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溥展开卷册,声音清朗而温和:

“此番破寨,共解救百姓四百八十一口。

黑龙寨八十七人、赤焰寨一百三十四口、灰狐寨九十六人、九环寨七十八人、南云寨五十二人、西风寨三十四人,皆已登记造册。

目下已在黑龙寨外设粥棚三处、帐篷二百顶,热粥昼夜不歇,被褥、草席尽数发放。

华佗先生已领十二名郎中自燕赵镇启程。

预计明日午前便可赶到,先为妇孺老弱诊脉熬药,再逐一体检。

若无伤病,三日内便用马车分批次送往领地:

黑龙寨、赤焰寨之民多赴东柳村、南溪村;

灰狐与九环之人归于北塬镇、石桥村;

南云、西风之众则安置于西岭屯、河口镇。

各村村正已得飞鸽传书,腾出空屋、备下种子、口粮,只待新人落户。”

秦良玉把银杯往案上一放,清脆一声,目光扫过众人:

“按主公部署,下一步如何收尾?”

杨荣把卷册合上,声音不高却句句落在实处:

“阵亡的弟兄全须全名,连夜装殓,明晨启程回燕赵。

我已让工曹选好岭北向阳坡,凿穴立碑,建义坟公冢,四时香火不断。

匪首与顽抗者,就地掘坑深埋,册上留名,免他日有人翻旧账。

其余俘虏,明日宋慈押狱卒即到——冥顽的锁送青兰城大狱;

肯悔过、又有一技之长的,先剥去匪籍,编入营中苦役队,三月无过,再准转为燕赵兵卒。

如此,人归其位,土归其主,六寨之事便算干净。”

杨溥一句话,让帐中几人都停下了笔。

他走到悬挂在壁上的羊皮地图前,指尖沿着六座山寨外围划了一个圈。

声音不高,却带着山雨欲来的笃定:

“诸位,你们可曾留意——自黑龙岭到九连岭,这百里之内原有的七个村落如今皆为空壳?

屋舍尚在,炊烟早断;田垄荒芜,野草齐腰。

咱们剿了匪,却剿不掉这片土地的饥渴。

百姓若全迁去燕赵,此间顷刻又成真空,不出三五年,新的草寇还会啸聚山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杨荣、秦良玉,最后落在胡雪岩身上:

“与其迁民,不如留民。

把今日解救的四百八十一名百姓就地安置。

再把那二百余名愿悔过、且有一技之身的降匪一并留下。

给他们分田、给种子、给耕牛。

头一年免赋,第二年徭役减半,第三年再按齐拉王国田赋征收。

如此,六寨旧址可连成一条新的村带:黑龙口、赤焰坪、灰狐峪、九环坡、南云渡、西风湾。

六颗钉子钉在旧地,却不打燕赵旗号,名义上仍属青兰城管辖。

商旅往来、粮铁转运,税赋却暗流回燕赵;

山货、药材、盐茶,也可经我们新开的道路直输镇仓。

既省了迁民之费,又得长久之利,还免了青兰城说我们‘掠地’的口实。”

杨荣皱眉:

“若青兰城派官来管,岂不平添掣肘?”

杨溥笑道:

“青兰城如今连修城银都凑不齐,哪有官吏肯到这深山吃苦?

咱们只需每月送一份‘护路捐’给城主府,换一纸‘屯田自管’的空白批文。

官面文章做足了,里子全归燕赵。再者——”

他压低声音:

“这些村庄一旦恢复元气,便是我们南下商道的六座驿站,也是日后兵马的六处暗堡。

进可攻,退可守,比千里迁民划算得多。”

秦良玉抱臂靠在柱旁,闻言轻轻点头:

“留人不留旗,比留旗不留人更高明。”

杨荣指尖敲了敲案面,目光在地图上那六个新画的圆圈上停留片刻,终于露出笑意:

“就依杨溥之言。

明日便贴告示:凡愿留者,就地授田;愿从军者,编入护屯队;

愿归乡者,发给盘缠。

让百姓自己选。至于青兰城那边——”

他转向杨溥:

“你亲自押送‘护路捐’两千两银,再送一匹川锦给张志,就说是‘重建山村民舍之资’,封他口,也堵他手。”

帐外夜风掠过,吹得火把猎猎作响。

火光里,那六个空洞的山寨仿佛已经长出炊烟。

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正悄悄把百里空谷系向燕赵腹地。

天刚亮,黑龙寨前便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

宋慈骑着灰马,身披青色官袍,腰间悬着“提刑按狱”铜牌。

身后三十名狱卒持铁链、木枷、朱笔簿册,列作三行。

营门口,七百五十名俘虏已被燕赵兵卒押成十队。

每人只留单衣,脚下绳索相连,却又不至绊倒,显出秦良玉治军的细致。

宋慈下马,先向李方清拱手,随即抬手示簿,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今日只办三件事:问口供、分良莠、定去留。”

第一步——点名问供。

狱卒们抬出十张长桌,桌上铺黄纸、摆朱墨。

每人上前,先报姓名、年岁、原籍,再细述当年如何落草、曾犯何案、是否杀人越货。

宋慈亲自执笔,遇含糊处便抬头盯一眼,目光如刀,被盯者往往膝盖发软,再不敢隐瞒。

凡曾手染血债者,名字旁点一朱勾。

仅胁从或被迫者,圈一墨点。

有技艺、识字、精铁匠或善骑射者,则另记蓝字。

第二步——“望闻问切”式筛身。

十名医吏穿梭其间,看面相、闻体味、摸骨节,凡暗藏利器、刺青、旧伤不符所供者,当场提出重审。

有悍匪藏刀片于发髻,被一把揪出,铁链加身,押往左侧“重囚栅”。

另有十几人手腕无茧、口音文弱,竟是读书人被掳,便圈入“可转良”册。

第三步——分栏立号。

午后,空地已立三面木栅:

左栅“重罪”,朱勾者一百零七人,枷锁重镣,明日押往青兰城死牢。

中栅“拘役”,墨点者四百二十人,用麻绳捆住手连成一起,这些人罪孽较轻,拉到青兰城,伏几年摇役就可以了;

右栅“新卒”,蓝字者二百二十三人,去绳索,赐新衣,明日由杨荣点验,择壮健者补入步、骑、弩三营,老弱者充杂役。

宋慈收笔,簿册已厚三寸,抬头道:

“日落前,名册封存,另誊一份呈送城主。

若半月内克连遣使,可将宋骁并卷宗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