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璇玑血纹之残园梦破 > 第193章 血纹预言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珩一直握着薛明蕙的手腕。她的手冰冷,指尖泛青,呼吸断续微弱。天色渐亮,屋内寂静无声,唯有炭火偶尔噼啪作响。

他低头看向她肩上的伤处。纱布已被血浸透,凝成暗红。昨夜那支箭仍深陷皮肉,不能拔出,也不敢轻动。他不敢请太医,唯恐节外生枝。春桃送来的热水换了三回,全成了血水。

她忽然轻颤了一下,唇角微启,一缕鲜血缓缓溢出,顺着嘴角滑落,滴在枕边的帕子上。

谢珩立刻俯身细看。那血落在帕面并未散开,反而悄然向中心聚拢。随即,血点开始移动,竟拼出一幅幅画面——

他看见自己立于高台之上,身披明黄长袍,头顶是雕有九条龙的殿宇穹顶。百官匍匐在地,不敢仰视。可就在他脚下,台阶裂开一道缝隙,黑气自其中翻涌而出。

画面一转,是一座破败祭坛。青铜柱锈迹斑斑,四角竖着白幡。薛明蕙躺在中央,手脚皆被铁链锁住,长发散乱铺地。乌云蔽空,电光在云层中游走闪烁。

最后一幕,一道雷霆劈下,正中敌军大营。烈焰冲天,人影奔逃,有的跪地求饶,有的倒地不起。

图像一闪即逝,帕子上只余几道干涸的血痕。

谢珩凝视着帕子,心跳加快。这不是幻觉,也非巧合。昨日她昏厥时,帕上曾显“称帝之日”四字。如今又现此景……他抬眼望她,发现她眼皮微动,似在梦魇之中。

她猛然睁眼,喉间发出一声低哼,手猛地攥住他的衣袖。

“珩郎……”声音沙哑,“二皇子……要用我的血……祭神……”

谢珩眉头紧锁:“你说什么?”

她喘息数声,又咳出一口黑血,溅在他衣襟上。“他在找能通神的血脉……我的血……可引雷……他会把我绑上祭坛……就在你登基那天……”

每说一句便停顿一次,字字艰难。

他想让她歇息,可她双目圆睁,瞳孔缩成一点,全身紧绷,仿佛刚从噩梦中挣脱。

他压下心头慌乱,轻声道:“我知道了。”

她却摇头,指甲几乎抠进他袖中。“你不信……可我真的看见了……你穿上龙袍那刻,我已在祭坛之上……天上打雷……他们说是天意……可那不是……那是杀我的信号……”

她呼吸愈发急促,额上渗汗,面色苍白如纸。

谢珩扶她躺下,拉过被子盖住她肩头。他知道她从不说虚言,更不会在此时编造故事。

他想起昨夜她昏迷前写下的“别信魏”三字。魏长忠?司礼监掌印?那个老太监与二皇子往来密切,他早有所察。若她所言属实,对方图谋的并非刺杀,而是早已布下的局。

他还欲追问,她却闭上了眼,嘴唇仍在颤抖,眼看又要陷入昏沉。

这时,门被轻轻推开。

谢母走了进来,手中抱着一件旧斗篷。灰扑扑的颜色,边缘磨损起毛,显然多年未用。她脚步轻缓,走到床边,目光落在薛明蕙脸上。

“烧得很厉害。”她低声说道。

谢珩起身让位:“母亲怎么来了?”

谢母未答。她将斗篷放在椅上,伸手探了探薛明蕙的额头,眉头顿时蹙起:“这热度……撑不了多久。”

“我已让春桃去请沈太医。”

“沈从吾?”谢母冷笑,“他若敢来,我亲手砍了他的手。”

谢珩一怔:“您知道他有问题?”

“我比你知道得早。”谢母看着儿子,“五年前,就是他给蕙娘开药,让她一年比一年虚弱。每逢月圆之夜咳血,都是他在药中做了手脚。”

谢珩眼神骤冷:“为何?”

