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48章 交变大论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交变大论

本篇节选深入探讨了五运六气对人和万物的广泛影响。在天地间,阴阳往复、五运更替的自然规律中,任何太过或不及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不利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影响是如何产生并作用于自然和人体的,正是本文要详细阐述的核心内容。

这部分内容属于 “上帝所贵” 的深奥知识,因此古代医家对此做了极为慎重且详细的解释。其主旨在于教导统治者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如此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使社会长久安定。

黄帝问道:“五运交替,以呼应在天的六气;阴阳往来,与寒暑变化相随。真气与邪气相侵扰,使表里相分离;六经的血气波动不停,五脏之气随之挤压窜动。出现了太过或不及,专胜和兼并的现象发生。我希望你谈谈这些现象的起始原理,以及反映于人身的常规性病情,你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低头再拜行礼后回答说:“您问得很高明呀!这是应该讲明的道理。这是上帝所珍贵的,由我的老师传授下来的,我虽然不聪慧,以前却听老师教诲过其主要内容。”

黄帝道:“我听说遇到了合适的人而不教,就是所说的失去传道;如果传授给不适当的人,就是怠慢并泄露了宝贵的天道。我虽然是才德浅薄,不足以接受最高深的大道,但是民众都悲叹他们不得寿终,因此希望先生你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长寿,并使大道永远流传下去,由我来主管其事,按照规矩去做,怎么样?”

岐伯说:“请让我现在就开始谈吧。《上经》中说:所谓道,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并能保持长久。说的就是这个。”

黄帝又问:“这怎么讲呢?”

岐伯说:“这是根据气的位置所确定的。位置在天位,就是天文;在地位,就是地理;通晓人气变化的是人事。因此,太过的气是先于天时而至,不及的气是后于天时而至,所以说,时运的变化会与人的变化相对应。”

黄帝道:“讲得很好!我想听听五气与四时的关系是怎样的。”

岐伯说:“问得真细致啊!木运不及的,如果春天有惠风和畅的气象,那么秋天就有雾露清凉的正常气候;如果春天反见惨凄寒冷残破伤害的气象,夏天就会有炎热蟠烧的反常气候。

它的灾害发生在东方,在人体对应在肝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肤胁、外在关节。火运不及的,如果夏天有光明普照的气象,那么冬天就有严肃霜寒的正常气候;如果夏天反见凄惨冷凝的气象,那么就会不时出现尘埃昏暗和大雨的反常气候。

它的灾害发生在南方,在人体对应在心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胸胁、外在经络。土运不及的,如果四维之月有埃尘云雾润泽的气象,那么春天就有鸟语花香的正常气候;如果四维之月有暴风摇折草木的异常变化,那么秋天就会有肃杀昏暗阴雨不绝的反常气象。它的灾祸发生在四隅,在人体对应在脾脏,其发病部位内在心腹、外在肌肉四肢。金运不及的,如果夏天有天和日朗、风调雨顺的气象,那么冬天就会有寒冷冰冻、风霜严凝的正常气候与之相应;如果夏天出现炎热灼烧、如火如燎的反常变化,那么秋天就会有冰雹霜雪的反常气候。

它的灾害发生在西方,在人体对应在肺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胸胁肩背、外在皮毛。水运不及的,如果四维之月有湿润阴云的正常气候,那么就会不时有和风生发的现象发生;如果四维之月有尘埃昏暗、暴雨如注的变化,那么就会不时有暴风骤雨、摇折草木的反常情况。

它的灾害发生在北方,在人体对应在肾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腰脊骨髓、外在谿谷踹膝。五运的作用如同权衡一样,高了的就加以压制,低了的就加以托举,正常生化就与之相应,异常的生化就令之复原。

这是万物生长化成收藏的自然道理,是四时之气的正常反应;如果失常了,天地四时之气就会闭塞不通了。所以说,天地的动静,有神明为之规范;阴阳的往来,有寒来暑往来显示它的征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五星在灾害方面的经验怎么样?”

岐伯说:“也是各从其变化而有所不同。所以岁时的更至有盛有衰,运星的侵犯有逆有顺,星的留守有长有短,星的形象有善有恶,星宿所属有胜有负,征验有吉有凶。”

黄帝道:“说星象有善恶,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有喜乐、有愤怒,有忧愁、有丧痛,有润泽、有干燥。这是星象善恶变化的时常表现,必须审慎观察。”黄帝道:“这六种表现的高低有什么不同吗?”岐伯说:“表象可看出高低的不同,但它们的应验却是相同的,所以对人的应验也是相同的。”

黄帝说:“讲得好!它们的德化、政令、动静、损益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德化、政令、灾变都有一定的规律,是不能任意互相增加的。胜复、盛衰,是不能相互增多的。胜复往来的小大之数,是不能彼此相越的。阴阳升降,不是能够没有对方的。这些都是随着各自的运动而与之相往复的。”

黄帝道:“它对疾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岐伯说:“德化是岁气的和祥,政令是岁气的表现,变易是反复的纲纪,灾害是受伤的起始。人气和岁气相应的就平和,人气和岁气不相应的就生病,如果重感邪气,病就加重了。”

黄帝道:“好啊!这就是所谓精深高明的议论,伟大的事业,明白的道理,而达到无穷的境界,这是探究不尽的。我听说,善谈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善讲古代的,必能应验于今;善讲气的,必能表现在物上;善讲感应的,就能和天地的造化统一起来;善于讲化育和变动的,就会通达自然神妙的道理。除了先生你,谁还能讲说这种至道宏论呢?”

于是黄帝与岐伯继续深入探讨,他们对话的内容不仅涉及天文地理,更涵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理解这些关系来更好地维护人体健康和社会和谐。

这些论述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在古代,统治者被认为应该具备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的能力。这种全面的知识体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应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的挑战。通过对五运六气的研究,古代医家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还指出了这些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一知识体系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保持这种联系和谐的重要性。例如,当木运不及时,如果春天缺乏应有的惠风和畅,秋天就可能出现异常的雾露清凉。这种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影响,导致内在肤胁、外在关节的发病。同样,火运不及的年份,如果夏天缺乏光明普照,冬天就可能出现过于严寒的天气,影响人体心脏的健康。这些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同样适用于人体。

人体的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了解这些变化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在古代医学中,这种整体观和系统性思维是诊疗疾病的重要基础。此外,黄帝和岐伯的对话还涉及星象变化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影响。星象的善恶变化,如喜乐、愤怒、忧愁、丧痛、润泽、干燥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虽然这些表现的高低有所不同,但它们对人体的验是相同的。

通过观察星象的变化,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自然界的灾害和人体的健康状况。在德化、政令、动静、损益等方面,古代医家也做了详细的阐述。德化和政令分别代表了岁气的和祥和表现,而灾变则是岁气的异常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不能任意互相增加。通过了解这些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人体和自然的和谐。

总之,《黄帝内经》中的这些论述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自然和人体的深刻理解,也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自然,维护自身的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