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 > 第39章 无声的守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工会牵线带来的食堂订单,如同在“林记”周围筑起了一道缓冲堤坝,暂时抵御了政策风浪的冲击。仓库的运转日趋平稳,每日清晨,食堂采购员蹬着三轮准时出现,清点、装货、付款,流程简洁顺畅。

这份稳定收入让晓燕紧绷的神经得以稍弛,甚至有了微薄结余。她给沉默肯干的马桂芳略微加了工钱,女人眼中闪过的感激让她欣慰;给跑前跑后的娟子包了个小红包;甚至下决心买了一小桶质量好些的油漆,打算将那扇饱经风霜的仓库木门粉刷一新。

生活仿佛终于眷顾了她,展现出一条可以踏实前行的路径。

然而,长期积压的疲惫、精神的高度紧张与饮食的极度不规律,如同暗涌,在一个暴雨滂沂的深夜,骤然冲破了堤防。

那晚,为赶制食堂临时加订的一批菜团子,晓燕忙到极晚。窗外电闪雷鸣,雨幕如瀑。送走最后一批货,她只觉得浑身骨架像被抽走,胃里那熟悉的、拧绞般的疼痛再次袭来,比以往更甚。

她只当是寻常劳累,强撑着喝了几口早已凉透的白水,锁好仓库门,便一头扎进密集的雨帘,踉跄着跑回不远处的出租屋。

夜半,疼痛非但未减,反而变本加厉,如同有只无形的手在她腹内狠狠攥紧、扭转,冷汗瞬间濡湿了单薄的衣衫。她蜷缩在冰冷的木板床上,牙关紧咬,试图凭借意志力硬扛过去。

可痛楚愈发尖锐,伴随阵阵恶心与眩晕。她挣扎着想撑起身子找水,眼前却猛地一黑,整个人不受控制地从床上重重栽下,额头狠狠撞上桌角。剧烈的撞击和翻江倒海的晕眩瞬间抽空了她所有气力,瘫软在冰冷的地面上,意识如同风中残烛,摇曳欲熄。

死亡的阴影带着彻骨的寒意,倏然笼罩下来。在意识沉入无边黑暗的前一刻,她仿佛瞥见了母亲那张温柔而哀戚的面容……

…… …

意识回归时,首先闯入感官的是浓烈的消毒水气味。视野里是晃动模糊的白色天花板,以及一张写满焦灼的脸——是王主任。

“醒了!医生!她醒了!”王主任带着哭音喊道,粗糙的手紧紧攥住她冰凉的手指。

晓燕艰难地转动眼球,看清自己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手背上插着输液的针管。胃部的剧痛已转为沉闷的钝痛,浑身虚软得像一团棉花。

“你这孩子!真要吓死人了!”王主任眼圈泛红,声音哽咽,“要不是陈默那孩子心细……你怎么这么傻,病了硬扛着不说!”

陈默?

晓燕茫然地将视线投向病房门口。陈默正背对着病房站立,湿透的工装紧贴着他宽阔的脊背,头发还在滴水,正低声与医生交谈。

医生走过来检查一番,松了口气:“急性胃溃疡引发出血,伴有轻微脑震荡。送来得非常及时,再晚一些后果不堪设想。接下来需要住院观察几天,切记,今后饮食和作息必须规律,绝不能再过度劳累。”

急性胃溃疡……出血……脑震荡……

迟来的恐惧感如同冰水,缓缓浸透四肢百骸。

王主任絮絮地讲述起经过。原来是陈默下夜班路过她租住的小院,发现她屋内亮着灯却久叩不应,侧耳细听似乎有微弱异响,心觉不妥,这才冒雨找来房东,强行破开门,发现了已昏迷在地的她,当即背起她,一路冒雨疾行送到了厂职工医院……

晓燕静静听着,目光不由自主地焦着在门口那个沉默的背影上。又是他……总是在她最狼狈、最危急的关头,如同沉默的磐石般出现。

护士进来换药,打断了王主任的话。陈默也转过身,走进病房。他脸上带着倦色,眼神却依旧沉静,见晓燕醒来,几不可察地颔首示意。

“谢谢……陈默哥……”晓燕声音虚弱沙哑,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这苍白的三个字。

“人没事就好。”他的声音低沉平稳,“医生的话,务必记牢。”

王主任又叮嘱几句,便匆匆出去办理手续、购置用品。病房内一时只剩下他们二人,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微妙的静谧。