“因为他认得这件斗篷。”谢母回头指了指椅上的旧衣,“当年南疆王妃逃出时,就裹着它。她命不久矣,把孩子托付给我,自己跳下了悬崖。我抱着这孩子回京,途中遭人追杀,三天三夜未曾合眼。最后靠着斗篷里的血书,才保住她的性命。”

她说罢,掀开斗篷内衬一道暗线。里面藏着一块泛黄布条,墨迹已变黑,写着几行字。

谢珩盯着那布条,喉头滚动。

“你父亲临终前交代我,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她是南疆遗孤。可现在……”谢母转头看他,“珩儿,你真以为这场劫难只是夺位之争吗?他们要的不只是皇位。他们要的是能通神的血。而她,是唯一的钥匙。”

屋内骤然安静。

炭火忽地炸响一声,火星坠地。

薛明蕙手指微微一动,喃喃低语:“乾元殿……寅时三刻……鼓响三声后……祭坛会升起来……”

谢珩默记于心。

谢母俯身为她拭汗,动作极轻,如同对待亲生女儿。

“她能窥见未来,因她身上流着南疆王族之血。”她低声说道,“可每一次预知,都在耗损她的寿命。昨夜为你挡箭,今日又强行催动血纹……她撑不了几次了。”

谢珩静立不动,拳头缓缓握紧。

他明白她在说什么,也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若登基将引来杀劫,他宁可不做皇帝。可若退让便可太平,二皇子早已动手。既然对方等至今时,说明唯有在他称帝那一刻,仪式才能完成。

所以他不能退。

也不能慢。

他必须赶在对方之前,斩断所有暗线。

正欲开口,薛明蕙忽然再次睁眼。

这一回,她眼神清明,不再迷蒙。她直视谢珩,声音虽弱,却清晰无比:

“如果你不登基……他们会杀更多人……包括你母亲……包括春桃……包括街上那些素不相识的百姓……你逃不掉的……我也逃不掉……”

她抬起手,指尖触到他腰间的玉佩。“五年前灯会,我等了你三个时辰。我没走,是因为我相信你会来。现在我也相信……你能护住我一次,就能护住我一辈子。”

话音落下,手缓缓垂下。

呼吸渐渐平稳,像是睡着了。

谢珩低头看着她,未发一言。

谢母轻轻叹息,拾起那件旧斗篷,重新藏好血书,轻轻盖在薛明蕙脚边。

“这孩子……比我想象的还坚强。”她低语,“当年她娘也是这样,疼得快断气了,也不肯哭出声。”

谢珩抬头:“母亲,您当年为何不告诉我真相?”

“因为你那时还小。”谢母望着他,“我不确定你能否承受得起这件事。但现在我知道了——你能。”

她顿了顿,又道:“明日夜里,北城外十里坡会有一辆马车等你。车上之人会交给你一份名单,是这些年为二皇子效力的宫人。其中一人,就在乾元殿当值,专司晨鼓。”

谢珩点头。

他明白其意。

鼓响三声后祭坛升起,那敲鼓之人,便是启动机关的关键。

他必须在登基大典前,换掉此人。

屋内重归宁静。阳光洒在床沿,映出一片淡黄。薛明蕙脸色依旧苍白,但呼吸均匀了些,总算稳住了。

谢母坐在椅上,闭目养神。

谢珩立于床畔,一手覆在她手背上,另一手缓缓抚向腰间玉佩。

他记得五年前灯会,她站在桥头,手中攥着半截玉簪。他未能赴约。这一次,他不会再让任何人将她带走。

也不会再让她独自面对黑暗中的刀锋。

正欲坐下,薛明蕙的手忽然轻轻一动。

他低头望去。

她眼皮微颤,唇角轻启,仿佛在重复某个时刻。

七……十六……寅时三刻……

他默默记下。

这些数字,终有用处。

他握住她的手,低声说道:“你安心睡。剩下的事,我来做。”

门外传来脚步声,是春桃回来了。

她立在门口,低声禀报:“沈太医不肯来,说今日告假。”

谢珩没有回头:“让他告到阎王殿去。”

春桃不敢再多言。

谢珩低头看她,发现她眼角湿润,似是在梦中落泪。

他用拇指轻轻拭去。

屋外风起,吹得窗纸哗哗作响。

桌上的帕子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的血痕。

那痕迹歪斜蜿蜒,像一个“祭”字,又像一个“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