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 > 第423章 黑云压城孤注掷, 丹心碧血铸长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3章 黑云压城孤注掷, 丹心碧血铸长城

花剌子模投降,木华黎南下!两个噩耗接踵而至,汴梁城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也速该一统西方,携雷霆万钧之势东返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朝堂上,求和派的声音几乎压倒了主战派。王凌峰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看着代表木华黎兵锋的黑色箭头,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决定国运的最终决战,已不可避免。

垂拱殿内,死一般的寂静被钱喻之尖利的声音打破:“陛下!太后!花剌子模拥兵数十万,城坚池深,尚且不敌也速该天兵,半月而亡!木华黎乃也速该麾下头号悍将,此番挟灭国之威,率十万铁骑南下,兵锋直指汴梁!我朝新遭大创,元气未复,何以抵挡?为天下苍生计,为赵氏宗庙计,当效法花剌子模,速遣使求和,称臣纳贡,或可免刀兵之祸,存社稷一线生机啊!” 他声泪俱下,身后一众文官纷纷附和,呜咽之声四起,仿佛亡国就在眼前。

龙椅上,年幼的皇帝吓得瑟瑟发抖,帘后的太后声音带着哭腔:“这……这如何是好……王爱卿,种老将军,你们……你们拿个主意啊!”

种师道须发戟张,怒视钱喻之:“荒谬!花剌子模远在万里,国情不同,岂可类比?也速该狼子野心,贪得无厌,称臣纳贡无异于抱薪救火!我大宋立国百余年,纵有强弱起伏,何曾向胡虏卑躬屈膝?唯有死战,方有生路!”

“死战?拿什么战?”钱喻之反唇相讥,“北疆将士伤亡惨重,粮草辎重捉襟见肘,汴梁城墙再坚,能挡得住也速该的投石机和林木华黎的狼群吗?种老将军,您是要让全城百姓为您的忠烈之名殉葬吗?”

双方激烈争吵,殿内乱成一团。悲观绝望的气氛,如同瘟疫般蔓延。

“够了!”

一声清冷的断喝,并不响亮,却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王凌峰缓缓出列,他脸色依旧苍白,身形甚至有些消瘦,但那双眼睛,却如同古井深潭,冷静得让人心寒。他目光扫过争吵的众人,最后落在御座之上,躬身一礼:“陛下,太后,诸位同僚。”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花剌子模降了,不错。”王凌峰声音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但花剌子模非我华夏,其国君臣猜忌,军民离心,败亡非战之罪,乃亡于内溃。也速该能破其国,未必能亡其种。”

他话锋一转,语气渐沉:“而我大宋,虽经磨难,然君臣一心,将士用命,亿万黎民同仇敌忾!汴梁城高池深,粮草军械经年储备,更兼黄河天险,岂是花剌子模可比?木华黎虽勇,不过也速该一鹰犬,十万铁骑虽众,劳师远征,已成强弩之末!”

他踏前一步,声音陡然提高,如同金铁交鸣:“也速该欲亡我社稷,非为一城一地,乃欲绝我华夏衣冠,毁我千年文明!今日若降,我等皆为亡国奴,子孙后代永世为婢为奴!今日若战,纵使城破身死,亦不愧对祖宗,无愧于天地!血性犹在,国魂不灭!”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如暮鼓晨钟,震醒了沉浸在恐慌中的众人。种师道、林冲等将领胸膛起伏,眼中重新燃起火焰。连一些原本主和的官员,也面露惭色,低头不语。

“王爱卿……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太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王凌峰转身,面向群臣,目光锐利如刀:“第一,驳斥求和妄议!敢有再言降者,以叛国论处,立斩不赦!”

钱喻之等人脸色煞白,噤若寒蝉。

“第二,即日起,汴梁全城实行军管!种师道老将军总揽城防,林冲、韩世忠、岳飞诸将分守各门,依此前预案,加固工事,囤积守城器械!方腊圣公统筹粮草补给,确保军民无虞!”

“得令!”种师道、林冲等人轰然应诺,声震殿瓦。

“第三,传檄天下!昭告也速该暴行,号召各路兵马、义军火速勤王!北疆各部,依险阻击,迟滞木华黎兵锋,为汴梁布防争取时间!”

“第四,”王凌峰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定格在钱喻之等人身上,“非常之时,需上下同心。请太后、陛下移驾禁中,由宿卫亲军护持。朝中政务,由枢密院与政事堂共议,凡有怠战、通敌、散播谣言者,无论品级,先斩后奏!”

