最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抱怨,却是射向目标的,最后一发子弹。

它精准地将整个事件的核心,从“业务问题”,定性为了“职场倾轧”和“甩锅陷阱”。

“嘟……嘟……”

电话被挂断了。

苏晨放下手机,脸上的疲惫和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冰冷的、运筹帷幄的微笑。

他知道,林远挂断电话后,做的第一件事,绝不是去准备什么晨会。

他会立刻将“史志办档案存在重大隐患,新人被强压通宵整改,临时负责人态度暧昧,有重大失察风险”这个情况,以最简洁、最客观的语言,汇报给他的科长。

而他的科长,在听到“扶贫档案”和“巡查组”这两个词后,也绝不敢有半分怠慢。

一个电话,打给主管史志办的上级单位领导,甚至直接捅到市委总值班室,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不需要林远为他做什么。

他只需要让那双悬在城市上空的“眼睛”,在今天早上,不经意地,往史志办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多看一眼。

这就够了。

苏晨走到床边,躺下,闭上了眼睛。

他需要休息一下,养足精神。

因为他知道,等他八点半再踏进那个办公室时,等待他的,将是一场真正的好戏。而他,不仅是编剧,还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