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先生立刻摇头,笑道:“哎呦,江老师,您这刀砍得可有点狠了!我这成本都快包不住了!

这样,我看您二位也是真心喜欢我这院子,又是文化人,跟我投缘。我让一步,2580万!这真是底价了!”

“周先生,2380万。”江屿加了100万,语气沉稳,“这个价格,在当前市场,绝对算得上诚意十足了。我们可以尽快付款。”

“江老师,2550万!真的不能再低了!我这心里都在滴血了!”周先生做出一副肉痛的表情。

黄亦玫看着两人你来我往,忍不住插话,带着点撒娇的语气对周先生说:“周先生,您就看在我们是真的爱惜您这院子的份上,再让一点嘛!

您想啊,这院子以后我们住着,肯定会像您一样好好爱护它,让它一直这么美下去。这岂不是比卖给不懂的人强?”

周先生被黄亦玫这话说得一愣,再看她俏生生的模样和真诚的眼神,不由哈哈大笑:“黄女士,您这话说的……真是让我没法接啊!”

他顿了顿,看向江屿,眼神里带着一种对“文化人”的认同和爽快,“行!江老师,冲您这个人,也冲您夫人这句话!2500万!整数!图个吉利!

税费还是按规矩,各自承担。您要是觉得行,咱们今天就签意向书!”

这个价格,比最初报价低了180万,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交价了。

江屿与黄亦玫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满意。江屿伸出手,笑容真诚了许多:“周先生,痛快!那就这么定了,2500万!谢谢您成全!”

“哈哈,好!合作愉快!”周先生大手一挥,紧紧握住江屿的手,“能把院子交给江老师您这样的文化人,我心里踏实!”

中介小伙在一旁也松了口气,满脸喜色地赶紧去准备文件。

两天后,随着最后一份文件签署完毕,银行转账成功的短信提示音清脆地响起,那串长长的数字正式交割。

房主周先生将那串沉甸甸的、带着岁月温润包浆的黄铜钥匙郑重地交到江屿手中,用力握了握他的手,感慨道:“江老师,这院子,就正式托付给您和黄女士了!愿你们在这里书写自己的好故事。”

“一定,谢谢周先生。”江屿微笑回应,感受到钥匙入手那份实实在在的重量。

送走周先生,偌大的四合院里只剩下江屿和黄亦玫两人。

午后的阳光正好,懒洋洋地铺满整个青砖院落,海棠树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从屋檐下传来,更显幽静。

“小鱼,这……就是我们的家了?”黄亦玫环顾四周,声音里带着一丝喜悦和不确定。

黄亦玫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正房那冰凉的格扇门板,指尖传来的真实触感。

江屿从身后拥住黄亦玫,肯定道:“对,我们的家。从今往后,这里姓江,也姓黄。”

虽然房子家具设备一应俱全,堪称拎包入住的典范,但一个家,总需要添置些带着自身印记的私人生活物品,更需要至亲之人的欢声笑语来暖房。

于是,两人商量着,定在了这个周六,邀请黄家全家人过来,既是分享喜悦,也是给新家正式开火,用烟火气点燃家的温度。

周六一早,江屿和黄亦玫就开着车,载着黄家一大家子人,浩浩荡荡地奔赴附近的大型超市。

超市里,一行人立刻成了最热闹的焦点。

“妈,你看这个砂锅好不好?以后可以用来给你煲汤。”黄亦玫挽着吴月江的手臂,在厨具区流连。

吴月江拿起砂锅仔细看了看,点点头:“这个牌子的不错,厚实,受热均匀。买!”

另一边,黄振华和苏更生则在生活用品区。

“老黄,这个地毯怎么样?放客厅茶几下面,光脚踩上去应该很舒服。”苏更生指着一块浅灰色的长绒地毯。

黄振华拎起来掂量一下,又摸了摸材质:“嗯,质感不错,跟玫瑰他们家装修风格也搭。买了!”

黄剑知则更关心“精神食粮”,站在茶叶货架前,跟江屿讨论着:

“小江,我看你那新书房够大,得弄个好点的茶盘。平时你写累了,咱们还能在里面喝喝茶,聊聊天。这普洱饼看着不错,有些年头了。”

“爸您眼光准,就听您的。”江屿笑着将茶饼放入购物车。

江屿推着几乎要满出来的购物车,看着身边叽叽喳喳讨论着买什么的家人,看着黄亦玫脸上那发自内心的、忙碌而快乐的笑容,心里被一种饱满的幸福感填得满满的。

购物归来,大包小包地提进四合院,原本静谧的院子瞬间就充满了生气。

吴月江和苏更生轻车熟路地提着食材进了厨房,开始整理归置。

现代化的厨房里,响起了水流的哗哗声、切菜的笃笃声,以及母女、婆媳间关于“这个放哪儿”、“那个怎么做好吃”的温馨讨论。

黄振华和江屿则负责力气活,把新买的地毯铺好,将一些装饰品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黄剑知背着手,在院子里踱步,看看重新修剪过的花草,又去看看南房的书房,满意地不住点头。

“爸,您这茶,就在这海棠树下喝着,最有味道。”江屿搬出刚买的户外桌椅摆好,给黄剑知泡上了一壶新买的普洱。

黄剑知坐下,抿了一口茶,看着在厨房和客厅之间穿梭忙碌的儿女们,看着这古雅院落里升腾起的家常烟火,长长舒了口气,对江屿笑道:“这院子,有了你们,才算是真的活过来了。”

傍晚时分,厨房里飘出的香味越来越浓郁。

宽大的开放式餐厅里,大圆桌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

吴月江拿出了看家本领,做了拿手的红烧肉、清蒸鱼;苏更生拌了清脆爽口的凉菜;

黄亦玫也贡献了一道跟江屿学的、卖相不错的可乐鸡翅;

江屿则露了一手煲汤的绝活,一锅山药排骨汤炖得奶白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