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白夜蚀痕 > 第80章 蓝图的低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实验室的强光下,那张从“拾荒者”身上获取的模糊蓝图局部被投射到大屏幕上,每一个像素都被放大到极致。沈墨池站在屏幕前,指尖虚拟地勾勒着那些断裂的线条和残缺的标注。陆延昭抱臂站在他身侧,目光锐利如鹰,试图从这些冰冷的几何图形中,解读出背后隐藏的意图。

“结构强度要求异常高,远超常规建筑标准,”沈墨池调出材料数据库进行比对,语速平稳,“使用的几种核心复合材料,与矿洞合金门同源,但配比更复杂,添加了针对……高频振动和极端温度变化的抗性涂层。”

他移动画面,指向几个连接节点处的奇异符号:“这些不是标准工程符号,更接近某种自定义的能量通路标识。吴教授信件里提到的‘非植入式神经交互’……或许,这不仅是一个物理架构,更是一个庞大的‘接口’。”

陆延昭的眉头越皱越紧:“接口?连接什么?连接谁?” 他回想起矿洞中那些生物机械融合体,回想起“基石协议”这个充满不祥意味的词组。“他们想重建的,恐怕不是一个实验室,而是一个……‘巢穴’,或者‘温床’。”

为了理解蓝图可能指向的完整形态,沈墨池再次联系了吴建州教授,这次是通过加密视频通话。他将蓝图的局部和处理过的能量通路符号发送过去。

屏幕那端的吴建州,在看到那些符号时,脸色明显变得苍白,他沉默了很久,久到信号几乎要中断,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这些……是‘心象映射场’的基底结构符号……是‘白夜工程’最初、也是最疯狂的构想之一,旨在不通过物理接触,直接引导并放大特定群体的潜意识,甚至……进行定向的情绪或思维干预。它被视为伦理的禁区,理论模型在‘潜渊’项目启动前就被彻底封存,所有相关资料应该都已销毁……”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沈墨池和陆延昭:“如果‘拾荒者’在试图重建这个……他们寻找的‘基石’,可能不是物件,而是一个具有极强精神感召力,或者说,能产生特殊‘共鸣’的……‘活体核心’。”

“活体核心”这个概念,让案件的性质蒙上了一层更诡异的色彩。陆延昭立刻调动资源,对近期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失踪人口、异常精神病例、以及涉及特殊能力或敏感背景的人物进行交叉比对,尤其是与“白夜工程”可能存在关联的名单。

同时,他加强了城市关键基础设施、人流密集区、以及信号基站周边的巡逻与监控等级。如果“拾荒者”的目标是寻找“核心”,并且可能在城市某处秘密构建“心象映射场”,那么任何不寻常的聚集或能量波动都值得警惕。

沈墨池则专注于反向推导。他利用蓝图上有限的材料和结构信息,结合“心象映射场”的理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这样一个架构运行所需的最低条件——能源需求、空间大小、信号屏蔽要求等等,试图划出“拾荒者”可能的活动区域范围。

高强度的工作再次持续到深夜。陆延昭结束一轮巡查部署回到办公室,发现沈墨池还在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模拟数据沉思,手边放着的晚餐几乎没动。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询问进展,而是走过去,默不作声地拿起已经凉透的餐盒,走到办公室角落的微波炉前加热。

微波炉运作的嗡嗡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沈墨池从数据中回过神,有些诧异地转头看向陆延昭的背影。这并非陆延昭惯常的行为模式。

加热好的食物被重新放在他面前,冒着微弱的热气。陆延昭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下,拿起一份巡逻报告,语气平淡:“先吃。”

没有多余的话,甚至没有看沈墨池一眼。但这种生硬却直接的关心,比任何言语都更具分量。沈墨池微微一怔,推了推眼镜,拿起筷子,安静地开始进食。一种无声的暖流,在两人之间静谧的空间里缓缓荡漾开来。

就在沈墨池的数学模型将几个可能的区域范围缩小到三个时,技侦部门截获到一段经过多次跳转、加密等级极高的短暂信号通讯,内容无法破译,但信号源最终消失的位置,恰好与沈墨池划定的一个重点关注区域——位于城市边缘、一个废弃多年的大型无线电广播发射塔旧址——高度吻合。

陆延昭立刻准备带队前往侦察。

临行前,沈墨池将一枚改进后的、更加微型隐蔽的追踪器递给他:“信号强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如果发现异常,优先布设监控,不要贸然行动。”

陆延昭接过,放入口袋,指尖触及一个冰凉坚硬的物体——是那枚从矿洞找到的铍青铜共振器,他一直带在身上。

“放心。”他看了沈墨池一眼,转身利落地离开。

章末钩子: 夜色中,车队悄无声息地驶向城市边缘的废弃发射塔。陆延昭坐在车里,摩挲着口袋里的共振器,脑海中回响着吴建州的话——“活体核心”。他隐隐有种预感,他们正在接近一个远比矿洞更加危险、更加不可控的谜团中心。而在那片废弃的钢铁丛林深处,似乎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早已注意到了他们的靠近。狩猎者与猎物的界限,再次变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