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 > 第250章 苏晨的“破局方案”,言灵与行动结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0章 苏晨的“破局方案”,言灵与行动结合!

苏晨回到综合一处,办公室里那股混合着窥探、怜悯与幸灾乐祸的黏稠空气,便如潮水般涌来,将他包裹。

他像一艘失去了动力的幽灵船,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漂回自己的工位,然后“砰”的一声,将自己摔在椅子上,趴倒在桌,一动不动。

“啧啧,这下是真废了。”吴宇的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地传遍半个办公室,“以前是天之骄子,现在是霜打的茄子。年轻人啊,就是不懂得敬畏,你看,遭报应了吧。”

他一边说,一边状似无意地踱步到苏晨身后,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苏晨是不是在写检讨或者辞职信。

然而,他只看到苏晨趴着的后脑勺,和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的肩膀。整个一具标准的“挺尸”姿态。

吴宇自觉无趣,撇撇嘴,又踱了回去,继续跟人吹嘘自己对“邪门歪道”的独到见解。

办公室的喧嚣,成了苏晨最好的掩护。

他趴在手臂间,鼻尖萦绕着纸张和墨水的气味,看似沉寂,但他的大脑,却像一台被按下了超频按钮的超级计算机,正以恐怖的速度疯狂运转。

“铁腕”领导给出的,是一道看似无解的难题。

既要解决问题,又不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这在官场上,几乎是一个悖论。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都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引发他们的疯狂反扑。所谓的“平稳”,往往意味着“妥协”与“和稀泥”。

但苏晨知道,领导要的不是和稀泥。

他要的,是一把能精准切除肿瘤,而又不会让病人大出血而死的手术刀。

苏晨的脑海里,一张巨大的、无形的地图缓缓展开。地图的中心,是那个被“暴力”气运笼罩的基层单位,以及那位身上缠绕着“求助咒缚”的老人。

围绕着这个中心,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地方势力、他们的保护伞、不作为的单位领导、被“麻木咒缚”影响的同事、以及持观望态度的上级部门……每一个节点,都代表着一种气运,一种立场,一种阻力。

他要做的,不是用蛮力去冲撞这张网,而是要找到这张网最脆弱的节点,用最巧妙的力道,让它从内部开始崩塌。

他的手指在桌下无意识地敲击着,那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一个完整的方案,在他的意识中逐渐成型,它由两根主轴构成,如同一对相互缠绕的dNA螺旋,彼此支撑,互为表里。

第一根主轴:【法之利剑】。

他要用的不是“情”,而是“法”。那份求助信,感性有余,但力量不足。他要将老百姓的冤屈,转化为一条条清晰的、无法辩驳的、触犯了国家法律的罪证。

土地侵占,对应《土地管理法》;人身威胁,对应《治安管理处罚法》乃至《刑法》;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则指向更深层次的职务犯罪。

他要在方案里,将这些罪名一一罗列,并指出对应的管辖部门。不是模糊的“请上级彻查”,而是精准的“建议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介入调查某某公司的非法经营问题”、“建议市纪委对某某单位负责人xxx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核查”。

这不仅仅是提供线索,更是在施加一种“责任咒缚”。当问题被如此清晰地摆在台面上,并直接指向了具体的职能部门时,任何一个部门的“犹豫”和“推诿”,都将成为他们自身渎职的铁证。

这把“法之利剑”,看似是递给领导,实则是悬在了每一个相关部门的头顶。

第二根主轴:【舆之洪流】。

如果说法律是官方层面的武器,那么舆论,就是引动民间“正气”的洪流。

苏晨深知,单靠自上而下的压力,很容易在盘根错节的地方关系网中被层层化解。必须要有另一股力量,自下而上地冲击,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这股力量,就是民心,就是舆论。

他想到了那位曾在王振华事件中帮过他的老记者。那是一位身上带着“仗义执言”气运的媒体人。

他要在方案里,详细规划一场“舆论战”。

第一步,不是直接曝光黑恶势力,那太直接,容易被定性为“攻击地方政府”而被强力压制。他要选择一个更巧妙的切入点——民生。

报道的主题,可以是《被遗忘的角落:xx镇老年群体的生活困境调查》。文章不提任何黑恶势力,只用最朴素、最真实的笔触,去描写那些老人的生活,他们的期盼,他们的无助,以及他们的问题常年得不到解决的现状。

