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启明”总部地下深处,一间电磁屏蔽与物理隔绝等级达到极致的测试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巨大的环形屏幕上,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中央是一个高度简化的、代表“回响”系统核心的发光几何体。

林晚晚、雷烈、白瑾站在观察台前,神情肃穆。沈怀安作为核心构想提出者,被特许站在他们身后稍远的位置,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指甲深深陷进掌心,他却浑然不觉。

(沈怀安内心:一定要成功…一定要…)

这是“回响”项目第一次全系统、高拟真度的闭环模拟测试。测试环境模拟了之前“康宁医院”事件中捕获的、经过强化和变异后的“神经织网”攻击模式,攻击强度和狡猾程度都远超以往。

“测试开始。”雷烈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测试室内响起。

屏幕上,代表攻击的猩红色数据流骤然爆发,如同无数条毒蛇,从不同方向扑向中央的发光几何体。它们绕过预设的常规防御,试图寻找那个致命的“记忆接口”。

来了!

就在攻击流即将触碰到模拟的“高价值记忆数据”的瞬间——

“回响”系统启动了!

没有耀眼的闪光,没有震耳的轰鸣。只有屏幕上一片看似无序、与攻击流本身携带的环境噪音完美融合的“混沌之云”,顺着被建立的回收通道,逆向涌出,悄无声息地没入那猩红的攻击洪流之中。

(白瑾紧盯着监测屏幕,低声快速汇报:“标记注入成功!信号衰减率低于预期阈值!正在追踪…”)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秒,两秒…

猩红色的攻击流依旧在肆虐,代表数据被成功窃取的标记亮起。但与之相对的,一个极其微弱、却稳定闪烁的蓝色光点,正沿着攻击路径,逆流而上,顽强地向着数据流的源头深处潜行!

它穿过了层层模拟的跳板节点,避开了数次模拟的反追踪扫描…

(技术员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标记已突破第三层跳板!信号保持稳定!正在接近模拟的‘数据接收池’区域!”)

成功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回响”系统完美地履行了它的职责——在敌人成功窃取数据的同时,将追踪的“信标”反向植入了敌人的系统内部!

沈怀安几乎要欢呼出声,但他死死咬住了嘴唇,强迫自己冷静。他知道,最关键的一步还没到来。

“启动‘回声’协议。”雷烈下令。这是“回响”系统的后半部分——当标记成功定位到目标区域后,激活其携带的“逻辑炸弹”,尝试从内部扰乱或标记敌人的系统。

指令下达。

屏幕上,那个代表着标记的蓝色光点,在抵达模拟的“数据接收池”边缘时,猛地闪烁了一下,随即爆发出一圈无形的、模拟的干扰波纹!

然而,就在这一刻,异变陡生!

模拟的敌方系统内,一道之前完全隐藏的、极其阴险的主动防御程序被触发了!它并非直接清除标记,而是模拟了一次剧烈的、覆盖整个“数据接收池”区域的内部数据清洗和系统重启!

蓝色的标记光点在剧烈的干扰和模拟的“数据风暴”中,闪烁了几下,变得极其不稳定,最终…熄灭了!

(技术员声音带着错愕:“标记…标记丢失!‘回声’协议未能完全生效!敌方模拟了同归于尽式的数据湮灭!”

测试室内一片寂静。

成功了,但又没有完全成功。

“回响”证明了其潜入和标记的能力,但在最后关头,被敌人更极端、更残酷的防御策略所挫败。他们能知道敌人碰了哪里,却无法保证能在敌人内部造成有效破坏,甚至无法保证标记能持续存在。

(沈怀安内心:还是…不行吗?同归于尽…他们竟然用这种方式…)

一股巨大的失落感攫住了他。他以为自己已经考虑得足够周全,却没想到敌人会用这种“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方式来应对。

林晚晚看着屏幕上最终定格的结果——攻击成功(红色),标记曾抵达核心区但已丢失(蓝色熄灭),“回声”协议部分生效但效果未知(黄色闪烁)——沉默了片刻。

“数据。”她开口道,声音平静无波,“分析标记存活时间、抵达深度、以及‘回声’协议在标记丢失前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评估在真实环境中,这种程度的‘回响’,能为我们争取到什么。”

技术团队立刻忙碌起来。

白瑾走到沈怀安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科学家的客观:“不必沮丧。第一次全系统测试,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已经远超预期。我们证明了反向注入的可行性,也暴露了敌人可能采取的极端防御策略。这本身就是巨大的价值。现在,我们知道下一步该加固哪里,该防备什么了。”

雷烈也看了沈怀安一眼,眼神中没有责备,只有认可:“干得不错。至少,我们找到了一条能摸到他们老巢的路。剩下的,就是把这条路修得更结实,带上更厉害的‘炸药’。”

沈怀安抬起头,看着屏幕上那已经熄灭的蓝色光点,又看看身边给予他肯定和支持的长辈,心中的失落渐渐被一种更强烈的斗志所取代。

(沈怀安内心:是的…至少我们摸到边了!知道他们会“自爆”,下次,我们就赶在他们自爆之前,把标记打得更深,或者…让‘回声’响得更快!)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白教授,雷叔。我会继续改进!”

---

测试的初步结果和数据分析报告,被迅速整理出来。虽然存在缺陷,但“回响”系统展现出的潜在攻击性,依然极大地鼓舞了核心团队的士气。它像一把虽然还不够锋利,却已经能刺破敌人防御的锥子,证明了“启明”并非只能被动挨打。

消息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有限地传递给了最坚定的几位盟友,暂时稳住了岌岌可危的信任链条。

然而,就在“启明”为这“残缺的胜利”稍感振奋时,苏晴那边,却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整理沈怀安更小时候的衣物时,她从一件沈怀安三岁时穿的、早已不穿的旧棉袄内衬口袋里,摸到了一个硬硬的小东西。

她疑惑地掏出来,发现是一个用特殊防水油纸紧紧包裹着、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金属芯片。

油纸的背面,用极细的笔迹,写着一行几乎难以辨认的小字:

【若遇‘万花筒’,毁之。默。】

苏晴看着那行字,看着手中那枚冰冷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芯片,手猛地一抖,芯片差点掉落在地。

(苏晴内心:沈默…他…他到底留下了多少东西?这个芯片…是做什么的?他为什么要藏在怀安那么小的衣服里?!)

她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没有任何犹豫,她立刻拿着芯片,冲向了林晚晚的书房。

“晚晚姐!你看这个!我在怀安旧衣服里找到的!”

新的谜团,伴随着初鸣的“回响”,再次将这家人,拖入了更深的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