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风的存在,如同一首无声的交响乐,在现实的琴弦上奏响。他的意识不再局限于方寸之地,而是随着地脉的搏动、气流的呼吸、乃至草木的枯荣而延展。他能“听”到冰川缓慢移动的沉吟,“看”到深海热泉口孕育的奇异生命,“感受”到沙漠下隐藏的古老水脉。这个世界对他而言,是一本摊开的、充满无限细节的巨着。

然而,这份浩瀚的感知带来的并非全知全能的愉悦,而是更加沉重的责任与一种深切的疏离感。他知晓万物的联系,却无法真正触碰任何一片雪花;他能感知大陆板块下积聚的能量,却无法阻止一场即将发生的微小地震。他是世界的神经网络,却失去了作为“个体”的实体。

灰鼠的意识与他紧密缠绕,如同共生的大脑与心脏。灰鼠的感知更偏向于能量的“质地”与“流向”,他能敏锐地察觉到某片森林因灵能充盈而焕发的喜悦,也能感知到“蚀骨”领域那令人作呕的虚无贪婪。他们共同维系着一种脆弱的平衡,像两个技艺精湛的舞者,在无形的舞台上引导着能量的潮汐,避免其失控冲毁新生的堤岸。

但这种宏观的调控,对于拯救具体的生命、扭转局部的危机,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就像此刻,林风的“目光”穿越千山万水,聚焦在西北方向那片熟悉的、布满创伤的土地——棱镜堡废墟。

他能清晰地“看到”夜莺小队刚刚从地下脱困后的狼狈,感受到影的伤势带来的焦虑,以及众人面对近在咫尺却又危机四伏的目标时的沉重压力。他甚至能“读”到夜莺怀中那破损平板上,因自己微弱指引而产生的、几乎不可察的数据流扰动。那是他们之间仅存的、极其脆弱的联系纽带。

他渴望能做更多。不是那种宏观的、间接的能量引导,而是更直接的干预。

他尝试着,将意识更加凝聚,如同将阳光透过凸透镜聚焦成一点。他的“目标”是棱镜堡废墟边缘,一株在残垣断壁间顽强生长的、即将因根系下残留的有毒物质而枯萎的野草。他想尝试,能否用自己的意志,驱动周围环境中弥散的生命能量(那种与灰鼠同源、但更稀薄的自然灵能),去净化那些毒素,挽救这微小的生命。

过程比想象中艰难亿万倍。他的意识如同无形的手,试图去捕捉空气中飘荡的、比尘埃更细微的生命能量粒子,再将它们编织成具有净化效果的“指令”,注入野草的根系。这需要难以想象的专注和精密度,仿佛用光子在绣花。

一次,两次……能量粒子如同滑溜的鱼,从他意识的指尖溜走。过于强硬的抓取,反而会惊散它们。他需要的是“共鸣”与“引导”。

灰鼠的意念轻轻环绕着他,带来一种宁静的包容感,仿佛在说:【慢一点……感受它们的节奏……它们也是生命……】

林风深吸一口并不存在的“气”,放缓了意识的“流速”,不再试图去控制,而是去“倾听”那些生命能量的自然脉动,去理解那株野草本身求生的微弱渴望。

渐渐地,他找到了那种频率。他的意识波动与自然灵能、与野草的生命频率达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和谐共振。

下一刻,一丝微不可察的、纯净的绿色能量,如同被磁石吸引般,缓缓渗入野草下方的土壤,中和了部分毒素。

那株野草枯萎的叶片边缘,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恢复了一丝极淡的绿意。

成功了!

尽管效果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林风而言,这无异于在黑暗中点燃了一支火炬!这证明了他的意识不仅能感知,还能以极其有限的方式,与物质世界进行**交互**!

然而,这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带来了巨大的消耗。他感到一种意识层面的“眩晕”,仿佛刚刚进行了一场耗尽心神的大脑手术。这种微观层面的精细操作,对“星尘之躯”的负担,远比引导一场风暴或安抚一片地脉要沉重得多。

【不能频繁使用……】灰鼠的意念传来关切与警告,【会损伤我们的根本……】

林风明白。这只能作为最后的、关键性的手段,无法成为常规武器。而且,这种干预必须极其谨慎,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像蝴蝶效应般引发灾难。

他将这次成功的经验封存起来,如同珍藏一枚可能拯救生命的珍贵子弹。

他的主要注意力,再次回到宏观的守望上。

他“看”到夜莺小队正在博物馆废墟外谨慎地建立临时营地,为影进行更深入的救治。他“看”到西南方向,青岚的“遗忘川”小队巧妙地利用地形避开了一群变异秃鹫的巢穴,正朝着钢铁苍穹的方向稳步推进。他“看”到东方,荆带领的木语者队伍遭遇了一场诡异的、会移动的食人花海,正依靠灵能结界艰难周旋。

而在东南方向,“蚀骨”的阴影依旧在缓慢而坚定地扩张,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滴。更深处的地底,那个代号“掘进者”的疯狂AI控制的机械集群,正持续地向地幔层钻探,引发的地壳应力变化,如同不断绷紧的弓弦。

时间,依然是最冷酷的敌人。

林风与灰鼠的意识再次交融,如同超级计算机般处理着海量信息,推演着无数种未来的可能性。他们需要为每一支队伍计算最优的前进路线,需要平衡自然能量的分配,需要警惕任何可能打破平衡的意外因素。

这是一场无声的、遍布全球的棋局,而林风,既是棋手,也是棋盘本身的一部分。

他“望”着那片星空,那些遥远恒星传来的光芒,经历了数百万年才抵达他的“视野”。与这宇宙的尺度相比,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人的存亡,一个星球的命运,似乎都渺小如尘。

但正是这渺小中的挣扎、这短暂中的坚守,构成了存在的全部意义。

星尘的低语,在无尽的虚空与一颗伤痕累累的星球之间,无声地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