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云的银枪,挑开了宫城的大门。

禁军们早已接到命令,列阵站在两侧,看到赵云带着亲兵进来,纷纷单膝跪地:“参见将军!”

那些曾被越王收买的旧部,吓得躲在角落里,被亲兵们一个个揪了出来,捆成了粽子。赵云没杀他们,只是冷冷地说:“念在你们曾是大宋的兵,饶你们一命。但记住,以后要认清楚,谁才是真正护着这天下的人。”

宫墙内的太监宫女们,吓得瑟瑟发抖,缩在廊下不敢出声。赵云让人守住各宫的出入口,严禁任何人进出,然后径直走向徽宗所在的暖阁。

暖阁里,徽宗正拿着玉玺,犹豫不决。李若水站在旁边,不停地劝他:“陛下,快下旨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赵云走了进来,银枪上的雪水还没干,滴在金砖上,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印记。

“陛下。”赵云单膝跪地,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宗室亲王密谋作乱,已被拿下。城外十万将士,请陛下禅位。”

徽宗手中紧紧握着那枚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玉玺,但此刻却仿佛失去了所有重量一般,无力地从他颤抖的手指间滑落,发出清脆而刺耳的“哐当”声,然后沿着冰冷的地面缓缓滚动,最终停在了赵云的脚边。

徽宗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的一幕,那曾经让无数人为之敬畏、渴望得到的玉玺,如今竟然如此轻易地就被他弃如敝履。接着,他的目光慢慢移向站在不远处的赵云,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复杂难言的情感——有不甘、有无奈,还有一丝解脱。

然而,仅仅只是瞬间,徽宗便将这些情绪深深埋藏起来,脸上重新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但这次的笑容与往日不同,它更像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故后所展现出来的释然和超脱。

只见徽宗嘴角微微上扬,轻声说道:“朕……朕早就不是这天下的主人了,不是吗?”这句话如同重锤般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也让整个宫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李若水捡起玉玺,塞到徽宗手里:“陛下,禅位诏书还请您亲笔写下,这样才算名正言顺。”

徽宗颤抖着拿起笔,在诏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墨迹落在纸上,像一滴凝固的血。

与此同时,校场上的呐喊声还在继续。岳成捧着一件明黄色的袍子,从队伍里走出来,跪在赵宸面前。那袍子是苏州的绣娘连夜赶制的,上面用金线绣着龙纹,在漫天风雪中格外刺眼。

“请将军登基,以安社稷!”岳成的声音嘶哑,却带着千钧之力。

卫十三、赵云、徐达……所有将领都跟着跪下,身后的十万将士也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雪地被压出一片深色的印记。

“请将军登基!”

喊声再次掀起高潮,连天空的雪似乎都被震得慢了几分。

赵宸望着那件黄袍,又看看跪在雪地里的弟兄们。他想起诸葛亮在灯下推演的防务图,想起关羽在雁门关吼出的“有我在,此关不破”,想起那些在冰水里冻僵的士兵,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冻窝头,想起苏州百姓碗里冒着热气的粥……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里交织,最终汇成一股暖流,驱散了所有的犹豫。

“也罢。”他伸出手,接过黄袍,披在身上。

明黄的颜色映着他的脸,竟有种奇异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