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九九八年的日历终于翻到了最后几页。街头的音像店里,王菲的《相约九八》和那英的《征服》还在循环播放,但空气中已然弥漫起越来越浓的年味。百货公司的橱窗贴上了大红的福字,悬挂起喜庆的灯笼,各个品牌的促销大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林记·年味记忆”主题活动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方芸找同学设计的包装稿出来了,传统年画风格的“连年有鱼”、“福娃抱鲤”图案,印在硬挺的红色卡纸上,既喜庆又显档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李工和沈静合作的“流金岁月”蛋黄流沙酥,经过反复调试,口感和稳定性都达到了最佳状态,李工甚至难得地夸了沈静一句:“你这数据,有时候还挺管用。”

最大的挑战在于百货公司柜台旁的现场展示。经过王胖子多次沟通和周旋,商场管理层终于勉强同意,在客流相对平缓的工作日下午,给“林记”划出一小块区域进行试点,但要求绝对不能影响通行和卫生。

展示台布置好的第一天,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李工穿上干净的白色工作服,戴着厨师帽,现场揉面、包馅、烘烤(使用小型的电烤炉)。那行云流水的动作,对面团恰到好处的拿捏,以及点心在烤炉中逐渐变得金黄酥脆的过程,本身就成了一场充满魅力的表演。许多带着孩子的家长、还有些年长的顾客,都围拢过来,看得津津有味。

“老师傅,您这手艺可真地道!”一位大爷赞叹道。

“这就是老底子的做法啊,现在难得见到了。”一位大妈感慨。

沈静则在一旁,负责将刚出炉的点心切成小块,盛在纸托里请顾客品尝。她还会适时地介绍一些点心的制作工艺和“林记”坚持选用优质原料的理念。她的讲解清晰、有条理,弥补了李工只擅长做不擅长说的短板。两人一静一动,一传统一现代,竟意外地形成了一种互补的默契。

现场展示和品尝活动,配合精美的主题包装,效果立竿见影。“林记”柜台的客流和销量明显回升。尤其是“流金岁月”酥和几款经典年货礼盒,甚至出现了断货的情况。这让对面“麦香坊”柜台那些穿着统一制服、卖力吆喝“买就送”的促销员,脸色有些难看。

然而,就在晓燕稍微松了口气的时候,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找上门来。

这天下午,两位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来到了“林记”的办公室。为首的是市轻工业局的科长,姓张,另一位是他的办事员。

“林董事长,你好你好。”张科长热情地握手,开门见山,“我们这次来,是受市里委托,为一件大事来考察调研。”

原来,为了提振消费市场,促进本地名优特产品发展,市政府计划在春节期间,组织一场大规模的“迎新春·名优商品展销会”,地点就设在刚落成不久的市体育中心。市领导对这次展销会非常重视,希望能筛选出一批真正能代表本市形象、质量过硬、有特色的企业参展。

“你们‘林记’这几年发展很快,口碑也很好,尤其是在坚守传统技艺这方面,很有代表性。”张科长说着,拿起桌上的一块“流金岁月”酥看了看,“所以我们想初步了解一下情况,看看你们有没有意向,以及有没有实力参与这次展销会。”

晓燕的心跳骤然加速。这可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面向的是全市,甚至可能吸引周边地区的消费者,影响力远非一个百货公司的柜台可比。如果能入选,对提升“林记”的品牌形象将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她立刻打起精神,详细介绍了“林记”的发展历程、产品特色和质量控制体系,并带着两位干部参观了生产车间和研发部。看到整洁的车间、老师傅们娴熟的手艺,以及沈静那个虽然简陋但初具雏形的“标准化实验室”,张科长频频点头。

参观结束时,张科长表态:“嗯,不错,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尤其是你们这种传统加创新的思路,很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这样,你们准备一份详细的参展方案和产品介绍,下周送到局里来,参加一下初步的遴选答辩。”

送走两位干部,晓燕激动之余,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参展方案倒不难,方芸和王胖子就能搞定。但问题是,规模!如果入选,展销会持续将近十天,需要的产品数量将是惊人的。以“林记”现有的生产能力,即使开足马力,也很难保证供应,更何况还要兼顾正常的市场渠道。

扩大生产,迫在眉睫。这意味着需要临时招募更多的熟练工人,可能需要增加班次,甚至要考虑租赁临时场地。这一切,都需要钱,需要周密的计划,也存在不小的风险。万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展销会效果不如预期,或者生产环节出现任何纰漏,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晚上,晓燕再次拨通了顾知行的电话。不知从何时起,遇到重大抉择时,听听他的意见,似乎成了一种习惯。

电话里,晓燕详细说了展销会的事情和自己的顾虑。

顾知行认真听完,沉思片刻,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种集中曝光的效果,往往是广告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对‘林记’这样注重品牌内涵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他话锋一转:“不过,你的担心也很现实。产能是硬约束。我建议你做一个详细的预算和风险评估。可以考虑几种方案:一是挖掘现有潜力,比如合理加班,支付额外的加班费;二是寻找可靠的、符合卫生标准的外协加工点,将部分非核心或初加工环节分包出去;三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短期租赁小型设备或场地,专项用于展销会订单。”

他还提醒道:“另外,展销会本身也是一个秀场。除了产品,你们的展位设计、人员形象、现场互动(比如可以把李师傅的现场展示搬到展销会),都要精心策划,要体现出‘林记’的特色和档次。这和你在百货公司的做法一脉相承,只是规模更大,要求更高。”

顾知行条分缕析的建议,像一盏明灯,驱散了晓燕心头的迷雾。她心里渐渐有了底。

“我明白了,顾教授。谢谢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别客气。如果需要,我认识一个做会展策划的朋友,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展位设计方面的建议。”

“那太好了!”晓燕由衷地感激。

放下电话,晓燕立刻召集了所有中层干部开会。她传达了展销会的消息,并将顾知行的建议转化成了具体的行动指令:王胖子负责与轻工局对接,准备答辩材料;方芸牵头策划展位设计和现场活动方案;李工和沈静负责评估产能极限和制定临时增产方案,包括研究外协的可能性;财务则迅速做出预算……

会议结束,已是深夜。员工们都下班了,办公楼里静悄悄的。晓燕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铺开着初步的增产计划和预算报表。数字不小,风险存在,但一想到那个可以让“林记”走向更广阔舞台的机会,她的内心就充满了斗志。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一行字:“迎新春展销会——‘林记’的关键一战。”

窗外,不知谁家提前燃放了烟花,一簇绚烂的光点在夜空中炸开,虽然短暂,却照亮了漆黑的夜幕。晓燕望着那转瞬即逝的璀璨,仿佛看到了“林记”和自己正在面临的、一场必须全力以赴的战役。年关的硝烟,已经从柜台蔓延到了更大的战场。但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唯有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