这一系列命令,雷厉风行,杀气凛然,彻底掌控了局面。主和派的气焰被彻底打了下去。

退朝后,王凌峰立刻投入紧张的备战中。他深知,口号再响,最终要靠实力说话。汴梁城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高速运转起来。军民们看到王将军镇定自若,指挥若定,恐慌情绪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悲壮的同仇敌忾之气。

王凌峰亲自巡视各处城门,检查武备,慰问守军。他看到士兵们虽然面带疲惫,但眼神坚定,看到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运送滚木礌石,修补城墙,心中稍安。这座千年古城,在危难时刻,迸发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十日后,木华黎的前锋游骑已出现在汴梁百里之外,烟尘遮天。真正的压力来临了。

镇北王府内,烛火通明。最新的军报堆满了案头:木华黎主力已突破黄河沿线几处微弱抵抗,兵分两路,一路直扑汴梁,一路扫荡周边州县,企图孤立京城。敌军势大,锐气正盛。

“盟主,探马来报,木华黎军中,确有大量西域工匠随行,携带有前所未见的巨型投石机部件,威力恐远超以往。”燕青禀报。

“还有,军中混杂着不少装束怪异的萨满和武士,气息阴冷,需格外警惕。”石秀补充道。

朱武指着地图,面色凝重:“木华黎用兵老辣,分兵合围,是欲困死我军。周边州县若失,汴梁即成孤城,粮道断绝,久守必危。”

王凌峰凝视地图,沉默良久,忽然道:“木华黎想围点打援,困死我们?那我们便让他围不成!”

众人一愣。

“林冲兄弟!”

“在!”

“你速率五千精骑,今夜子时,悄然出南门,绕道疾行,突袭木华黎囤积粮草的重镇——朱仙镇!那里守军不多,打他个措手不及!焚其粮草,即刻撤回!”

“袭扰粮道?”林冲眼中精光一闪,“明白!断其根基!”

“韩世忠!”

“末将在!”

“你率水师精锐,乘快船沿汴河而下,骚扰木华黎架设浮桥的部队,延缓其合围速度!”

“得令!”

“种老将军,城防重任,依旧由您坐镇。我将亲率‘踏白军’(精锐侦察部队),前出至城北三十里处的‘狼嚎涧’,据险而守,节节抵抗,摸清木华黎主力虚实和战法,最大程度消耗其锐气!”

“盟主不可!”种师道急道,“您万金之躯,岂可亲临前沿险地?”

王凌峰摆手打断:“此刻已无万金之躯,唯有战士!我亲临前线,方能准确判断敌情,稳定军心!况且,”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厉,“我也要亲自会会木华黎,看看也速该的这条恶狼,究竟有何本事!”

计议已定,众将凛然领命,分头行动。王凌峰知道,这是一步险棋,主动出击,以攻代守,才能打破被动挨打的局面,争取一线生机。

是夜,林冲的骑兵如幽灵般消失在夜色中。韩世忠的水军扬帆起航。王凌峰则披挂整齐,率两千踏白军死士,悄然出北门,奔赴狼嚎涧。

接下来的几天,前沿战报不断传回:

林冲奇袭朱仙镇成功,焚毁大批粮草,木华黎后勤吃紧,暴跳如雷!

韩世忠水军神出鬼没,屡次破坏浮桥,迟滞了敌军至少三日!

而王凌峰亲守的狼嚎涧,更是成了血肉磨坊!木华黎主力抵达后,发动了疯狂进攻。王凌峰依托险要地形,指挥若定,踏白军将士用命,弓弩滚木如雨,打退了蒙古军一次又一次冲锋。王凌峰甚至亲自持剑上阵,与突入阵地的蒙古悍将搏杀,虽武功已失,但凭借高超的战术和勇气,竟不落下风!狼嚎涧前,尸横遍野,木华黎的兵锋首次受挫!

前沿的捷报和王将军亲临前线死战的消息传回汴梁,全城军民士气大振!原来蒙古铁骑并非不可战胜!王将军还在与他们并肩作战!

然而,实力的差距是残酷的。木华黎毕竟兵力占优,调整战术,加大攻势。王凌峰所部伤亡渐增,箭矢耗尽,不得不且战且退,逐步撤回汴梁近郊。最终,在给予敌军重大杀伤后,王凌峰率残部退回汴梁城内。此时,木华黎大军也已完成合围,真正的汴梁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站在高高的宣德门城楼上,望着城外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边的蒙古军营寨和如林的刀枪,王凌峰深吸一口气。城下,是数十万虎视眈眈的敌军;城内,是百万惴惴不安的军民。他身上旧伤未愈,又添新创,身心俱疲,但脊梁依旧挺得笔直。

种师道、林冲、方腊等人站在他身后,同样面色凝重,却无一人退缩。

“诸位,”王凌峰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最艰难的时刻到了。也速该想踏平汴梁,绝我华夏。我们就用这座城,告诉他,什么叫众志成城,什么叫……血性长城!”

他猛地拔出佩剑,指向苍穹,用尽全身力气,向城上城下所有守军将士,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华夏儿郎们!身后就是家园,已无退路!唯有死战!血战到底!”

“死战!死战!死战!”

怒吼声响彻云霄,汇聚成一股不屈的洪流,冲向城外黑压压的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