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网游动漫 > 足球开局就有3个亿 > 第121章 顾问们的提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利兹的天还在飘雨。窗外阴沉,雨点密密落下,把城市打得一片灰白。会议室里却安静温暖,冷气把潮湿的空气压了下去。

维多利亚站在落地窗前,手里捧着简报,眉梢难得带着一丝轻快。

“老板,”她开口时,声音里有少见的松弛,“这一季,我们的总收入是一亿八千万镑。英超亚军四千五百万,欧冠冠军四千七百万。比赛日三千三百万,商业赞助五千五百万。”

她停了一下,抬头看着秦川,忍不住笑了:“如果不是亲眼看账本,我都不敢信——这就是两年前差点破产的利兹联。秦,你把这家俱乐部带成了全欧洲最健康的豪门。”

秦川没有回应,只是轻轻转着钢笔。

维多利亚翻过一页:“支出一亿三千六百万。球员工资八千六百八十万,教练与管理九百万,运营两千八百万,奖金一千二百万。盈余四千四百万,加上转会净收入五千万,我们的账面现金是两亿九千四百万。”

空气短暂安静,只有笔尖敲击桌面的声音。

第二天,《泰晤士报》的头版亮出大标题:

“利兹联:财政奇迹,埃兰路扩建重生。”

配图是雨幕下的工地,钢梁高耸,焊花四溅。报道写道:“利兹联一次性投入六千五百万现金,将球场从三万七扩到五万三。无债务、无贷款,欧冠冠军和英超亚军双重荣誉,让利兹联成为全欧洲最稳健的豪门。”

秦川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望着这张报纸,心里泛起一丝久违的安稳感。至少在这一刻,他觉得自己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可在总部的会议室里,讨论并没有止步于扩建。

卡恩端着咖啡,缓缓开口:“秦,如果目标只是英超,五万三已经够了。场场爆满,三千万的比赛日收入,能维持日常开销。”

他停了一下,目光冷了下来:“可要放到欧洲舞台,这太小了。诺坎普九万八,伯纳乌八万五,阿森纳的新酋长也超过六万。容量差距,就是收入差距。五万三能撑住现在,却撑不起未来。”

秦川指尖在报纸边缘轻轻敲着,没说话。

摩斯接过话头,声音比卡恩更笃定:“我们的阵容稳定,球员年龄合理,青训源源不断。未来几年,几乎没有大额转会压力。欧冠里,真正能与我们争锋的,只有曼联和切尔西。”

他抬眼看向秦川,笑了一下:“如果要再往上走,就必须有一个更大的舞台。”

雨声渐急。秦川合上报纸,眼神里闪过一丝冷冽。

“扩建,是现在。”他说,语气平静却决绝,“十万人新球场,是未来。两个计划,一起做。”

维多利亚看着他,眼神里浮起敬意,轻轻一笑:“这就是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其他球队只要能成为英超前列就满足了,你却是真的把俱乐部所有的地方都要对标其他球队的顶级地方,而且以实现这点当成目标。”

摩斯把厚厚的预算册推到桌上,纸张摩擦声在静默中格外刺耳。

“秦,十万人球场的预算在六亿五千万到七亿之间,不是一口气掏空,而是分四年支付。”

他一页页翻过去,声音沉稳:

“第一年,土地、设计和审批,八千万到一亿。

第二年,主体框架,两亿。

第三年,看台、机电和内装,两亿二千万。

第四年,商业配套和调试,一亿五到一亿八千万。

总额大约六亿八千万。”

摩斯收起笔,补了一句:“平均每年一亿五。正常情况下,不会影响球队运转。但如果成绩只是保底,第三、四年会出现累计两亿多的缺口。”

卡恩笑了,语气锋利:“那就贷款。抵押新球场,银行求之不得。每年两千六百万,还得起。”

维多利亚点点头:“可如果成绩好,前两年的盈余足以顶住,贷款只是后手。”

摩斯补充:“还有埃兰路。第四年可以提前出售,哪怕只是一亿,也能补上最后一刀。那是保险丝,不到最关键不会动。”

秦川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那些数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贷款也好,不贷款也罢,利兹都有路走。最坏的情况,球场抵押,银行的钱替我们顶住;最好的情况,冠军替我们还账。至于埃兰路——它是我们的感情,不是筹码。但如果真需要,它能为我们最后进行一个兜底。”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只剩下窗外的雨声。

秦川垂下眼,看着预算表上圈出的“埃兰路”,心口微微一紧。那是他初来英格兰时第一个熟悉的地方,是无数利兹人的信仰。

“但至少,在我手里,它不是被迫卖掉,而是主动选择。”

窗外的雨声更急了,仿佛替他心里的这句话落下最后一记重音。

会议刚结束不过几天,风声还是泄了出去。

《卫报》在周末的体育版头条挂出了一张模糊的航拍照:利兹市西南部霍尔贝克的旧工业区,一片工厂已经被推平,泥地上停着几辆重型机械,像是要准备打下地基。

配文不长,却足够炸裂:

