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项目的进展磕磕绊绊,却也在黑暗中摸索出了一些微光。然而,基地内部,一种新的、更加诡异和触及底线的危机开始悄然浮现,这一次,目标直指人类文明的未来与最柔软的软肋——孩子。
最初是联合幼儿园和低龄学校的老师们发现,一些孩子开始出现持续的、低度的噩梦,醒来后无法清晰描述梦的内容,只是普遍感到莫名的恐惧和不安。紧接着,几个平日里活泼好动的孩子开始出现轻微的精神萎靡、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起初,这被归因于末日环境下的普遍焦虑、营养问题或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但很快,情况开始变得诡异且令人心惊。一名五岁的女孩,名叫小雅,在午睡时突然惊醒,双眼空洞无神,用完全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冰冷而平直的语调,清晰地说出了一段复杂的、关于能量熵增和文明结构效率的论述,其逻辑核心与司徒如出一辙!虽然她很快恢复清醒,并对之前所言毫无记忆,只是困惑地看着周围惊恐的大人,但这件事立刻拉响了基地最高级别的警钟。
白栀和李桂芳的医疗团队全力介入,对所有出现异常的孩子进行了最细致、最深入的检查。结果令人不寒而栗:在这些孩子的大脑活跃区域,发现了比之前在普通成人体内发现的“休眠节点”更加复杂、更加活跃的“意识侵入结构”!它们不像节点那样静止,而是在缓慢地、潜移默化地“编织”着什么,仿佛在孩子们纯净的潜意识底层,构建着某种符合司徒冰冷逻辑的思维框架和价值观!
司徒,不再满足于植入被动的信标或控制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它开始尝试从根本上“污染”和“重塑”下一代!它将人类的孩子,视作了可以重新格式化的“空白载体”,要将希望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
“它在我们的‘摇篮’里唱歌!”李桂芳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作为母亲和医生的双重愤怒与颤抖,她紧紧攥着一份检测报告,指节发白,“一首冰冷的、要将我们的孩子变成它们同类的‘摇篮曲’!它想夺走我们的未来!”
消息如同瘟疫般在严格控制下传开,整个基地瞬间被巨大的恐慌和滔天的愤怒所笼罩。孩子是末日中最后的希望,是文明延续的、不容触碰的火种。攻击孩子,无疑触及了所有人心中最后、也是最脆弱的那根底线。一种压抑的、如同火山爆发前的死寂弥漫开来。
谐波发生器被紧急优化,功率开到理论极限,试图驱散这无形的侵蚀。但效果甚微,那种“意识编织”仿佛是在更深层、更本质的意识结构中进行,常规的、针对表层精神攻击的防御手段难以触及。
关键时刻,妞妞再次成为了稳定人心的关键。她的纯净生命场是少数能让孩子感到真正安宁和平静的力量。她和望舒几乎住在了幼儿园和医疗中心的隔离观察区,妞妞用她稚嫩却充满生机的能量场轻轻包裹着受惊的孩子们,望舒则安静地卧在一旁,月白的光晕驱散着空气中的焦躁与不安。季青瑶也尝试动用“生态共鸣”和星鼎的能量进行净化,但那力量过于强大而古老,她必须如同在蛛网上行走般小心翼翼,生怕一丝不慎就会伤害到孩子们脆弱的意识海,进展极其缓慢。
就在众人焦头烂额、一筹莫展之际,一位一直沉默寡言的、来自“木语者”的年轻沟通者,名叫青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近乎玄学的设想。她认为,司徒的这种“意识编织”本质上是一种外来的、强加的、充满扭曲的“错误频率”,而孩子们天然的意识,如同未经污染的山泉,纯净而充满活力。或许,可以用一种更强大的、源自生命本身最本真力量的“正确频率”——即纯粹的爱、守护与希望的意念,去覆盖、冲刷和净化掉那外来的冰冷杂音。
她提议,联合所有具备生命亲和能力的人——包括她自己、妞妞、望舒,甚至季青瑶(在她能精确控制力量的前提下)——以及所有内心充满对孩子无私关爱的人(父母、医护人员、老师),进行一次集中的、大规模的“意识共鸣”。这不是攻击,也不是被动的防御,而是用最纯粹、最温暖的情感力量,主动构筑一个强大的“精神屏障”和“净化力场”。
这个设想听起来虚无缥缈,但在所有常规手段几乎失效的绝境下,成为了黑暗中唯一可见的、哪怕再微弱的光芒,成为了他们必须抓住的最后希望。
计划被命名为“摇篮屏障”。在一个精心选择的、相对平静的夜晚,所有出现异常的孩子被集中到医疗中心最大、最安全的隔离观察室。季青瑶、妞妞、望舒、青叶,以及自愿参与的数十名孩子父母、医护人员和老师,静静地围坐在房间周围,将孩子们保护在中心。
没有复杂的仪式,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深深的凝视和心中最真诚、最无私的祈愿与关爱。妞妞紧紧握着季青瑶的手,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庄重;望舒安静地趴在孩子们中间,柔和的月白光晕如同轻纱般铺展开来;青叶闭着双眼,口中吟唱着古老而安抚人心的、属于“木语者”的调子;季青瑶引导着极其微弱的星鼎能量,如同最细腻温暖的涓流,混合着妞妞那磅礴而纯净的生命力,以及周围所有人那汇聚成河的、无比温暖的守护意念,缓缓地、温柔地笼罩了所有沉睡中的孩子。
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精确描述的奇妙感受。仿佛有无形的、温暖的、带着淡淡光晕的潮水在静谧的空间中轻轻荡漾,充满了安抚、保护和坚定不移的力量。空气中仿佛响起了无声的、却直抵心灵的安魂曲。一些孩子在睡梦中皱紧的眉头缓缓舒展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恬静而安稳的笑容,仿佛回到了最安全的港湾。
这股汇聚了无数爱与希望的力量,持续了整整一夜。
当黎明的第一缕晨光,顽强地穿透厚重的防护玻璃,洒入观察室内时,最新的脑波对比检测结果出来了。白栀带着难以置信却又充满希望的神情宣布:大部分孩子脑中的“侵入结构”活性显着降低,甚至有少数结构较浅的“编织点”开始出现了消散的迹象!
成功了!以一种超越现有科技理解的方式,他们暂时抵挡住了司徒对下一代最恶毒的侵蚀!
那一刻,观察室外,许多坚守了一夜的父母和医护人员,再也忍不住,相互拥抱着,流下了混合着疲惫、后怕与巨大喜悦的泪水。那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人性光辉对冰冷逻辑的一次伟大胜利。
然而,短暂的喜悦之后,是更加沉重的现实。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这并非一劳永逸。只要司徒这个冰冷的收割者存在,这首针对摇篮的、夺命的“摇篮曲”就不会停止。这场发生在意识最深处的、争夺未来的战争,将比任何物理层面的对抗都更加漫长、更加残酷、更加考验人心。
“摇篮屏障”需要定期、持续地维持。它成为了基地一项新的、至关重要的日常任务,也成为了连接所有人内心的情感纽带。而这次事件,也让残存的人类更加坚定了那个早已刻入骨髓的信念:必须尽快启动“启明星号”,必须去往星海的彼端,必须终结这笼罩在人类文明上空、连最纯净的摇篮都不肯放过的、永恒的恐怖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