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神笔新艳 > 第6章 都市善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带来了希望和未来。

这个小女孩子的出生为家庭带来了新的情感纽带和欢乐,同时也可能带来压力和焦虑,因为吴妈就是个护士,所以护理孩子的任务他抢着干。

同时家里所有的重心全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也真是成为了掌上明珠。

张艳又嚷嚷要上班,又被吴妈按住了:“不差这几天了,坐完月子再上,你爸帮你运作还要些时间。”

爷爷给他起名吴雨萌,因为孩子是下雨天出生,又很可爱,带有细雨滋润万物的意境,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张艳和吴新也很喜欢。

一个月后张艳上班了,为了孩子将吴奶奶从乡下接过来看孩子,吴奶奶一听说小孙女,第二天就赶来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过到了吴雨萌快一岁了,吴新接到出版社的通知,出版社因业务需要需迁到深城。

吴新拿着通知和家里人商量,张艳说:“我老公在那里,我在那里。”

吴父建议去,理由是深城是个大城市,可比我们这小县城强多了,人向高处走嘛!

吴妈妈不置可否,只是不希望吴新离开家,离开自己身边。

吴父为这事儿还特意请张叔叔吃了顿饭,张叔叔说:“老板在深城有一次发展机会,机会与风险并存。毕竟深城是大城市机会多,你们年轻人我建议出去闯闯,混的不行就回来。过两天我也要去考察一下,可以让吴新和我一起去看看。”

说到这里,吴父也没什么意见了,去考察一下吧。

几天后吴新和张叔叔出发了,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从来就没有见过的霓虹,不见雪的冬天不夜的城市,我听见有人欢呼有人在哭泣,深城我们来了!

做为北方人来到南方,总感觉身上有一层保鲜膜,总是黏糊糊的,行走在钢铁的森林,看到了国际大都市是什么样子。

跟着队伍看了看新的厂房,新的办公地点,老板承诺跟过来的人全都加薪,吴新决定留在这里。

几天考察结束后,回到家里吴新做出了决定。张艳说:“我老公在那里,我就在那里。

”于是两口子为深城做准备。到了深城,张艳很快找了一份教培美术老师的工作,收入还算可以。

出版社工厂在城郊,因为那边房租便宜,两口子在城中村租了个小房子。

在繁华的都市中,高楼林立,霓虹灯闪烁,人们匆匆忙忙,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

虽然在深城的成本很高,两个人的收入还能维持,张艳还经常向家里寄钱,周末还跑去香港给孩子买些东西邮寄回家。

一天两人准备过一个二人世界的周末,来到万达等着看场电影,结果发现个小孩子在那里哭,张艳跑过去问小孩子怎么了,小孩子说他和妈妈走着,妈妈在打电话,他看玩具结果回身妈妈不见了。

张艳说:“你在这儿,别动,姐姐陪你,一会儿妈妈就会找来的。”

结果等了好长时间,电影都快开始了,孩子妈妈还没有来。

吴新出了个主意,将小孩子送到服务台,到了服务台,服务台的服务生说:“我们不看孩子的,这孩子妈妈来了我们说不清楚的。”

吴新正在和服务生争辩时,一个一看就满脸杀气的女人走了过来,见到孩子就开始打孩子,张艳护住孩子说:“你谁呀?”

女人说:“我是他妈妈。”

张艳看了看孩子,孩子叫了起来:“妈妈。”

这时女人拉过孩子边打边说:“你怎么什么人都跟着走,现在到处是人贩子。他们一看就不是好人,年轻轻的不学好。”

两口子一脸迷茫的看着对方,服务生一脸的果然如此,我早就知道,谁让你们多管闲事儿。

在这个看似冷漠的都市里,有一个人的善良和无私,像是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周围人的心房。

日子越过越好,在工作之余张艳参加了深城的义工工会,业余时间去养老院、孤儿院去照顾老人和孩子。

张艳愿意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这天张艳参加了一天的义工的活动,拖着疲劳的身体回家时,遇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横穿机动车道,在翻越围栏时扑通一声摔了下来,因为是傍晚这条路上的人并不多,不远处的天桥上好像有人继续匆匆前行。

张艳的心猛地一紧,她没有多想,快步走上前去,蹲下身子,关切地问:“老人家,您没事吧?”

老人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她颤抖着声音说:“姑娘,我、我站不起来了。”

张艳没有犹豫,轻轻地扶起老人,小心翼翼地将她搀到一旁的长椅上坐下,然后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谢谢你,姑娘,你真是个好心人。”老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但更多的是感激。

张艳微笑着摇摇头,表示不用谢。

他心想,这只是举手之劳,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伸出援手。

一会儿救护车到了,护士对张艳说:“帮我将老人推上车。”

张艳帮护士将担架推上车后,救护车就要开走了,护士让家属上车。

张艳说:“说我不是家属。”不过还是跟着救护车前往医院,救护车很快就赶到了医院。

然而,张艳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善举,却将他卷入了一场意料之外的纷争。

就在张艳准备离开时,老人的家属赶到了现场。

他们看着床上的老人,又看了看张艳,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辨。

“是你撞倒了我母亲吗?”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张艳一愣,他转过身,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质问,感到一阵困惑和无奈。

“不,不是我,我只是看到老人家摔倒,过来帮忙的。”张艳解释道。

但家属们显然并不买账,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和指责。

“如果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去扶?”中年男子的语气越来越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