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 > 第151章 羊城奇遇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何世礼先生的出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晓燕生活中的浓重阴霾。经过短暂而激烈的商量,并在于得水、韩奶奶等人的支持下,晓燕和陈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广州!为了陈默的腿,也为了那个看似遥不可及却充满诱惑的合作机会。

手续办得出奇顺利,何先生那边显然使了力。临行前,晓燕将鱼塘和蜂箱托付给于得水照看,点心铺子暂时由娟子撑着,接些小订单维持。带着东拼西凑的路费和何先生预付的一小笔“技术咨询费”,晓燕用轮椅推着陈默,踏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火车“况且况且”地行驶了几天几夜,窗外的景色从熟悉的北方平原逐渐变成了陌生的南方水乡。陈默大部分时间沉默地看着窗外,眼神复杂,既有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也有对未来的隐隐期待。晓燕则像只初次离巢的鸟儿,既兴奋又紧张,不停地问列车员还有多久到,惹得对面座位一个干部模样的阿姨直笑:“小妹,莫急嘛,广州好靓的,包你中意!”

终于,火车缓缓驶入广州站。一股湿热的风混着陌生的人声、汽笛声扑面而来,让晓燕瞬间有些眩晕。站台上人山人海,穿着打扮也比县城时髦得多,不少年轻姑娘穿着鲜艳的连衣裙,小伙子穿着花衬衫、喇叭裤,看得晓燕眼花缭乱。

按照何先生秘书给的地址,他们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一路颠簸来到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整洁的招待所。招待所的服务员是个烫着卷发的年轻姑娘,说着一口叽里呱啦的粤语,晓燕一个字也听不懂,只能连比划带猜,急得满头汗。最后还是陈默,凭着以前跑车时零星学过的几句“唔该”(谢谢)、“几多钱”(多少钱),勉强完成了登记。

房间狭小闷热,只有一台吱呀作响的吊扇。晓燕安顿好陈默,赶紧打开窗户,一股更热的风涌进来,还夹杂着楼下大排档炒菜的油烟味和听不懂的吆喝声。

“默哥,这广州…也太热闹了。”晓燕擦着汗,有点无所适从。

陈默倒是很镇定:“既来之,则安之。”

第二天,按照约定,何先生的秘书开车来接他们去拜访那位骨科专家。专家姓梁,在一家很大的医院工作,头发花白,态度却很和蔼。他仔细检查了陈默的伤腿,又看了带来的x光片,用带着浓重粤语口音的普通话说:“情况系复杂滴,但唔系冇得医。要再做一次手术,清理干净,固定好,加上系统康复,有七成把握可以恢复正常行走,跛脚嘅程度可以减到最轻。”

七成把握!晓燕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连向梁教授道谢。陈默虽然没说话,但紧握的拳头也微微松开了。

手术安排在三天后。趁着这个空档,何先生邀请晓燕去他暂时设在广州的办公室详谈。办公室在一栋气派的写字楼里,铺着地毯,开着冷气(晓燕第一次见识到“空调”,进去时被冻得一哆嗦),窗明几净,和家属院完全是两个世界。

何先生这次更加直接,拿出了一份详细的合作计划书。核心内容是:由省食品工业公司出资,在广州成立一个“传统风味食品研发室”,由晓燕担任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和品质监控,同时培养学徒。产品主打香港和东南亚市场,晓燕可以技术入股,享受分红。

“林女士,广州系改革开放前沿,信息灵通,设备先进,对你嘅发展更有好处。”何先生诚恳地说,“你可以把家人接过来,公司可以提供宿舍。陈先生治病也方便。”

条件优厚得让人难以置信。晓燕看着计划书上那个“技术负责人”的头衔和可观的分红比例,心跳加速。但她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认真地说:“何先生,谢谢您的看重。但我得等默哥手术做完,看他恢复的情况,才能给您答复。而且,我还想看看研发室的环境。”

何先生赞赏地点点头:“应该的。林女士系个有原则、重情义的人,我更放心同你合作。”

从写字楼出来,广州的喧嚣再次将晓燕包围。她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看着两旁高耸的楼房、琳琅满目的商店、穿着时髦的行人,感觉自己像一滴水汇入了大海,渺小又新奇。

她路过一家烧腊店,玻璃窗里挂着油光锃亮的烤鹅,香气扑鼻;路过一家凉茶铺,看到有人仰头喝着黑乎乎的液体,苦得龇牙咧嘴;还看到一家店里在放录像,一群人围着看,里面的人打得噼里啪啦,好像是武打片(后来她才知道那叫“港产片”)……

晓燕给陈默买了一份清淡的粥品带回招待所,兴奋地跟他描述着外面的见闻:“默哥,广州人吃鹅!那么肥!还喝一种叫凉茶的东西,比药还苦!还有啊,街上好多人都戴蛤蟆镜(墨镜),穿得花里胡哨的……”

陈默听着她叽叽喳喳的描述,嘴角难得地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意。虽然环境陌生,身体不便,但看到晓燕眼中重新燃起的光彩,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晚上,晓燕在招待所公共洗漱间洗衣服,遇到一个同样来自外地、给儿子治病的东北大姐。大姐性格爽朗,一听晓燕的口音就热情地攀谈起来。听说他们是来治腿的,大姐操着大碴子味儿的普通话说:“大妹子,别上火!广州这旮沓大夫老厉害了!我儿子那腿,在老家都说不行了,到这嘎哒,愣是给治好了七八成!就是这天气忒热,跟蒸笼似的,俺这东北人可真受不了!”

晓燕被大姐的乐观感染了,两人一边洗衣服一边聊,笑声在狭小的洗漱间里回荡。回到房间,晓燕对陈默说:“默哥,我觉得广州也挺好的,热心肠的人多。”

陈默看着她被汗水浸湿的鬓角和新奇发亮的眼睛,轻声说:“嗯,你喜欢就好。”

三天后,陈默被推进了手术室。晓燕在门外焦急地等待了数小时,当梁教授出来说“手术很成功”时,她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