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我的时空兑换系统 > 第120章 首战告捷,房地产初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章 首战告捷,房地产初探

林烨把最后一行字写完,笔尖在纸上顿了一下。他抬起头,窗外的阳光已经爬上搅拌机的铁壳,油布被风吹开了一角。办公室里没人,但桌上的图纸整整齐齐地码成一摞,最上面那张写着“林家花园设计方案”。

他站起身,把图纸卷好,夹在腋下,走出门。

合作社的院子里已经开始有人走动。大哥提着安全帽从东边过来,看见他,脚步停了下,“今天真要定下来?”

“定。”林烨说,“就今天。”

二哥是后来到的,裤脚沾着泥,手里还捏着半截烟。他没说话,直接进了会议室。林烨跟进去,把图纸摊开在桌上。

十套两居室,每套六十平米出头,南北通透,厨房和卫生间都靠外墙。外墙刷的是新调的防水涂料,灰白色,看着干净。院子留了空地,能种菜也能停车。图纸边上贴着成本表:材料用的都是合作社自己产的水泥和砖,人工按内部价算,总造价压得很低。

“卖多少钱?”二哥问。

“起步价一千八,带基础装修。”林烨指着表格,“首付三百就能登记,剩下的一年付清,不加利息。”

大哥皱眉:“这么便宜,能赚到钱吗?”

“不是为了赚快钱。”林烨说,“是为了让人知道我们能盖房,也能卖房。第一批不求多赚,只求全卖出去。”

二哥冷笑一声:“谁信啊?咱们是乡下施工队,不是国营单位。”

“那就让他们亲眼来看。”林烨说,“样板间已经建好了,明天开放登记。县供销社门口贴了告示,老客户那边也打了招呼。只要有人进来看,就有机会。”

会议开了不到四十分钟。最后大哥点头,二哥没再反对,只是说了一句:“要是没人来,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第二天一早,天阴着,风也大。林烨五点就到了工地。雨还没下,但他让工人提前搭了防雨棚,从大门口到样板房这段路铺了干土,踩上去不打滑。录音机放在门口的小桌上,放着轻音乐,声音不大,刚好能听见。

八点刚过,第一个客人来了。是之前修过房子的老李,带着老婆孩子。他站在样板房门口看了半天,伸手摸了摸墙,“这砖砌得真密实。”

林烨迎上去,带他们进门。客厅、卧室、厨房一圈走下来,老李媳妇笑着说:“这布局挺顺眼,锅碗瓢盆都有地方放。”

“五年内要是出现裂缝,我们免费修。”林烨递上一张卡片,“这是质量承诺卡,每户都有一张。”

老李接过卡,看了看,对老婆说:“咱登记一个吧。”

上午十点,登记台前已经有六个人排队。有教师、有厂里的工人,还有两个个体户。他们大多是听说消息赶来的,也有是路过看见告示进来看看的。

二哥在旁边看着,脸上还是绷着,但手里的烟一直没点。

中午下了点小雨,人没散。林烨让人煮了姜汤,一杯杯端出来。有几个犹豫的,看到别人交了三百块定金,也开始问怎么签名字。

下午三点,登记本上只写了三户。二哥走到林烨身边,声音压得很低:“就这么点人,剩下的八套指望啥?”

林烨没答话。他看见一对夫妻站在样板房门口,男的戴眼镜,女的抱着文件夹,像是学校老师。

他走过去,“要不要进去看看?”

男人摇头,“我们看了图纸,也听人说了,就是怕……你们这房子,住几年会不会漏雨?”

“不会。”林烨说,“材料、工艺都写在墙上,您可以查。而且我们敢承诺,五年内结构性问题全包修。您要是担心,我可以带您去去年我们做的几个住户家里转一圈。”

女人问:“真的能分期?”

“首付三百,剩下的分十二个月。”林烨说,“每个月一百二十五,比租房子贵不了多少,但这是自己的家。”

男人和女人对视一眼。女人低头翻了翻文件夹,里面是工资条和存折。

“我们……交定金吧。”男人说。

林烨立刻叫人拿合同。签字、按手印、收钱,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这一单刚办完,消息就像风一样传开了。又有四户当场决定登记,其中一家还是从隔壁镇赶来的。

当天晚上,林烨在办公室清点数据。八份有效认购书,收款两千四百元。剩下的两套,第二天上午也被订走。十套房子,全部落实。

大哥傍晚来了一趟,看完名单,笑了,“娘要是知道了,准得说你又闯出名堂了。”

二哥临走前站在门口,看了眼墙上挂着的项目进度表,“下个项目,提前叫我。”

林烨点头。

他坐在桌前,打开系统界面。页面一闪,提示音响起:

【房地产业务开启成功】

【奖励发放:高端客户名单(初级)】

他点开名单,第一行跳出来一个名字,后面跟着单位和联系方式。他记了下来,合上本子。

窗外天已经黑了。合作社的大门关着,院子里静下来。只有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他把图纸重新整理了一遍,放进文件夹。手指划过封面,上面写着“林家花园”四个字,是他亲手写的。

第二天早上,林烨去了县土地办。他没进办公楼,就在外面等。二哥说过,这里每天都有人来办事,混个脸熟很重要。

九点多,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男人走出来,手里拿着文件袋。林烨认得他,是负责城西片区的办事员。

他迎上去,“同志,请问砖瓦厂那块地,最近有消息吗?”

男人抬头看他一眼,“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们是青山合作社的,做建筑的。”林烨递上一张纸,“这是我们的项目简介,想了解一下那块地的规划情况。”

男人接过纸,扫了一眼,“你们还想拿地?”

“先问问政策。”林烨说,“我们已经在城郊建了第一批经济房,十套全卖出去了。”

男人愣了一下,“你们盖的房子?卖得掉?”

“昨天刚结束登记。”林烨说,“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样板房,就在西外环路边上。”

男人没接话,但把那张纸塞进了文件袋。

林烨也没多说,道了谢就走了。

回到合作社,他在办公室坐了一会儿,然后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下一步:争取城西地块,扩大开发规模。同时准备资金回笼后的再投入方案。”

他写完,合上本子,站起来走到窗前。

阳光穿过云层,照在“林家花园”的铭牌上。红布已经被揭下来,牌子闪闪发亮。

他转身拿起电话,拨通了县建材厂的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