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外界对于顾氏“星河”计划的看法,从未脱离过“疯狂”与“悲壮”两个词。在竞争对手看来,这不过是顾晏舟夫妇在绝境中一次徒劳的挣扎,一个注定要耗尽顾氏元气却无法带来任何实际产出的无底洞。业内分析人士也普遍持悲观态度,认为自主研发高端传感器和芯片,并且是走一条前所未有的分布式技术路线,成功率微乎其微,时间上也远水难救近火。

然而,就在这种普遍的唱衰声中,“星河”实验室里,奇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孕育。

苏晚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核心引擎,驱动着整个项目超负荷运转。她的存在,不仅仅是指明方向,更是极大地压缩了试错成本和时间。许多原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迭代的技术路径,在她的预判和指导下,往往在几次关键实验后就被确定或否决。

第一个突破,来自材料组。

基于苏晚和陈念提出的“生物场感知”理论,团队摒弃了传统的硅基思路,转而研究一种特殊的生物活性复合材料。经历无数次失败的配方调整后,一种融合了特定微生物代谢产物与纳米导电聚合物的新型材料终于被合成出来。测试结果让所有参与的研究员目瞪口呆——这种材料对环境中细微的温度、湿度、压力乃至特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变化,展现出了超越现有所有商用传感器材料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功耗极低!

这不仅仅是找到了替代品,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第二个突破,紧随其后,来自架构组。

在苏晚(“零”)亲自操刀下,“星河”分布式节点的核心芯片设计图终于完成。它并非追求极致的通用计算能力,而是极度专注于低功耗下的本地智能决策与协同通信。苏晚将一种精简的神经网络算法直接固化在芯片逻辑中,使得每个节点都具备了“思考”的能力,能够自主处理大部分感知信息,只将最关键的结果上传,彻底解决了海量数据带来的传输压力和安全风险。

当第一版测试芯片(tape-out)从合作的顶尖晶圆厂流片回来,在实验台上成功点亮,并稳定运行起核心程序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从架构设计到流片成功,仅仅用了不到五个月!这打破了业界所有的纪录!

第三个突破,则是整体的系统联调。

成千上万个原型节点被生产出来,在模拟的“星耀”社区环境中进行部署测试。当系统启动,所有节点通过动态自组网协议迅速连接,形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智能感知网络时,监控屏幕上呈现的数据流稳定而高效。环境监测、安防预警、能源调度、无障碍服务……一个个预设功能被完美实现,其响应速度和智能化程度,远超基于传统集中式架构的系统。

更重要的是,当模拟攻击切断了部分节点,甚至模拟核心节点失效时,整个“星河”网络仅仅是在监控图上泛起了几圈涟漪,随即就通过其他节点的协同,快速重构了通信路径,恢复了正常功能!它展现出了传统系统无法比拟的鲁棒性和生命力!

成功了!

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时间里,在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技术路径上,“星河”计划,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决定性的成功!

消息被严格保密,但在顾氏最高决策层内部,一份详尽的测试报告被呈送到了每一位核心成员的面前。当那些远超预期、甚至颠覆认知的数据摆在眼前时,所有曾经的质疑和担忧,都化为了无比的震撼和狂喜。

顾晏舟在办公室里,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测试报告的摘要,尤其是最后那行关于“系统在极端故障模式下保持95%以上功能完整”的结论,他猛地靠向椅背,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将这大半年积压在胸口的所有压力都吐了出来。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苏晚的号码。电话几乎是被瞬间接起。

“晚晚,”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极度激动后的余韵,“我们……成功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苏晚带着笑意的、同样有些哽咽的声音:“嗯,我们成功了。”

没有过多的言语,但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心中那翻江倒海般的情绪。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的成功,这是他们在绝境中,凭借彼此的信任、智慧和汗水,共同创造的奇迹!他们亲手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很快,顾氏集团对外发布了一条简短却石破天惊的公告:顾氏旗下“星河”科技,成功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分布式智能感知系统及核心芯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率先应用于“星耀”项目,并面向全球寻球合作伙伴。

公告一出,举世哗然!

那些之前联合围剿顾氏的对手们,第一时间是不敢相信,随即是巨大的恐慌。他们原本想掐死“星耀”,却没想到亲手逼出了一个更可怕的“星河”!这意味着顾氏不仅彻底摆脱了他们的技术钳制,更是在下一代智能技术竞争中,抢占了绝对的制高点!

原本动摇的海外合作伙伴,纷纷重新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并表示希望成为“星河”系统的首批海外试点。资本市场更是用脚投票,顾氏股价应声暴涨,创下历史新高!

乾坤扭转,就在瞬息之间。

从被视为穷途末路的疯狂赌博,到一举奠定未来十年的技术领先地位,“星河”计划的成功,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所有看衰者和围攻者的脸上。

而创造这个奇迹的顾晏舟和苏晚,此刻正并肩站在“星河”实验室的观测台上,看着下方如同繁星般闪烁运行的测试节点。巨大的屏幕上,数据如银河般流淌。

苏晚轻轻将头靠在顾晏舟的肩上,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与胜利。

“看,我们的星河。”她轻声说。

顾晏舟紧紧搂住她的肩膀,目光深邃地望向那片由他们亲手点亮的人造星海。

“嗯,我们的。”他低声回应,语气中充满了无尽的骄傲与温柔。

看似不可能的成功,被他们牢牢握在了手中。风云激荡的第三卷,由此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