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 > 第28章 无声的守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历翻过八月,正式迈入九月。秋意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由浅及深,渐渐渲染开来。天空变得高远湛蓝,云絮舒卷自如,阳光失去了夏日的霸道,变得明亮而温和,照在皮肤上,只余一片暖融融的惬意。厂区里那几棵老桂花树,终于到了盛放的时节,细碎的金黄色小花簇拥在墨绿的叶间,香气不再是之前的若有若无,而是汇成了一股浓郁而甜润的流,弥漫在“林记”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微风,甚至能飘进忙碌的车间,混入点心的香甜气息里,构成一种独属于这个季节的、令人心安的嗅觉记忆。

顾知行带回的那些资料,被晓燕视若珍宝。她没有急于求成地一股脑灌输给所有人,而是利用工作间隙,一份份、一页页地仔细研读。那些关于品牌故事构建、精细化质量管理、差异化市场竞争的南方经验,像一扇扇新开的窗户,让她看到了“林记”未来更多可能的样貌。她开始在内部小范围内,结合“林记”的实际情况,与沈静、方芸甚至李师傅,探讨一些细微调整的可能性。比如,在点心包装上,是否可以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加入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元素?在推向省城市场时,是否可以尝试小份量、精品化的礼盒,主打“手工”与“情怀”?

讨论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时有争论,但氛围是开放而积极的。晓燕能感觉到,一股求新求变、不甘人后的精气神,正在厂子里悄然滋生。而这股精气神的源头,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顾知行那座无声架起的、连接内外的桥梁。

这天上午,晓燕正在办公室里对照着南方带回来的质量管理流程图,修订沈静起草的检验室操作规程初稿,王胖子敲门进来,脸色不像平日那般松快,带着几分欲言又止。

“晓燕姐,”他搓了搓手,压低声音,“刚听到个消息,心里有点不踏实。”

“怎么了?”晓燕放下笔,示意他坐下说。

“就那个‘市着名商标’评选的事儿,”王胖子皱着眉头,“我那个在轻工局开车的远房表侄,昨天跟我喝酒,透了个口风,说‘麦香坊’那边,活动得挺厉害,好像……好像还找了上面的人打了招呼。”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他还说,看到‘麦香坊’新请的那个副厂长,前几天提着东西,进了评选小组一个关键人物家的门……”

晓燕的心微微往下一沉。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知道“麦香坊”不会坐以待毙,但听到对方如此不遗余力地钻营,甚至可能动用不正当手段,心里还是涌起一股愤懑和无力感。“林记”踏踏实实做产品,一步步恢复元气,难道就抵不过这些台面下的动作?

她沉默着,没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那份操作规程,纸张边缘起了细微的褶皱。

王胖子看着她凝重的脸色,叹了口气:“晓燕姐,咱们……是不是也得想想办法?总不能干等着吧?这称号要是真被他们抢了先,对咱们太不利了。”

晓燕何尝不知道其中利害?这不仅是荣誉,更关系到后续的贷款优惠、政策扶持,甚至是进军更广阔市场的敲门砖。她闭上眼,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去学“麦香坊”那样提着礼物登门?她做不出来,也觉得恶心。可若什么都不做,又似乎是在坐视机会流失,辜负全厂上的期待。

一种熟悉的、独自面对风雨的压力,再次攫住了她。

下午,顾知行过来送他整理好的、关于几家南方食品企业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的案例分析。他敏锐地察觉到晓燕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隐忧,和那份被捏得有些变形的操作规程。

“遇到难题了?”他将资料轻轻放在桌上,语气平和地问。

晓燕没有隐瞒,将王胖子听来的消息和自己的两难处境简单说了。她语气尽量平静,但紧抿的嘴角和眼底的挣扎,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顾知行安静地听完,没有立刻发表意见。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在桂花树下小憩的工人,沉默了片刻。窗外浓郁的桂花香,一阵阵随风涌入。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转过身,目光沉静地看向晓燕,重复了之前说过的话,但语境已全然不同,“市场竞争,有时候比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

他走回桌前,手指在那摞他带来的案例分析上点了点:“这里面,也有一家企业,当年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他们的选择是,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与竞争对手的缠斗上,而是更加专注于修炼内功,将产品的独特性和品质做到极致,同时,将他们坚守传统工艺、诚信经营的故事,通过各种渠道,真诚地讲给消费者和相关部门听。最后,他们凭借过硬的口碑和实实在在的社会贡献,赢得了该有的认可。”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有些路,看起来慢,但走得稳,根基扎得深。有些捷径,走起来快,但脚下是空的,容易摔跤。”他顿了顿,看着晓燕的眼睛,语气格外郑重,“‘林记’的根,是手艺,是良心,是像东山乡赵满囤那样的供货商和吃了十几年‘林记’点心的老街坊们的信任。这些东西,比任何称号都更有分量。”

他没有说一句教她如何去“活动”,也没有空泛地安慰,而是用另一个企业的真实案例,为她指明了另一条看似迂回、却无比坚实的路径。他相信她听得懂,也相信“林记”值得这样的路。

晓燕怔怔地看着他,心中的愤懑和无力,在他沉静的目光和清晰的话语中,奇异地开始消融。是啊,她为什么要被“麦香坊”的举动牵着鼻子走?为什么要陷入他们设定的、并不光彩的竞争规则里去?“林记”的价值,从来就不应该由那些台面下的动作来定义。

她低头,看着自己被捏皱的纸页,慢慢伸手,将它一点点抚平。再抬起头时,眼神已然恢复了清明与坚定。

“我明白了。”她轻声说,嘴角甚至牵起了一丝释然的弧度,“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顾知行看着她重新亮起来的眼眸,眼底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知道,她需要的从来不是具体的操作指南,而是在迷茫时,有人帮她拨开迷雾,看清自己内心真正坚守的东西,以及那条虽然难走、却通往光明的正道。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将带来的案例分析往她面前推了推:“或许这里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可以参考。”

他告辞离开。办公室里,重新剩下晓燕一人,还有窗外那愈发甜暖的桂香。她拿起那份案例分析,认真地看了起来。这一次,她的心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