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 > 第三百零一章 战黎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一九九年十月初一日,我在襄阳举行祭天仪式,亲率羽林中郎将魏延、虎贲中郎将陈到、荡寇中郎将张绣、陷阵中郎将徐晃,引精兵五万北上。十月十五日抵达洛阳,亲自接见司马氏的家主司马朗和自温县逃归的司马进,对司马防、司马通、司马敏之死表示哀悼,并亲自题写“忠义传家”匾额以为鼓励,并通过他们的嘴向天下宣告:“所有伪赵官员人等,士族大姓,只要身上没有屠戮平民的血债,没有真正背叛大汉,在邺城攻破之前,都可以归顺,免于刑责,一视同仁,正常使用。一旦汉军破邺城,还未表态的士家大族,一律按袁绍同党处置。”

又亲自接见了修武张承、温县王象、怀县郭蕴等大族家主,并以董昭为河内太守,引军安定河内。董照原是河内太守张扬的谋主,后人发觉张扬不足为谋,转投曹操,被曹操派到小天子身边,打算实施“挟子天以令不臣”的计策,却被我劫胡,与小天子一起接到到襄阳,任大将军府从事。其间他多提建议,为我立下不少功劳。

此次任命董昭为河内太守,他不带兵马,只领几个从人便上了路,竟然单骑叩关,连下五县,在河内站稳了脚跟。

接着,我让诸葛亮自河内战场向东北方向进军,隔漳水直逼魏郡。魏郡便是袁绍邺城所属之郡。接着又以魏延、张绣、徐晃引军东下,进攻黎阳。从两个方向牵扯袁军主力。

自己则留在洛阳,只不断地接见各处的代表和信使。此时,我便明白了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何要烧掉那些向袁绍表忠心的信息了。我几乎收到了冀、青、幽、并四州所有世家大族的投效书信!没有错,是几乎所有世家大族,包括袁绍的姻亲甄氏,都给我送来了信,虽然不是家主,而是一个旁支写的,但却也以家主的口气,把对大汉的忠心表述的让人闻之落泪。当然,对于这些信,我既不相信,也不不信。司马氏这样敢于牺牲自己也要归汉的大族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都只是墙头草,随风而动。我不打过去,他们不会真正归降的。

“其实,可以挑些与袁绍关系密切的,与袁绍距离远一些的,送到袁绍那里去。”孟建说道。如今作为大将军府从事中郎,他的建议越发精道。我点点头,吩咐他去办。

十月二十日,吕布被献于洛阳。我并不见吕布,只是下令,将吕布交付并州、司州、兖州百姓公审,最后以叛乱、屠戮无辜诸罪并伐,斩于市上,开创了汉末以来不斩投降大将之先河。

十一月初五,诸葛亮引军至河内郡北部的荡阴县(今河南汤阴县)、朝歌县(今河南淇县),准备向东跨越漳水,进逼魏郡。伪赵皇帝袁绍派车骑将军颜良为主帅,率沮绶、郭图、韩猛、吕旷、吕翔、马延、焦触、张南诸将,迎战诸葛亮。又亲自为主帅,率文丑、许攸、审配、辛评、辛毗、蒋奇、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何茂、王摩、牵招、蒋义渠、孟岱、王修等将,来到黎阳。汉赵两军各自沿河展开部队,隔河立营,却并不互攻,双方总兵力达到三十万。

十一月初十,张飞夜渡漳水,与伪赵军队大战,接着,孙策、黄忠、魏延、徐晃诸将纷纷渡河,双方大战一场,伪赵军队被斩杀近万人,后退十里再扎营。我军占领黎阳渡口,而袁军死守黎阳城,双方再度僵持。

此时,我收到了关羽的一封奏表。

这让我感到很奇怪。在我心中,关羽是刘备的铁杆,是一员万人敌的猛将。我军多来自南方,他却是北方人,我还想在与袁绍打仗不可开交的时候,派人把他找来,直接帮我斩颜良、诛文丑,一锤定音,平定袁绍呢。此次并州之战,虽然他表现极为出众,可以说是一人之力,降张辽、破晋阳、擒吕布、得赤兔,立下不世之功,可是也只是如此罢了。在我心中,他依旧是一员战将,但是,他却给我写信,要干什么?要主动来黎阳战场,帮我做战么?

我口角带着笑意,轻轻打开那封信,然后我的笑意就凝固了。

那封信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请罢察举制疏。”

关羽在疏中写道:百年以来,察举制“以德取士”的核心标准沦为形式,“举者不核,坐以大辟”的惩戒机制失效。士人通过“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伪装德行,有人为求孝名“埋儿养母”,实则背离人伦,导致“贞士孤而伪夫昌”的风气败坏。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情况。“公卿子弟、贵戚宾客”凭借家世背景优先被举荐,即便“无德无能”也能“连辟公府”,而“幽陋独行之士”即便才优德劭,也因“无援于上”终身沉沦。总之,察举制使得豪门世家垄断了人才选拔,斩断了底层人的晋升通道,不但不能为国选才,还使这些豪门垄断官职、土地、财产,并使老百姓成为他们的部曲和私有财产。若不废除察举制,则大汉纵使统一,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再度分崩。黄巾之乱,还会发生。因为豪门大族的利益目标,与国家和底层老百姓是完全不同的。

一字字读着,我竟然汗出如浆。

平心而论,我既知道察举制的危害,也知道世家大族的危害。但我自到这个世界,还是依靠世家大族,利用世家大族来平定天下。因为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世家大族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掌握着知识,掌握着财富,甚至掌握着军队和老百姓。在一个地方,如果不能获得世家大族的认可,朝廷是没有办法有效统治这个地方的。所以,我也只能选择一些品行不错的世家大族,与他们合作,扶植他们,让他们成为我的利益共同体。从荆州的蒯氏、黄氏、蔡氏、马氏、庞氏,到江东的孙氏、张氏、朱氏、陆氏、顾氏,再到颍川的荀氏、陈氏、钟氏,山阳王氏,河东卫氏,琅琊诸葛氏……

所有的名臣、名将、名相,都是出自这些大族。我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以家族利益为先,以国家利益为后。但我不在乎,因为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就是正常的,是正义的。连孔子都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所以,当在前,他们手中有力量,而我又需要力量,所以我就要利用他们的力量。我所改变的,只是打倒那些无能而占据高位的世家大族,让更有能力的世家站出来。所以,我才会无往而不利。

但是,今天,关羽这封信戳破了我一直以为最不敢触碰的地方。他看到了察举制的危害,看到了世家大族的危害,而我却是直接看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阶层固化,看到了两晋南北朝的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但是,大战当前,我实在不想处理这个问题,尤其是我在需要这些士族的时候。

于是,我给关羽回信道:“如果并州太原郡不够你打的,给我东出井径打常山去,别整天胡思乱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