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月悄然而至,空气里开始浮动着初夏的燥热。车间里,那几台经过董师傅巧手和苏教授理论指导改造的简易辅助工具,已经投入了试用阶段。给压面机加装的省力杠杆,效果立竿见影,连李师傅都难得地没有挑刺,只是瓮声瓮气地说了句:“这玩意儿,还算有点用。”沈静则忙着根据新工具的使用情况,修订相应的操作规范和质检卡点,一切都朝着更有序、更高效的方向缓慢而坚定地推进着。

一个周六的下午,厂里比平日安静。晓燕想着趁周末整理一下办公室角落里那几个积满灰尘的旧文件柜。那是陈默还在时就用的柜子,里面塞满了早期的账本、票据、供货商名片,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件。

灰尘在从窗户斜射进来的光柱中飞舞。晓燕挽起袖子,开始逐一清理。大部分都是些无用的废纸,她小心地将可能有用的资料分拣出来。当她拉开最底层一个卡得很死的抽屉时,费了些力气。里面堆放着一些更陈旧的笔记本和牛皮纸袋。

她拿起一个鼓鼓囊囊的纸袋,解开缠绕的棉线,将里面的东西倒在干净的桌面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已经泛黄、边角卷曲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对年轻的男女,穿着七八十年代常见的、带着补丁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裤,背景是斑驳的厂区围墙。男人笑得有些腼腆,女人依偎在他身边,眼神明亮,嘴角上扬。那是她的父母,在她还很小的时候拍的。晓燕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指尖抚过照片上父母年轻的脸庞,眼眶微微发热。记忆里,父母总是为生活奔波劳累,很少有这样轻松的笑容。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翻看。下面是一叠厚厚的、用圆珠笔和铅笔仔细绘制的点心草图,旁边密密麻麻地标注着配料比例、火候要点,笔迹是陈默的。那是他们刚决定要开个小作坊时,他熬夜画出来的,每一笔都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几张是“林记”最早那个小摊位的照片,用傻瓜相机拍的,画面模糊,却能清晰地看到她和陈默忙碌的身影,以及摊前排队的人群。

最后,是一个用红丝线仔细系好的小布包。她解开,里面是一对成色普通的银戒指,和一张折叠的信纸。戒指是她和陈默当年唯一的“定情信物”,因为经济拮据,连一场像样的婚礼都没办。她颤抖着打开那张信纸,是陈默的字迹,日期是他去世前不到一个月。

“燕子,”信的开头这样写道,“今天看到你又为新品研发熬到深夜,心里既心疼又骄傲。‘林记’就像我们的孩子,看着它一点点长大,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我知道你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怕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已经做得非常非常好了。记住,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快快乐乐的。我希望你永远都是那个在灶台前,因为做出好吃点心而眼睛发亮的姑娘。其他的,都不重要……”

信不长,字迹甚至有些潦草,像是匆忙间写下的。晓燕的视线彻底模糊了,滚烫的泪水毫无征兆地涌出,滴落在泛黄的信纸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她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坚强,可以平静地面对过去。可当这些承载着太多爱与回忆的实物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时,那份被刻意压抑的思念和悲伤,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将她淹没。

她伏在桌面上,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压抑的哭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低回。为早逝的父母,为离去的爱人,也为那个曾经充满希望、却戛然而止的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情绪的浪潮才缓缓退去。她抬起泪痕斑驳的脸,小心翼翼地将照片、草图、戒指和那封珍贵的信重新包好,紧紧捂在胸口。泪水洗过的眼睛,反而显得格外清澈。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院子里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樟树,阳光透过叶片,洒下细碎的光斑。

陈默希望她快乐。父母若在天有灵,也必定希望看到她好好生活,而不是沉溺于悲伤。

她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擦干眼泪,心中那份因触及回忆而带来的尖锐痛楚,渐渐转化为一种更深沉、更坚定的力量。她要将父母给予的生命和爱,将陈默未曾完成的梦想,好好地延续下去。

她拿起电话,拨通了顾知行的号码。电话接通后,她沉默了几秒,才轻声开口,声音还带着一丝哭过的沙哑:“知行,你晚上有空吗?我……我想去看看江边。”

电话那头的顾知行似乎察觉到了她情绪的不对,没有多问,只是温和而迅速地回答:“有空。你在厂里吗?我过去接你。”

傍晚,江风比上次来时更温暖了一些。两人依旧沿着堤岸慢慢走着。晓燕没有说话,顾知行也没有催促,只是安静地陪在她身边,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走了一段,晓燕停了下来,望着被晚霞染成瑰丽紫色的江面,轻声说:“我今天……整理旧东西,看到了我爸妈的照片,还有……陈默以前写的东西。”

顾知行侧头看着她,目光沉静,带着理解和包容。

“心里很难受,”晓燕继续说,声音很轻,像是对他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好像又把结痂的伤口撕开了一次。但是……哭过之后,又觉得好像轻松了一点。好像……他们一直都在,用另一种方式陪着我。”

“记忆不会消失,爱也是。”顾知行的声音低沉而肯定,“他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塑造了今天的你。怀念他们,并不妨碍你走向新的生活。”

晓燕转过头,看向他。夕阳的余晖在他眼中映出温暖的光点。“谢谢你,知行。”她说,“谢谢你……愿意听我说这些。”

“任何时候,”他看着她,眼神专注而真诚,“只要你需要。”

那一刻,晓燕清晰地感觉到,内心深处某个冰冻的角落,正在悄然融化。对过去的释然,与对眼前这个人的信任和依赖,像两股暖流,交汇在一起,给予她前所未有的勇气。

回去的路上,华灯初上。经过一个热闹的街口,看到有卖茉莉花手串的老奶奶,洁白的花苞用细线串着,香气清幽。顾知行停下车,买了两串,将其中一串递给她。

“戴着吧,闻着心情会好些。”

晓燕接过那串小小的、带着他指尖温度的茉莉花,戴在手腕上。清冽的香气萦绕在鼻尖,驱散了心头最后一丝阴霾。

她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街道,看着手腕上这串生机勃勃的洁白花朵,又摸了摸口袋里那个装着旧照片和信的小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