“利兹联的野心:扩建之外,或在秘密筹建一座全新的超级球场。”

报道里没有实锤数字,只有一名“消息人士”的匿名说法:“规模可能超过八万座,甚至接近十万。”

伦敦的新闻编辑部立刻炸开了锅。

bbc的晚间新闻里语气郑重:“如果消息属实,这意味着利兹将成为本世纪第一家挑战曼联主场规模的英格兰俱乐部。”

《天空体育》则更加锋利:“这是向曼联和切尔西的宣战。”

质疑声也同样迅速涌来。

《金融时报》冷冷评论:“十万人球场意味着至少七亿镑的投入。这是一场豪赌。阿森纳为新球场背了十年债,利兹联会重蹈覆辙吗?”

伦敦的小报更是刻薄:“他们要不要先确认能场场卖满?”

俱乐部总部的会议室里,几份报纸摊在桌上。维多利亚皱着眉,把其中一张推到秦川面前。

“老板,我们藏不住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

卡恩冷笑:“外面的人永远这样。有人说我们要称霸欧洲,有人说我们要自掘坟墓。下雨时,他们盯着伞的价格;天晴时,他们又怪我们不该买伞。”

摩斯翻过几页报道,语气冷静:“其实这不是坏事。消息一出,银行反而会更积极。对他们来说,十万人球场是黄金抵押物,比任何账本都管用。”

秦川指尖轻轻敲着桌面,眼神冷冽。

“既然藏不住,那就让他们尽情猜。对外,是野心,是豪赌;对我们,是算得清的账。”

他抬起头,语气缓慢,却像钉子一样钉在桌上:

“未来,利兹要的不是一座能填满的球场,而是一座能让整个欧洲抬头看的圣殿。”

雨点再次打在窗上,密集如鼓点,像是在替他的话落下最后的重音。

夜幕下,白玫瑰酒吧里却热闹得很。墙上的电视正播着《卫报》的那张照片,画面里是霍尔贝克翻新的工地。

啤酒杯碰撞声此起彼伏。

戴夫一边抹胡子一边拍着桌子,声音洪亮:“十万人啊!这可是帝国的宣言!曼联有老特拉福德,我们利兹要有属于自己的圣殿!”

年轻的汤姆穿着一件刚买的欧冠冠军纪念衫,整个人激动得快蹦起来:“我一定要买年票!哪怕借钱也要买!想象一下,十万人一起唱‘永远向前’,全欧洲都会听见!”

吧台后,乔治慢吞吞擦着酒杯,听了半天才抬起头。他五十来岁,头发花白,眼神却透着冷静:“别光顾着喊,账怎么算你们想过吗?七亿镑,不是啤酒钱。阿森纳修个新球场,差点把自己掏空。利兹能保证不栽跟头?”

戴夫哼了一声,拎起酒杯:“乔治,你太保守了!你没看到秦这两年干的事吗?从破产边缘到欧冠冠军,这人手里拿的就是奇迹!”

乔治把酒杯放下,语气冷冷:“奇迹不会天天掉下来。球场不是梦想,是债务。要是真要干,我们就得准备十年的硬仗。”

汤姆急了,冲着吧台喊:“可秦不一样!要不是他,我们早就散伙了。他说能行,我就信!”

酒吧里顿时乱成一团,有人跟着戴夫高喊“帝国!圣殿!”,也有人像乔治一样摇头叹气。

乔治却没再说什么,只是望着窗外雨后湿漉漉的街灯,心里默默想着:

“要是秦真能撑住,那才是真正的奇迹。”

第二天中午,利兹训练基地的食堂里也炸开了锅。

电视机挂在角落,正循环播放那张霍尔贝克工地的航拍照。

米尔纳叉着薯条,瞪着屏幕:“十万人?那得多壮观啊!”

罗本也笑得很开心:“十万人一起看我踩单车?那一刻我就是世界之王。”

史密斯狠狠拍了下桌子,声音压过电视里的主持人:“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我们要踢得配得上那个球场!别光想象,要真有十万人盯着,你失误一次,全城都能听见骂声。”

年轻人们先是一愣,随即哄笑起来。

罗纳尔迪尼奥却只是笑着,一边晃着勺子:“十万人也好,四万人也罢,草皮还是那块草皮。关键是——我们要在任何地方都踢得开心。”

这话让气氛一下子松快了,但很快又被马克莱莱拉回到冷静。

他放下刀叉,眼神平静:“球场是给胜利准备的,不是反过来。你们要记住,我们的责任不是享受看台上的歌声,而是让看台上的人有理由歌唱,还有别到时候有些人都没踢上新球场。”

这一句话,把原本喧闹的食堂压回了安静。米尔纳眨了眨眼,点了点头,罗本也耸耸肩,闷头把盘子里的牛肉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