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顾先生,请牵好我的手 > 第232章 无声的竞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香港,嘉德拍卖行秋拍现场。

“现当代艺术与设计遗珍”专场的气氛,远不如书画或珠宝专场那般热烈沸腾,到场的多是藏家、美术馆代表以及部分设计界的业内人士。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克制的、带着学术与商业混合气息的安静。

拍卖师站在台上,语调平稳地介绍着每一件拍品。竞拍者们或举牌,或通过电话委托与现场连线,价格在无声或有声的角逐中缓慢攀升。

顾晏舟没有出现在现场。他坐在顾氏集团顶楼的总裁办公室内,巨大的落地窗外是北京傍晚华灯初上的景色。办公桌上,只开了一盏台灯,光线聚焦在那本翻到特定页的拍卖图录上,旁边放着一部正在通话中的加密卫星电话。

周靖安静地站在一旁,负责与拍卖行现场的委托席进行沟通。

“下一件拍品,Lot 189,署名‘Sue’的建筑概念手稿《共生之城》,起拍价八万港币。”拍卖师的声音通过电话线,清晰地传到办公室。

“开始。”顾晏舟对着话筒,声音平淡无波。

“十万。”周靖立刻向委托席传达指令。

现场有人举牌。

“十二万。”

“十五万。”

“二十万。”

价格稳步上升。参与竞价的除了两个电话委托,还有现场一位戴着眼镜、似乎是独立藏家的中年男士,以及一位代表某海外设计博物馆的女士。这幅手稿虽然作者佚名,但其独特的概念和充满灵气的表现力,显然吸引了一些有眼光的买家。

“三十万。”顾晏舟再次开口,周靖同步报价。

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估价的上限,现场出现了短暂的停顿。那位独立藏家摇了摇头,放下了号牌。博物馆的代表犹豫了一下,似乎在和总部沟通。

“三十万,第一次。”拍卖师环视全场。

“三十五万。”另一个电话委托再次加价,声音经过处理,听不出男女。

顾晏舟眼神未变,仿佛这个价格只是数字。“五十万。”

直接从三十五万跳到五十万!这个加价幅度让现场泛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人们开始好奇这两个电话委托背后的买家是谁,为何对一幅佚名手稿如此执着。

代表博物馆的女士最终遗憾地放下了号牌,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算。

只剩下顾晏舟与那个神秘的电话委托在竞争。

“五十五万。”对方再次跟进,但速度明显慢了一些。

“八十万。”顾晏舟没有任何犹豫,语气依旧平稳,仿佛只是在确认一个常规的交易指令。

周靖面无表情地报出价格,心中却微微凛然。先生对这幅手稿,是志在必得。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八十万港币,对于一幅来源不明、作者佚名的早期手稿而言,已经是一个堪称天价的价格。

“八十万,第一次。”

“八十万,第二次。”

拍卖师拖长了语调,目光扫向那个沉默的电话委托席。

就在拍卖师即将落槌的瞬间,那个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八十五万。”

顾晏舟的唇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不是笑意,而是一种了然于胸的冷然。对方已经露怯,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搏。

他身体微微前倾,靠近话筒,清晰而缓慢地吐出三个字:

“一百万。”

没有激烈的情绪,没有志在必得的宣言,只是平静地报出一个数字,却带着一种重若千钧的力量,透过电话线,清晰地传递到拍卖现场。

“……”

现场彻底安静下来。连拍卖师都停顿了一下,似乎需要确认这个数字。一百万港币!这已经完全脱离了这幅手稿本身的艺术品价值范畴,更像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宣告。

那个神秘的电话委托,再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一百万,第一次。”

“一百万,第二次。”

“一百万,第三次!”

“成交!”

拍卖槌落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一锤定音。

“恭喜您,顾先生。”拍卖行现场委托席的工作人员,通过专线恭敬地向周靖确认,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他们并不知道电话这端的具体身份,但能如此干脆利落地掷出百万竞拍一幅佚名手稿的,绝非寻常人物。

周靖看向顾晏舟。

顾晏舟已经靠回了椅背,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淡漠,仿佛刚才那场无声却激烈的竞价从未发生。他只是淡淡地吩咐了一句:“手续尽快办妥,东西直接送到书房。”

“是,先生。”

电话挂断,办公室内重新归于寂静。

顾晏舟的目光再次落回图录上那幅《共生之城》的手稿影印图,指尖轻轻拂过那个“Sue”的签名。

无声的竞价已经结束。

但他知道,关于这幅手稿,关于“Sue”背后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他,已经用这种方式,将这片可能通往她过去的钥匙,牢牢地握在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