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艺术基金会”的成立酒会,选在了那栋经由苏晚亲自改造、焕发新生的红砖小楼里。原本废弃的庭院被精心打理,绿意盎然,内部空间打通,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注入了现代艺术的气息,灯光璀璨,衣香鬓影。
苏晚作为基金会的创始人和主席,身着一袭顾晏舟为她挑选的月白色长裙,简约而高雅。她站在临时搭建的小讲台前,从容不迫地应对着各方前来道贺的宾客——有艺术界的泰斗,有商界的名流,也有她亲自邀请来的、目光中带着憧憬与感激的年轻艺术家们。
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温和却坚定的声音,阐述着基金会的核心理念:“…我们旨在做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扶持,更是一个梦想的孵化器,一个让才华不被埋没的港湾。我们希望点亮每一颗值得闪耀的新星……”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偶尔与站在不远处人群边缘的顾晏舟相遇。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被众人簇拥,只是端着一杯香槟,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穿过人群,专注地落在她身上。
那眼神里,没有平日的凌厉与审视,只有纯粹的、毫不掩饰的欣赏与骄傲。仿佛在欣赏一幅他早已认定价值连城、如今终于被世界看到的绝世名画。
苏晚感受到他的目光,心湖泛起温柔的涟漪,演讲的声音也因此更添了几分底气与光华。她不再是他羽翼下需要被介绍、被保护的“顾太太”,而是凭借自身能力站在这里,开创一片天地的“苏晚主席”。
酒会气氛热烈,苏晚周旋于宾客之间,举止得体,谈吐不凡。许多原本只是冲着顾晏舟面子前来的人,此刻也不得不正视这位顾太太自身所蕴含的能量与魅力。
顾晏舟始终没有上前打扰她,只是在她偶尔需要解围或引荐时,才会不着痕迹地出现,恰到好处地递上一句话,然后再次退回到属于他的观察位。他将舞台完全留给了她。
酒会结束,送走最后一位宾客,喧嚣散去,小楼恢复了宁静。坐回顾晏舟来接她的车里,苏晚才卸下些许疲惫,放松地靠在他肩头。
窗外,城市的霓虹如同流动的星河。
沉默了片刻,苏晚轻声开口,声音在静谧的车厢里格外清晰:“以前,是你为我遮风挡雨,把我护在身后。”
她顿了顿,抬起头,看向他线条流畅的下颌,眼神清澈而认真:“现在,我想试着……和你一起看风景。”
不是躲在他身后,看被他过滤后的风平浪静;而是与他并肩站立,共同面对前方的风雨晴岚,欣赏沿途的万千气象。
顾晏舟闻言,侧过头,对上她写满认真与期待的眼眸。他眼底深邃,如同蕴藏着整片夜空,那里面清晰地映着她的倒影。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伸出手,将她微凉的手完全包裹在自己温热干燥的掌心里,力道坚定。
然后,他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承诺般的郑重:
“好。”
他凝视着她的眼睛,补充道:
“无论风景如何,我们一起。”
从此,风雨共担,荣辱与共。
他不再是孤高的掌舵者,她也不再是受庇护的乘客。他们是这艘人生航船上,地位平等、目标一致的舵手。一个洞察方向,掌控全局;一个增添色彩,丰富旅程。
车窗外的光影飞速掠过,映照在两人交握的手上。
新的平衡,已然确立。
从单向的守护,到双向的奔赴;从仰望与被仰望,到平视与共鸣。
他们终于找到了彼此最舒适的位置——并肩而立,共同领略这世间,独一无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