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方清与张志在食堂中谈笑风生,包拯在一旁默默观察。

他轻咳一声,引得李方清注意。

李方清见状,示意包拯有话直说。

包拯起身,缓步走到李方清身边,低声道:

“主公,能否借一步说话?”

李方清眼神一凝,点头应允,二人来到食堂外僻静处。

包拯开门见山:

“主公,我有要事相求。希望能随您一同进京。”

李方清微微一愣,抬眼望向包拯,清澈目光似能洞察人心。

包拯接着说道:

“我来这燕赵村,本为体验民间疾苦,寻找公正之道。如今大人奉召进京,正是良机,望大人能带我同去。”

他语气诚恳,眼中满是热忱与期待。

李方清陷入沉思,沉默片刻,抬眼望向远方。

他深知进京之路复杂多变,需有人为伴。

包拯之名早有耳闻,其清正廉洁与断案如神令人钦佩。

此行有包拯随行,必能为他增添助力。

李方清思虑再三,郑重点头:

“包大人若愿同往,我自是求之不得。”

包拯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拱手道:

“多谢主公成全。”

李方清心中暗自盘算,此次进京不仅为面圣,更是为寻靠山。

他深知官场风云变幻,仅凭忠心难保稳固地位,需寻有力盟友。

林悦心家族乃不二之选,救命之恩可作投名状,利益相绑可固朝堂根基。

而包拯之才德,正是投名状的绝佳人选。

李方清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他知道,有了包拯的加入,此行胜算倍增。

……

张志和青兰城的官吏们在回程的路上,一行人身着官袍,骑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官道上。

张志与管家并辔而行,忽然皱眉问道:

“这李方清好端端的,为何要单独回城?”

管家心虚地清了清嗓子,眼神躲闪:

“城主,说不定燕赵男爵准备的行李多,头一回进京,肯定诸多顾虑。”

张志微微颔首,心知管家所言有理,可仍觉事情不简单。

管家又补充道:

“也许李方清想在城中安排些私事,毕竟京京是大事。”

张志若有所思,拍马前行,不再言语。

行至僻静处,张志下意识抬手摸向怀中钱袋,想起李方清暗中塞给自己的金币,心中一暖。

他深知收了好处,便不好再对李方清的行为吹毛求疵。

张志轻叹一声,策马追上前面的官吏们,一行人继续朝青兰城进发。

……

李方清、包拯、李存孝三人来到一个土堆旁。

看着燕赵村民一锹锹刨开泥土,渐渐露出一具具刺客的尸骨。

李方清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而包拯则是眼中精光四射,脸上带着探究的神情。

“这个就是主公二人杀死的刺客吗?”

包拯询问说道。

李方清向李存孝点了一下头,李存孝开口解释确认说:

“是的,我们就在这一片附近将追查马车的刺客杀掉,并埋葬于此。”

“这里的尘土干燥没有翻动新土的痕迹,说明没有人发现这里埋葬着刺客。”

李存孝继续,分析说道。

包拯率先跳进土坑,他戴着丝织手套,手中拿着一把精致的小刀,显得格外专业。

他蹲下身子,轻轻割开一名刺客的黑衣,动作轻柔却精准。

随着衣料被掀开,尸体的内衬暴露出来,上面的刺绣精细繁复,显然不是普通百姓能穿得起的。

李方清和李存孝在一旁静静观察,包拯却已经察觉到一些异常。

“这内衬的刺绣如此精致,绝非普通刺客所用,看来这伙人背后有不小的势力。”

包拯轻声说道,眼神中带着几分肯定。

接着,他示意几个燕赵领地的郎中上前,协助将尸体的衣物剥落。

随着衣物被一件件取下,尸体的后腰处露出一个醒目的红色狐狸纹身。

包拯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他眼神一亮,指着纹身说道:

“这个纹身必定是刺客所属组织的标志。”

李方清和李存孝也凑近查看,李方清沉声说道:

“这红狐标志,就是找到幕后人的线索。”

李方清手一挥,于是一个职业文员走上前去,将红狐标志拓印下来。

包拯没有停下,继续检查尸体。

他轻轻掰开刺客的脚趾,仔细观察脚趾甲中的污垢。

他发现,脚趾甲中有一种特殊的沉积已久的土壤,颜色与青兰城周边的土壤明显不同。

包拯微微皱眉,轻声说道:

“这脚趾甲中的土壤,应该是刺客在训练的过程中留下的。”

“对,也就是说如果找到土壤所在,就找到了这个刺客训练的地方。”

李方清判断说道。

于是包拯将刺客脚趾甲中的土壤仔细的挑了出来,包在一块方布中。

李方清就是想要凭借包拯的判案技能找出刺客背后的始作俑者。

而真正想要刺杀林悦心的幕后黑手,就是李方清想要送给林悦心家族的投名状。

就在这时,李方清发现坟堆旁有一个白银宝箱。

他依然不顾包拯与李存孝诧异的目光依然跑过去,打开别人看不见的白银宝箱。

“叮,恭喜获得:

文房四宝制作图纸。”

文房四宝制作图纸:包括制作笔、墨、纸、砚。笔:兽毛*1,木材*1。墨:松香灰*1。纸:植物浆*1。砚:石块*1。

李方清站在昏暗的地下室中,手中紧紧握着从宝箱中取出的文房四宝。

他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喜色。这些文房四宝——精制的毛笔、细腻的墨汁、柔软的宣纸和精雕细琢的砚台,对他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他所在的齐拉王国,主要使用的文具是羽毛笔和木炭笔。

而且纸张质量极差,更多的是依赖羊皮纸。

这不仅限制了书写和绘画的流畅度,也使得知识传播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他的心中充满了惊喜,这些文房四宝的制造材料非常普通,这意味着他可以在领地内大量生产,从而极大地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

李方清开始畅想未来,设想在领地内开设学堂,教授百姓读书写字,传播知识和文化。

他相信,这些文房四宝将使书写变得更加便捷和普及,极大地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