晓燕注意到,陈默垂在身侧的左手手背上,有一道新鲜的划伤,血珠正缓缓渗出。

“你的手……”她轻声问。

陈默低头瞥了一眼,不在意地动了动手指:“不妨事。背你出来时,可能被门框上的铁皮刮到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却让晓燕心头猛地一揪。她几乎能想象出那个暴雨如注的深夜,他是如何急切地撞开门,如何费力地将昏迷的她背起,在泥泞湿滑的巷道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

泪水毫无征兆地涌上眼眶,视线迅速模糊。不是因疼痛,也非委屈,而是一种混杂着厚重感激、劫后余生的悸动,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情愫,重重撞击着她的心扉。

她慌忙侧过头,不愿让他看见自己失态的模样。

陈默静立片刻,似乎有些无措。随后,他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样东西,轻轻放在床头柜上。

“这个,掉在你屋里了。”他的声音依旧平淡,“替你收着了。”说完,便转身离开了病房,“我去看看王主任那边需不需要帮忙。”

晓燕转回头,目光落在床头柜上。那里静静躺着的,竟是母亲留给她的、用油纸仔细包裹的食谱!而食谱旁边,还有一个用洗得发白的干净手帕细心包起的小小物件。

她颤抖着手拿起,小心翼翼地展开手帕。

里面包裹着的,是母亲那枚小小的、珍珠已微微泛黄的银戒指。这是母亲压箱底的嫁妆,临终前偷偷塞给她,叮嘱她无论如何也要留住的念想。她一直贴身珍藏,缝在内衣暗袋里,即便在最困顿的时刻,也从未动过变卖的念头。

想必是昨夜昏迷前挣扎时,暗袋松脱,戒指掉了出来。

陈默不仅救了她的命,还如此细心地替她保管好了这两样视若生命的珍宝……

泪水再次无声滑落,她将冰凉的戒指和带着体温的食谱紧紧按在心口,仿佛能从这冷与热的交织中,汲取到支撑下去的力量与慰藉。

住院的几日,探望者络绎不绝。

王主任几乎日日守在一旁,变着花样带来温软的米粥和汤水,嘴里不住数落她不懂爱惜身体,眼底却满是藏不住的心疼。

赵大军领着几个兄弟咋咋呼呼地来了,拎来好些青涩的水果,把胸脯拍得山响,保证“林记”有他们照看,绝不会出岔子,让她安心静养。

郑工推着眼镜前来,严谨地分析了胃溃疡的病理机制与调养要点,并再次郑重建议她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以系统性降低劳动强度。

娟子拉着马桂芳一同出现,小姑娘哭肿了双眼,马桂芳则默默地为她擦拭手臂,削好苹果,眼神里交织着忧虑与庆幸。

连工会李主席也派人送来了慰问品和一篮新鲜的鸡蛋。

这些真挚的关怀暖流般包裹着她。然而,她的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雨夜中坚实的身影,和他那份沉默却厚重的守护。

他再未单独前来探视,但晓燕从王主任口中得知,他曾私下找主治医生详细询问她的病情与后续调养禁忌,还托王主任转交给她一本崭新的《饮食营养与健康手册》。

出院那日,天色澄澈。王主任和娟子早早来接。行至医院门口,却意外看见陈默推着那辆二八自行车,静立在晨曦微光中。

“顺路。”他依旧是那句简洁的解释,语气听不出波澜。

晓燕没有推辞。她侧身坐上自行车的后架,双手小心地扶着冰凉的金属座垫。他的背影在眼前,隔绝了清晨的凉风,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安稳。

一路沉默,却有种无声的暖意,在两人之间的微小距离里静静流淌。

回到仓库,只见一切都被收拾得井井有条,灶台锃亮,物具归位,连那桶未及使用的油漆,也已将木门粉刷一新,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晓燕站在门前,望着这片熟悉的景象,恍如隔世。

经历这一场生死边缘的挣扎,许多执念悄然松动。健康、生命、以及那些真心待她的人,其重量远非账本上的数字或规模的扩张所能比拟。

她轻轻摩挲着口袋里那枚微凉的戒指,心底一片澄澈。

她决定,放缓步伐。不再汲汲营营于追逐利润与规模,而是更用心地对待手中的食物,更珍视自己的身体,以及身边这些温暖的存在。

“林记”的味道,不应掺杂血泪与苛待。它理应如母亲所愿,是温暖的、健康的、能滋养身心的。

就像母亲信中所嘱——“好好吃饭”。

傍晚,她第一次没有急于准备次日原料,只是用小火慢熬了一锅金黄的小米粥,就着马桂芳腌制的清脆小菜,坐在渐渐沉静的仓库里,安安稳稳地、细嚼慢咽地,吃了一顿踏实的晚饭。

暖粥入腹,暖意亦悄然盈满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