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 > 第119章 战略调整,布局未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战略调整,布局未来

林烨走在村口的泥路上,鞋底沾着湿土,每一步都带起一点黏腻。雨刚停,空气里有股潮气,但他没停下。背包压在肩上,图纸和笔记本贴着后背,他脑子里全是昨晚想的事。

到了县城,天已经亮透。合作社的大门还关着,他掏出钥匙开门进去。院子里静得很,只有墙角那台搅拌机盖着油布,像个蹲着的老物件。他直奔办公室,把包放下,倒了杯凉水喝了一大口,然后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开始写。

不到半小时,大哥来了,二哥也跟着进来。两人看见他在写字,都没说话。林烨抬头,“坐吧,有事要说。”

大哥搬了凳子坐下,二哥站着没动,“这么早叫我们来,啥事?”

“我想搞房地产。”林烨说。

二哥愣了一下,“你说啥?”

“咱们合作社,以后要盖房子卖。”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大哥皱眉,“你是说,不光接工程,还要自己开发?”

“对。”林烨把纸推过去,“政策要变了。城里人越来越多,单位分房不够住,私人买房会放开。水泥、钢筋这些材料也会普及,建筑成本能控制。我们现在有人,有技术,有经验,正好赶上。”

二哥摇头,“可咱是农民,连县城的地皮都拿不到,怎么开发?谁信我们能盖好房子?”

“没人信就先做出来。”林烨声音不高,但很稳,“我们不碰高档住宅,专做小户型,便宜实用,质量过关。第一批先建十套,位置选在城郊结合部,地价低,工人也能住得近。建好了,卖给那些等不及分房的职工家庭。”

大哥低头看着那张纸,上面写着几条:“1. 政策试点即将启动;2. 建材标准化加快;3. 个体承包合法化趋势明确。”他抬头,“这些消息你从哪来的?”

“我查的。”林烨没多解释,“这几年咱们干的项目,客户反馈都不错。老李家新房没裂过一条缝,王厂长家院子提前五天交工。口碑有了,下一步就得往前走一步。”

二哥还是不信,“盖一栋楼和开发一片小区不一样。要钱、要地、要手续,哪样我们都够不着。”

“所以要成立新部门。”林烨拿出另一张纸,“我打算设个‘房地产部’,专门研究市场、找地、做方案。初期不招外人,由咱们自己人管。资金从现有项目利润里抽成,慢慢滚起来。”

大哥问:“风险呢?”

“当然有。”林烨点头,“万一政策延迟,或者卖不出去,钱就砸在里面。但我不赌大的,先试水。十套房算下来,投入不大,亏也亏不死,成了就是路子打开了。”

二哥蹲到门口,点了根烟,“你说得轻巧。万一赔了,合作社这几年攒的东西全搭进去。”

“所以我才今天就提出来。”林烨看着他,“不是偷偷干,也不是一个人决定。咱们是一家人,这事必须一起商量。你们要是不同意,我就搁置。”

大哥沉默了一会儿,“我记得去年冬天,咱们接那个学校危房改造,你说要用新模板工艺,二哥也反对。结果呢?工期省了八天,验收一次过。你的眼光,我一直信。”

二哥吐了口烟,“可这次不一样,这是往水深的地方跳。”

“水深才值得跳。”林烨站起来,走到桌边摊开一张县城地图,“你看这里,城西老砖瓦厂要搬迁,地空着。那边居民多,又缺房。如果我们能谈下来一小块地,先建试点房,再用实际成果去谈后续合作,有没有可能?”

大哥凑近看,“这块地确实没人抢。问题是,人家会不会让咱们这种乡下合作社插手?”

“那就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本事。”林烨指着地图,“我们可以先做个模型,画出设计图,做出预算方案。哪怕暂时拿不到地,也能让别人知道,我们不是乱来的。”

二哥没说话,手指敲着膝盖。

林烨继续说:“我不想只当个包工头,一辈子给人打工。我们有技术,能培训人,能把效率提上去。现在缺的是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房地产。它迟早要热起来,我不想等别人做成了,我们还在后面捡零活。”

大哥抬头,“你要我做什么?”

“帮我盯住现有项目,保证现金流不断。同时选两个可靠的人,开始学规划和报建流程。我可以教他们。”

大哥点头,“行。”

二哥终于开口,“那我呢?”

“你脾气直,适合跑外联。”林烨看着他,“去找土地办的人聊聊,打听政策风向。不用急着谈地,先混个脸熟。顺便看看有没有其他民间队伍在打这个主意,咱们不能闭门造车。”

二哥哼了一声,“你还真敢用人。”

“因为我知道你能行。”林烨坐下,“咱们三个,你最敢说话,也最懂基层规矩。有些事,大哥不肯争,我不好争,就得你去冲。”

屋子里安静了几秒。二哥把烟掐了,走进来坐下,“那你准备啥时候动手?”

“马上。”林烨翻开本子,“今天就开始写《房地产部筹建方案》。第一条:以经济实用型住宅切入市场,主打‘质量可靠、交付准时’的口碑。第二条:优先使用合作社内部施工队,降低成本,确保品控……”

大哥听着,慢慢翻着他写的资料。二哥也不再反驳,而是盯着地图上的那片空地,眼神变了。

林烨一边写一边说:“我们不求快,但要第一个站进去。等别人反应过来,我们已经有样板房了。”

大哥忽然问:“如果第一批卖不动呢?”

“那就改成出租。”林烨答得很快,“租金也能回本,还能积累住户评价。只要房子好,迟早有人买。”

二哥点点头,“至少这一步,不算太疯。”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桌面上,映出纸页的边角。林烨笔尖不停,写下第三条:“留意建材价格波动,提前锁定供应商合作意向。”

大哥看着那些字,低声说:“你早就想好了。”

“这几天照顾娘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林烨没抬头,“以前我觉得,只要把活干好就行。现在我知道,还得看得远。我们不只是盖房子的人,我们要变成能让更多人住上好房子的人。”

二哥站起身,走到桌前看了一眼,“那我下午就去土地办转转。”

大哥也站起来,“我去工地看看进度,顺道挑两个人。”

林烨点头,“谢谢你们。”

没人回应。大哥拍了下他的肩,走了出去。二哥站在门口,回头看了他一眼,也没说话,跟着离开。

办公室里只剩林烨一个人。他继续写下去,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

第四条: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收集潜在购房者需求……

第五条:与银行信贷人员接触,了解贷款支持可能性……

他写得很慢,每一句都经过反复斟酌。外面传来脚步声,有人在院子里走动,机器启动的声音也响了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

他停下笔,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照在搅拌机的油布上,一角被风吹起,露出下面冰冷的金属外壳。

他伸手摸了摸图纸边缘,重新握紧笔。

第六条:首期项目选址暂定城西原砖瓦厂区南侧空地,占地约三亩,拟建十套两居室单元房,建筑面积控制在六十平米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