这篇报道,要嵌入一道精心构建的“共情言灵”。让每一个看到报道的读者,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父母的影子,看到自己家乡的影子,从而引发最广泛的社会同情。

当舆论开始发酵,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那个“被遗忘的角落”时,再由老记者抛出第二篇“追问式”报道:《谁该为他们的困境负责?》。

层层递进,步步为营。

舆论的洪流一旦形成,将汇聚成一股磅礴的“民怨”与“民意”气运。这股气运,将成为“铁腕”领导手中最锋利的武器,足以冲破任何地方保护伞的“阻挠咒缚”。

两根主轴之外,还有最关键的“预案”。

苏晨的笔尖在纸上飞速划过,他设想了无数种可能。

如果地方势力对老百姓进行打击报复怎么办?——预案:在舆论造势前,秘密联合信得过的公安力量,提前对关键受害人进行保护性监视。

如果地方试图压制舆论,进行删帖公关怎么办?——预案: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主流媒体,同时联系多个粉丝量巨大的自媒体大V,准备好多份不同角度的稿件,一旦发现压制迹象,立刻全网分发,形成“真相扩散”的矩阵效应。

如果单位领导对自己进行报复怎么办?——苏晨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反而是他最不担心的。他现在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就是最好的保护色。任何对他的打压,在“铁腕”领导看来,都只会坐实他报告中“领导不作为、打击报复”的说法。

一个下午的时间,苏晨水米未进,甚至没离开过座位。

当他终于停下笔时,窗外的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办公室里的人早已走光,只剩下他头顶一盏孤灯。

一份长达二十页的《关于解决xx镇基层治理困境及维稳风险的综合性方案》,静静地躺在他的桌面上。

这份方案,结构缜密,逻辑闭环,从法律条文到舆论引导,从行动步骤到风险管控,每一个细节都堪称完美。

它不再是一封求助信,而是一份详尽的、冷酷的、充满杀伐之气的作战计划。

苏晨甚至在方案的结尾,用言灵的力量,悄然注入了一道“正义执行”的咒缚。任何看到这份方案,并手握权力的人,都会在潜意识里被这股“正义”的气运所感染,产生一种“若不作为,则有愧于心”的紧迫感。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极致的脑力消耗让他感到一阵眩晕,但他眼中的光芒,却前所未有的明亮。

他将方案小心地装进一个牛皮纸袋里,没有立刻离开。

他在等。

等一个最合适的递交时机。

……

与此同时,市委副秘书长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铁腕”领导独自一人坐在办公桌后,手中拿着的,不是今天的文件,而是一份已经泛黄的、从档案室最深处调出来的旧档案。

档案的封面上,写着一行字:【关于对苏建国同志匿名举报信的调查记录】。

时间,是二十三年前。

领导的秘书小张,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他下午去档案室调取这份档案时,负责的管理员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他知道,这份档案,牵扯着一段市府办尘封已久的往事。

“铁腕”领导翻阅得很慢,很仔细。

许久,他才合上档案,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小张看到,领导的脸上,露出了一种极其复杂的、混杂着惋-惜、愤怒与一丝……兴奋的神情。

“小张。”领导忽然开口。

“在,领导。”

“你觉得,这个苏晨,和他父亲,像吗?”

小张愣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领导却没有等他回答,而是自言自语般地说道:“一样的天真,一样的理想主义,一样的……不知死活。”

他顿了顿,睁开眼,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

“也一样的,是一把好刀。”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市委督查室主任的号码。

“老刘,你现在来我办公室一趟。对,立刻。”

电话挂断,领导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时间已经指向晚上九点。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二十三年前,苏建国递上那份报告后,没过多久,便身败名裂,黯然离场。那把刺向黑暗的刀,被硬生生折断了。

二十三年后,他的儿子,用一种几乎一模一样的方式,将另一把刀,递到了自己的面前。

历史,竟以如此吊诡的方式,形成了一个轮回。

“苏建国啊苏建国,”领导低声喃喃,“你到底,是给我留下了一个天才,还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就在这时,他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小张打开门,门外站着的,竟然是去而复返的苏晨。

他依旧是那副脸色苍白、精神不济的样子,手里,却捧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